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巧燕 《考试研究》2014,(2):88-94,37
清代蒙学教材的编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蒙学教材的编撰在蒙童接受规律和教学效果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连接点,在文学教育与科举之间表现出密切的关联,表现为:蒙学教材的形式美和格律美,契合清代科举文体的要求,在美好的音律和规整的文字形式教育中与清代的科举教育恰当地接轨;将有益科举的以往蒙学读物改编成韵语形式;有益科举的蒙学诗文韵对读物更易受到追捧;蒙学教材偶句韵语中体现出明显的科举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蒙学教育方法的现代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蒙学教育以立志做人为首要目标,以日常生活为进路入口,以伦理教化为类型特征。尤其在教育方法上,力求切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强调榜样示范作用,注重良好习惯养成,讲求知行合一,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实行因材施教,编写符合儿童特点的教材等。探讨传统蒙学教育方法的现代意蕴,继承优秀教育传统,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寻找“内源性”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蒙学教育,经过数千年的创新与沿革,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流传下大量的蒙学论著。研究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发展过程、内容方法和蒙学教材(或读物),可以借古鉴今,使现代蒙学教育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蒙学教育自夏、商、周三代而始,历经秦汉、魏晋、唐宋的稳步发展,至清已达到更为完备和成熟的程度。伴随着蒙学教育的发展,前清的蒙学教材在这一时期也呈现出多样化、完备化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对前代蒙学教材的合理继承;重视封建伦理道德教育;突出历史性与常识性的教育内容;与科举取士的紧密结合以及杂字教材的出现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元代的蒙学教育是中国蒙学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元代的“童子师”中有不少名学硕儒,还创作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童蒙教学法的著作。中国传统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系列教材“三、百、千、千”首次在元代齐集上阵。元代的蒙学教材体裁多样,大体具备了后世蒙学教材的基本类型。宋代理学思想的渗入,丰富了元代蒙学教材的内容和思想性,而这些教材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又客观上扩大了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那么教育究竟还要不要惩?提到惩,人们立刻就和惩罚或是体罚相提并论,从而在教育时瞻前顾后,有时就会丧失教育的最佳时机,往往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其实适当的惩戒不仅是教育者的权利,也是教育者的义务。惩戒本身并没有错,人们反对的也只是惩罚过度,即体罚。本文试图区分惩戒与惩罚,并提出惩戒的艺术性以及实施惩戒所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那么教育究竟还要不要惩?提到惩,人们立刻就和惩罚或是体罚相提并论,从而在教育时瞻前顾后,有时就会丧失教育的最佳时机,往往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其实适当的惩戒不仅是教育者的权利,也是教育者的义务。惩戒本身并没有错,人们反对的也只是惩罚过度,即体罚。本文试图区分惩戒与惩罚,并提出惩戒的艺术性以及实施惩戒所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古代小学教育称之为蒙学。清代小学教育趋于规范,既注重教材的选用,也注重教育理念。清代蒙学教材有《三字经》《幼学琼林》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有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而清代蒙学教育注重知行合一和顺道性情。  相似文献   

9.
陈睿 《文教资料》2020,(1):161-163
蒙学教育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起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阶段,兼有知识学习和道德教育的双重责任,对儿童成长与学习的意义重大。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程中,蒙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系统梳理蒙学教育在古代朝代更迭中的发展变化,深入了解蒙学教育的历史演进,探索蒙学教育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惩戒也是一种教育,是教师依法对学生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是以促进其合规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的一种教育。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戒,它与体罚有根本的区别,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惩戒教育也要讲究艺术,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了解惩戒的代价和风险,把握好教师惩戒的权限,并遵循有关的原则施教,发挥惩戒教育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的惩戒其实是对教育的一种尊重,它会大大降低学生犯错的成本。教师采取适当的惩戒是合理的、负责任的,但惩戒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教育惩戒既是完整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也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在实施惩戒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合法性、科学性、人文性等惩戒原则。本研究试图通过论述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实施原则、惩戒体制等三个问题,解决教育惩戒实践中所遇到的困惑以及问题,为构建更为广泛的教育惩戒体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沈婷  付明广 《文教资料》2007,(28):99-100
通过对发生于2006年4月1日的陕西省铜川市小学教师邱淑娥因惩戒学生而被活活打死这一事件的关注,笔者分别从人道、理性和公平三个角度对教育惩戒进行伦理学层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即在现阶段,我国不宜从法律上承认教师的惩戒权。  相似文献   

14.
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等教育和管理主体以法定的教育惩戒权为依据,以法定限度内的惩罚为手段,依法对损害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作出否定性、不利性和制裁性的评价,在制止其错误行为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引导。教育惩戒是教育生态的客观要求,是惩戒性教育评价的实践形式。在我国,教育惩戒还反映了特殊的国情需要和教育现实需要。实施教育惩戒,应遵循教育性、合法性、多样性、伦理性等原则,在实践上推进教育惩戒法治化建设,正确定位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角色,规范学校的惩戒方案制定以及引导家长理性参与学校监督。  相似文献   

15.
在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件层出不穷的今天,高校教师惩戒则出现另一种趋势,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正在弱化,这严重影响到了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探讨了教师惩戒权的弱化及其成因,并指出教师惩戒在高校教育中存在的必要性和正当性,进而指出应构建科学的教育惩戒机制,加强教师惩戒权的行使,以保障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区分教育惩戒与体罚,对完善教育惩戒制度和有效禁止体罚都至关重要.日本对教育惩戒与体罚的界定和区分,是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在立法方面,法律明确了教育惩戒的必要和禁止体罚.在司法方面,法院的裁判肯定了教育惩戒在一定限度内有形力的行使.在行政方面,行政机关通过一系列通知,对教育惩戒的内容、形式、程度及其与...  相似文献   

17.
作为对学生越轨行为的规治手段,“教育惩戒”源于学界对体罚、惩罚现象的批判。伴随教育惩戒的权力失落与呼吁回归,其发展经历了戒尺文化阶段、人道主义阶段、全面抵制阶段,到目前的立德树人阶段。这一历程不仅受制于社会进步和先进教育思潮的作用,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变迁也成为教育惩戒权失落与回归的浓厚底色。如今,教育部已出台《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纲要并正式施行,学界也从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对教育惩戒的价值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但教育惩戒仍缺乏实践土壤,面临惩戒手段失当、惩戒程度失准、惩戒对象失变和惩戒干预失重等多重困境。而要促使“惩戒”向“教育惩戒”转变,真正实现为教育而惩戒,使惩戒遵守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需要促进教育惩戒的合法化、加强教育惩戒的合目的性、规制教育惩戒的合伦理性、追求教育惩戒的艺术性。这些或将成为教育惩戒落地生根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8.
蒙学是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以儿童道德修养为核心的教育。王阳明十分重视蒙学,他把道德教育放在了蒙学教育的首位,提出了"顺应、诱导、启发、竞争"的蒙学教育思想。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人格塑造中起着导向作用,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王阳明蒙学教育思想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顺应性情,激发学习兴趣;重在诱导启发,尊重学生主体性;开展竞争式教学,寓教于乐;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书法教育的目的是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审美、习得技能。古代蒙学历经千年积淀,因深厚内涵而成为经典。因此书法课程建设、教育教学都应该多从传统精华中汲取营养。研究古代蒙学对现代儿童书法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围绕《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中的关键问题对我国教育惩戒立法展开分析,指出《规则》制定具有现实必要性,应具保护和规范的双重目的,立法重点是准确界定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行为的性质,而平衡立法统一规范与教师自主权和学校自主权的关系则是立法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