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福建省重要的特色文化。妈祖文化渊源之久,传播之广,人际传播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官员、海员渔民、艺人文人、商人移民等人群以特定的形式传播妈祖文化,人际传播在妈祖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卢迪  陈宇楠  邱子欣 《传媒》2023,(7):46-49
5G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也是未来媒体智能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全媒体时代,利用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拓新业务,创新运营模式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和任务。5G消息是5G时代出现的具有技术“原生”属性的一种新媒体业务,其具有典型的全媒体传播特征和基于手机短信“入口”的传播优势。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阶段,传统媒体应重视5G带来的新媒体平台和移动传播新入口,尽早融入5G终端原生业务,积极探索5G创新应用,建立5G时代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3.
黄河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黄河文化精神振奋人心。现以场景理论作为黄河文化传播研究的切入点,丰富黄河文化传播形式,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精神价值,以地标符号、视觉符号和时尚符号为基准,建构黄河文化符号传播体系,形成黄河文化媒介传播矩阵,促进媒介跨界融合,增强线上线下实时互动,提升用户场景体验,实现黄河文化符号的智能化与场景化传播。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详细分析了5G时代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5G时代对新闻传播的积极作用、5G时代对新闻传播的消极影响。之后探讨了5G时代电视新闻融合传播的实践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提高电视新闻内容品质,实现主流化、依托大数据及云计算,加快电视媒体智能化建设、拓宽无缝连接及切换平台,提高传播精准性。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以后传统电视新闻的融合传播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道明 《传媒》2023,(24):76-79
高校肩负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要充分认识利用新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准确把握新媒体场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全新样态,正确审视与之相伴而生的现实挑战,积极采取协同多元主体、注入优质内容、更新话语表达、聚焦靶向发力等举措,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引领力、说服力、精准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图书的出版传播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编辑职业是传播优秀文化产品的重要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代表着社会的文化精神。在出版工作中,编辑要将优秀文化的传承作为神圣使命,进行积极创新,并将专业态度和合作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基本内容和必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精神谱系图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发挥着传承创新、精神涵养等多方面的功能,对赓续中华文脉、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时代精神、启迪后人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迁精神作为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伟大精神,是知识分子群体爱党报国的历史写照,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价值观念。西迁精神系列图书记录了交通大学西迁建功立业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精神标识。以西迁精神为例,分析精神谱系图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价值意蕴及现实机遇挑战,探寻新时代背景下,精神谱系图书如何践行文化使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郭欣 《新闻传播》2024,(2):24-26
5G时代其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万物互联等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体对于外界信息获取的范围和时效,结合智能媒体的智能化、强交互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弥补城市、国家对外传播的不足。5G的诞生及其发展助推着智能媒体及未来智能媒体的兴起,在跨文化传播方面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文章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智能媒体对于城市发展的优势与潜在威胁,进而得出5G与智能媒体结合为城市传播乃至于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给出提升内容质量、加大扶持力度等建议,旨在为未来智能城市传播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历史题材电视剧成为当代艺术家精神投入的创造性作品,深受广大观众的热忱欢迎与潮流追捧,不仅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共情力,还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激烈争议与文化批评,其中《大秦帝国》《三国演义》《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走向共和》等是代表作品。优秀历史电视剧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创作价值,这些创作价值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在追求艺术高质量时代,我们更要继承发扬优秀历史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并发挥其重要的艺术感化与批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小明 《传媒》2021,(19):后插3-后插4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和新载体,改变了大众的信息获取方式,并影响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传播的形式和形态均发生了更新换代式的转变,直接影响文化的发展进程和社会进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悠久历史检验所积淀的宝贵精神遗产,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立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在于文化自身的蓬勃生命力,更在于精神文化如何能够被很好地传播出去.基于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上的独特优势以及它所带来的技术和战略挑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做到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文化的高效传播和延续,使中华文化继续在德育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对传统文化再续生机以及民族发展都至关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不断沉淀积累、吐故纳新中逐渐形成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延续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精神源泉.