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史学与诗歌注释学都十分发达,史学对诗歌注释的重要影响是"以史证诗"方法的确立.这首先表现为诗人年谱与编年注的创立.其次,注者引用可信的史料,展现诗歌产生的社会背景,揭示触发诗歌创作的事因.再次,对使用"赋"体、"比兴"体、典故等不同表现方法的诗句,都能考证其"本事",准确地解释意义.宋代诗歌注释推动了"以史证诗"方法的成熟,使之成为诗歌注释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飞宏 《大观周刊》2012,(38):24-24
谈到李贺诗歌特点,人们经常会用“雄奇险怪”、“虚荒诞幻”、 想象大胆、构思奇特等词进行概括,从李贺现存诗歌来看,这确实是其主要特色。但并不能概括其全部诗歌的特点,在“雄奇险怪”之外,李贺的诗歌还有风骨遒劲、平淡自然等盛唐之音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宋代金石学的缘起与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滥觞于宋代的金石学,在其兴起之初就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宋代出现的金石著作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流传至今的仍有二十九部之多(据容媛《金石书录目》),至于这些著作中所称引的当时的藏器之家,更不下数十人,可见其收藏之盛,且此风至宋末犹存(见宋周密《云烟过眼录》)。这应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探明它的缘起与演进,或许有补于金石学史的研究。一、宋代金石学的缘起关于宋代金石学的兴起,记载最为详尽完整的当属宋人蔡潮铁围山丛谈》卷四“古器说”一段:初,原父(刘敞)号博雅,有盛名,更时出守长安。长安号多古篮。…  相似文献   

4.
宋代诗话因“闲谈”的原初定位而被目为缺乏系统性,这使得研究者对诗话文献价值的重视胜过理论价值。其实,从议题设置的潜在话语来看,宋代诗话不仅有闲谈、党争与诗论主次相递的观念演变历程及犬牙交错的复调意味,而且单部诗话和诗话总集的主体指向与宋代诗学的热点呈正向强关联。换句话说,宋代诗话在漫谈的外表之下有自洽的逻辑与机理,并非对中国诗学的游离或解构,反而是丰富与拓展,故应被视为诗学阐释的主力而不是补充材料的附庸。  相似文献   

5.
詹丽 《兰台世界》2014,(3):113-114
宋代是继唐代之后一个强盛的朝代,宋太宗时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利益追求的欲望愈加膨胀,这些都从侧面影响着宋代人的婚姻观念,该时期的婚姻法在某些方面也较以前来说相对开放。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高度发达的朝代之一,宋的统治者乃至其仆从阶层自然重视对音乐艺术的研究。这种研究,一方面是“考古”;另一方面则是“思今”;最后是预测未来。  相似文献   

7.
宋代由于经济富庶、社会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陶瓷艺术,在图案纹饰上,都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美学特征,既有典雅、自然之美,也有典范和形制之美,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是宋代人审美追求和文化品位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毫无疑问,中国古代诗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山。诗歌作为政治、宗教、社会、诗人心理、情感的材料而被研究,成为今天诗学研究论著中最为深入的话题。而构成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质的因素──诗歌语言的研究,却经常被文学史研究者忽略,古代丰富而发达的诗歌语言研究理论也未得到及时的总结。诗学研究中的这种偏颇便常常在兴盛的文学研究中揭示着隐患难消的症结。诗语研究的繁琐、枯燥与逻辑思辨要求,可能正是其不被重视的主要原因。谁来反拨呢?本书让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多元性诗歌研究场景出现的可能。 在中国古代诗学丰富的材料中…  相似文献   

9.
宋朝时期的工商业获得空前发展,在此基础上随着市民文化的发展和"平淡清雅"逐步成为文化风尚,人们在满足家具实用性的同时,也对家具审美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宋代高型家具得到了普及发展,在中国家具发展的历史上产生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晓燕 《大观周刊》2012,(16):176-176
诗歌鉴赏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教师主要从诗歌鉴赏的题型(意境、炼字、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来讲解答题方法。比如:如果考意境题,就要抓准意象、画面特点和情感;如果考炼字,要明白这个字的含义,所用的表现手法,将这个字还原到原句中描述此句景象,这个字的表达效果(如“生动传神地描写了……怎样的特点”等),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每种题型都有各自的答题要点,只要掌握了各自的要点,答题可以做到基本规范。可是,教师们也都知道,  相似文献   

