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围绕利用档案讲述“黄河故事”,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组织档案学者和档案工作者展开讨论。形成的观点主要包括:摸清黄河档案资源家底、广泛搜集各类黄河档案、建立黄河档案资源数据平台、健全机制体制和技术保障、业内业外广泛协同合作、拓展黄河档案开发利用和宣传渠道等。  相似文献   

2.
唐诗黄河意象代表着唐代诗人对黄河的文化感知,具有独特的形象特征与审美特性.以文学地理学视域考察《全唐诗》中描写黄河的诗作,可知唐代诗人关于黄河意象的塑造蕴含着鲜明的黄河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并可进一步挖掘其在文化符号及文化贮存等方面的价值.根据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设计黄河文化传播方案,亦是一种兼具学理性与创新性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3.
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成就了自身“中华民族摇篮”的美誉。研究地方新闻报道中黄河形象的变迁,对于进一步构建黄河形象、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梳理1949年到2019年间河南日报关于黄河形象的重大新闻报道,可呈现出黄河形象系统的动态建构过程和黄河流域发展的时代特征,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悠久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4.
黄河古诗词是历代诗人对黄河风物、人文、历史等的描写与感思,是诗人故事与黄河故事的交织,蕴含重要的黄河文化艺术价值,是阐释并传播黄河文化的重要文献。将古诗词蕴含的黄河文化核心内涵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效传播,讲好诗人故事与黄河故事,有助于增强黄河文化的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5.
黄河文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张含英所著《历代治河方略述要》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古代传统经验相结合的治河理念,对民国时期利用科学技术治理黄河起到了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对《历代治河方略述要》的修复实践,探索了民国时期黄河文献的装帧特点、修复流程、修复重点,推动了新时代黄河文献原生性保护工作的开展,以期为延续历史文脉、讲好黄河故事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早期黄河文化主要以身体媒介、祭祀仪式、文学媒介、视听媒介为传播媒介,构建了黄河文化传播的群体路径、神话路径、语言路径和艺术路径,形成了“以黄为色、以河为尊,以土为根、以水为脉”黄河历史文化特征。当代黄河文化传播要以古为鉴、以今为用,对黄河文化的历史传播形态进行活化再造,以传播路径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再次唤醒黄河文化的灵魂与生命。  相似文献   

7.
宁登一 《大观周刊》2012,(29):41-41
《黄河颁》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中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8.
王厚军 《出版参考》2021,(1):45-46,51
讲好黄河故事,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新时代赋予水利出版人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和任务.本文从探讨解析黄河治理历史文化的价值特点、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黄河文化的价值转变等理论研究出发,结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在开展黄河文化出版工作中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基本思路和保障措施,以期为聚焦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出版界同仁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黄河武馆     
《出版参考》2008,(1):F0003-F0003
黄河武馆坐落在黄河之滨——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内,这里山峦叠嶂,绿树环抱,花繁叶茂,奔腾的黄河从邙山脚下滚滚东去,环境优雅,是得天独厚的练功习武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史上,作家们通过讲述多样化的黄河故事,赋予“黄河”符号不同的文化历史意蕴,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符号内涵,中国文学也逐渐成为传播“黄河”符号和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媒介。其中,河南作家关于黄河不同角度的书写,已成为其中重要的一支文脉。李商隐的诗歌、邵丽的《黄河故事》、李準的《黄河东流去》分别从个人、家庭、民族三个层面,呈现了黄河文化这一生生不息的命运载体。从“黄河”符号的内涵意蕴入手,结合三位河南作家的代表性文学作品,提出文学创作中“黄河”符号的文化传播意蕴;进而探究文学作品作为媒介和载体,对黄河文化传播和黄河精神的生成起到的作用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意义重大.探索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实践路径及策略建议,包含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理念的主观形成、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规范与标准的研究制订、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平台与媒介的制度优化、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文化间性的关注重视、国际传...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已成为国家战略,其中也对黄河文化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视野下,出版单位在学术期刊、学术专著、大型丛书、百科全书及其他融合出版方面做出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尝试,此外仍有文化资源保护、水利成果展示、文化认同、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创新需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是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3.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传播黄河文化对于凝聚社会共识、弘扬传统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如今,自媒体蓬勃发展,人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信息传播的广度宽度不断拓展,这为黄河文化传播效果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分析当下自媒体传播黄河文化的现状,尝试就自媒体如何提高黄河文化的传播效果提出相应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张海防 《兰台世界》2007,(10X):49-50
本文以1855年黄河改道流经山东到21世纪初为研究的主要时间断限,以地处黄河下游地区的山东为研究的空间对象。在这样一个时空范围内,全文以山东黄河为主线,以黄河对山东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为内容,从历史的整体性进行研究.为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855年黄河改道流经山东到21世纪初为研究的主要时间断限,以地处黄河下游地区的山东为研究的空间对象.在这样一个时空范围内,全文以山东黄河为主线,以黄河对山东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为内容,从历史的整体性进行研究,为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黄河文化是享誉全世界的超级IP,立足自身文化资源优势,丰富文化产品业态,把厚重的黄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实现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基于美国传播学家贝罗提出的SMCR模型,从信源、信道、信息和受众四个方面,提出了全数字化语境下进一步打造黄河文化超级IP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河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黄河文化精神振奋人心。现以场景理论作为黄河文化传播研究的切入点,丰富黄河文化传播形式,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精神价值,以地标符号、视觉符号和时尚符号为基准,建构黄河文化符号传播体系,形成黄河文化媒介传播矩阵,促进媒介跨界融合,增强线上线下实时互动,提升用户场景体验,实现黄河文化符号的智能化与场景化传播。  相似文献   

18.
晚清以来,对黄河本身的治理和灾民的救助,都呈现出近代化特点并取得了一定效果.虽然制度落后和生产力低下等因素影响治理效果,但是近代以来为治理黄河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及积极意义对现代黄河治理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晚清以来,对黄河本身的治理和灾民的救助,都呈现出近代化特点并取得了一定效果。虽然制度落后和生产力低下等因素影响治理效果,但是近代以来为治理黄河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及积极意义对现代黄河治理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郭鹏 《民生周刊》2020,(5):42-43
当下,随着滩区迁建工程的有序推进,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人居社会和谐的黄河滩区已渐行渐近。黄河滩区,是指黄河堤坝与黄河水之间的滩涂部分,是黄河河道的组成部分,既是黄河行洪、滞洪、沉沙的场所,也是滩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空间。在山东省,黄河滩区范围内居住着60余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