中华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媒介的承载来延续,媒介技术的发展变迁,革新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互联网平台上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创新了文化表达的方式.新媒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路径,微博、微信公众号、论坛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了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因此,新媒体环境下传承优秀的中华文明成果,需要把握新媒体的运行规律,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受众的文化需求,利用多元、立体的传播新方式,提升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性.由韩晓燕编著的《新媒体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机制研究》一书通过对新媒体和中华传统文化基本概况的分析研究,对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的优化具有较高的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曹素贞  张金桐 《当代传播》2020,(2):37-40,66
5G技术以全新的网络架构开启了媒介传播领域的新里程碑。它不仅推动着媒介生态环境的变迁和传播格局的改变,同时也将成为传播演进脉络的重要节点。本文基于5G技术对社会结构和媒介生态的影响,探讨5G技术赋能下的媒介传播新图景,即未来媒体智能化传播、视觉化传播、场景化传播和沉浸式传播的新转向和新常态,以及媒介传播构成要素变革的新趋势,并对新传播格局下的传播秩序边界进行理性再审视。研究认为,5G技术将重塑人、媒介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应辩证看待技术与传播的深度关联,对传播领域变革作出前瞻性的研判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的传播大环境下,移民传媒构筑起独特的文化空间。在信息受传过程中,源于不同族群和文化传统的受众具有不同心理需求,移民传媒有助于其受众进行民族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本文试从移民传媒的人种学背景、现状、特征以及其发展空间等方面入手,探讨移民传媒在文化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壮 《湖北档案》2010,(10):8-8
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8月9日.湖北省档案局、湖北省移民局联合制发了《湖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征地移民档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实施办法》指出,移民档案工作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文化力既是科技文化力的组成成分,又是整个期刊文化力的组成成分,是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升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的潜在动力。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是科技期刊的重要作用。科技期刊文化力作为一种隐性人文资源,能够实现社会价值的增值。深入研究和探讨科技期刊文化及其作用力,对于科技期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新闻名专栏”提供了一个审视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的重要窗口。新媒体时代,新型主流媒体应逐渐实现内容生产、话语表达与技术创新的嵌入与融合,彰显主流媒体的技术赋能,实现传受互动的融合传播。“新闻名专栏”也应在移动化、社交化与智能化传播中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从而提升主流舆论的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陈明  刘伟  李伟 《大观周刊》2012,(38):51-51,6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包括先进军事文化在内的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培育战斗精神,我们应避免仅运用当代先进思想文化开展培育,而应该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战斗精神培育的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革命军人战斗精神培育的源流关系,提出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途径,以期为培育战斗精神进而促进战斗力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孙保营 《新闻爱好者》2021,(1):后插11-后插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和出版人,要认清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深入挖掘和...  相似文献   

18.
齐心 《中国传媒科技》2022,(12):139-142
【目的】视频直播作为全媒体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新华社亚太总分社为进一步提升视频直播报道传播力影响力,在技术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很有必要。【方法】文章深入研究、创新实践全媒体采集、5G直播、云导播、增强现实等关键技术,赋能视频直播报道,设计完善的“总分社视频直播系统”。【结果】在香港选举、香港抗疫、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等重要新闻场景中成功实现移动、灵活、可靠的视频直播报道,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结论】为多平台各类型视频直播报道不断适应移动化、智能化、超清化趋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叶秀端 《东南传播》2020,(10):17-1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智能化已经成为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方向。通过5G移动网络重构与用户的连接,借助AI技术打造自动化内容生产模式,通过内容共享构建"价值共同体",是智慧融媒体的发展逻辑。内容建设是融媒体的根本。融媒体可通过智能算法识别用户信息消费场景、感知用户信息需求,进行精准传播;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三个方面提升其传播力,扩大主流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20.
在蒙古族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有重要地位。其历史悠久、草原气息浓郁,展现了草原人民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是草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数字化传播改变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模式,由"点对点"的单一人际信息传播变为"点对面"的多路径、多手段和多方位的传播,数字化传播是增加大众对蒙古族民间故事的传承意识和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传统文化根脉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