11.
学术大师王国维胸具灵知,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结构、精神、价值有其独特的领悟,莹彻的识解。第二次东渡日本后,王国维随从罗振玉研究古文字、古器物,对中国文化中的金石文化这一拱璧瑰宝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在数以千计的古器物、金石拓本的日夕摩挲、鉴赏中,王国维对宋代金石文化作出了湛深的科学阐释。 一、宋代金石文化的构架 宋代的金石文化不同于两汉的经学文化、魏晋的玄学文化,具有新型的构架。王国维评云:“其于搜集、著录、考订、应用各方面无不用力,不百年间遂成一种之学问。”(《宋代之金石学》)由此剖视,宋代金石文化有四方面结构而成。其一,从搜集论之,公私藏器蔚成一种社会风气。藏器之富,则“累数至万余”;收藏之勤,则“当南渡之初,国势未定,而高宗孜孜搜集古器”于榷场,其余则可想知;收藏种类之多,则金、石以外兼收瓦当、木简等,“无不在当时好古家网罗之内”。(同上)其二,从传拓及著录论之,宋人于金石学不徒以搜集为能事,其最有功于此者则是通过传拓和著录加以“流通”。王氏云:“今宋代藏器已百不存一,石刻亦仅存十分之一,而宋人图谱目录尚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宋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宋初,中央政府设立了专门负责新闻与传播的机构“都进奏院”(简称进奏院),共所编发的邸报发挥了发布传播新闻的重要作用。一进奏院的名称源于唐代。唐代代宗以前,各藩镇驻中央的办事处称“邸”,后来改称为“上都留后院”或“上都邸务留后院”。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又改为“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①,有时仍称“留邸”或“邸”②,负责人简称“进奏官”,俗称邸官、邸使或邸吏。进奏官最初不少是藩镇留在京都的质子,后来换为亲信将领,他们不受朝廷管辖,可以随时入…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哲学研究,尤其古代哲学的研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临的“困境”越来越突出。哲学研究的“浮躁”现象严重,编著多而立说少,缺乏自身的独创性。哲学著作出版难的状况使哲学工作者更加凄苦和冷落,一些学者纷纷下海转行。在这种情况下,石训、姚瀛艇等专家却伏案精研深究,历经十年之苦,撰写了百余万字的《中国宋代哲学》一书。作者这种严谨治学、不为功利所动的人文精神真使人可喜可贺,河南人民出版社赔大把钱出版这部专著的胆识也是值得称道的。《中国宋代哲学》作为一部典型的断代哲学著作,不仅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宋代哲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而且填补了宋代哲学研究中的不少空白,挖掘出了一批新人物。正如张岱年教授在本书序言中所说:“近年以来,中国哲学史教材对于宋代哲学都有所论述,但是多限于几个大家的学说,尚不足以表现宋代哲学的全貌。”纵观研究宋  相似文献   

14.
文化学的研究表明,任一形态的文化与世间万事万物一样,在其产生形成之后,其发展过程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表现为平稳发展,有时表现为高峰飞跃,有时则走向低落衰退。中华文化在先秦产生并形成之后,于汉唐盛世达到一个高峰,经过一低落衰退期,在两宋时达到又一个飞跃发展的高峰时期。恰在此时,赣文化也达到其发展过程中的极盛,它不仅推动了江西和全国地区社会经济的发达,更对整个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1)宋代的赣文学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当时文化的代表人物及文化泰斗大都在江西,如欧阳修、王安…  相似文献   

15.
何剑叶 《中国索引》2009,7(2):43-46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了由美国哈佛大学包弼德(Peter Bol)教授原作、英国牛津大学魏希德教授(Hilde De Weerdt)修订的《宋代研究工具书刊指南》(以下称《指南》)。该书是在包弼德教授90年代发表的《Research Tools of the Study of Sung History》(中文译名《宋代文史工具资料书指南》)初版(Binghamton,N.Y.:Journal of Sung Yuan Studies,1990)和第二版(Albany,N.Y.:Journal of Sung Yuan Studies,1996)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章必功 《新闻与写作》2000,17(1):88-91,,95,
元好问是金元诗坛影响最大的理论家和批评家。本文指出元好同以诚为本、标举性情、推崇自然、提倡真实、高扬风雅等诗学主张及其对宋代元佑诗风的批评丰富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17.
宋代宗室的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是古代宗室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宗室在其存在的330多年时间里,以其恢宏的皇家气度,在文艺学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和制约着宋代文化发展的走向和特质,也为明清时代宗室文化提供了一种建构范型。一、宋代宗室文化的辉煌成就(-)文学成就宋代是汉唐文学繁荣后的又一个弘文盛世。宋初帝王多好学,喜为篇什,由此开有来一代崇文之势,宋初宗室在其影响下也多“善书翰”、“好吟咏”。至北宋中后期欧阳修等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使北宋文坛出现一片繁荣景象,这时期宗室中涌现出以赵令峙为杰出代表的一…  相似文献   

18.
定窑,由于处在古代定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北曲阳涧县附近),定窑原为民窑,但是在北宋时期,定窑瓷器的造型、装饰、艺术美感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并开始为宫廷烧制皇家用瓷,成为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  相似文献   

19.
徐颖 《兰台世界》2015,(9):105-106
宋代音乐主流更多是以民间音乐形式呈现,勾栏瓦舍等演出场地为宋代音乐艺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舞台。同时,演奏乐器和表演形式的不断丰富,使得宋代音乐快速发展,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最高峰。  相似文献   

20.
<正>以“怨”言诗是中国诗学中一个重要传统。古人对作为诗学批评概念的“怨”的重视由来已久。孔子提出“诗可以怨”,被汉儒解释为怨刺上政,说明那时的诗教观;屈原以芳草美人自况,以自慰失意,他可说是“哀怨起骚人”的典型;处于文学自觉时代的陆机提出“诗缘情”的纯文学主张,而这“情”自然包括了怨情。于是诗歌创作渐渐离开儒家诗教,摆脱对政治的依附而独立发展。刘勰亦有“蚌病成珠”的说法,认为好的诗歌是郁结和发愤的结晶。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歌批评家钟嵘在其素有“百代诗话之祖”之称的著作《诗品》中,极大地拓展古来诗“怨”的传统。孔子认为诗歌可以“兴观群怨”,四者排列中“怨”只是排列在最末位的作用,而钟嵘重视诗可以排解怨情作用,把怨诗置于较高品位;且发展“怨”的内涵及其外延。钟嵘发挥了诗“怨”的观点,强调诗歌要抒发怨情,并把它贯彻到具体的作家批评之中。本文我们试以《诗品》以“凄怨”批评的各家作品为例,体会钟嵘以“怨”评诗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