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培养类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结构、科研训练和论文撰写等方面,对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类型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需逐步完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北京体育大学等12所有代表性的体育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系)运动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近十多年的科研选题方向、所用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科研完成的质量,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旨在为今后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体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领域的研究已成为体育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的重要课题来源。近10年涌现出大量关于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在体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培养模式方面形成了一批有意义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造成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主要有硬件设施投入和利用不足、培养体系不完善、学生科研实践少和教学科研管理效果差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其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我国体育硕士导师制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得出:论文选题由集中向分散演变,对单导师科研能力提出新要求;继续“升学”成为今后大趋势,对导师个人综合能力提出新需求;培养多学科知识成为新阶段导师培养学生过程中新任务。提出从运行保障机制、管理机制、科研能力提升机制、职业道德规范机制和职业技能完善机制构建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制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美、日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文献法、比较法调查和Internet查询等方法,对中、美、日等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改进我国研究生课程设置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通过对三国体育学科研究生课程从基础理论、专业、相关学科、学科前沿知识及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美国、日本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结论:根据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课程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基本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建设合理,基础教育特色鲜明,体育硕士研究生在组织能力、传授能力、创编能力、评价能力方面相对较好,有利于对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建议加强和完善导师责任制,强化校内外导师组联合培养制,完善教师梯队的建设,从多层面对体育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注重体育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期全面提升体育硕士的教学能力,培养卓越的人民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7.
郑继超  赵娜 《体育科研》2015,(3):98-103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苏沪两地5所高校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且与其培养目标吻合度低,教育实习环节薄弱,培养模式不够科学完善等问题。故提出建立并创新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完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校内+校外”联合培养机制,实行“双导师制”;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联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大对学生教育实习期内的监管与考核力度等合理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研究的目的是了解"985"高校体育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并提出培养对策,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985高校体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数量、选题、研究方法、引文类型、引文语种以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进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985"高校体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在该校优秀论文总数的比例微乎其微,体育学研究生的整体科研能力不强;选题切合实际不够,缺乏综合应用性研究;定性研究方法较多;引文数量偏少,引文质量偏低;科研成果少,课题参与少。基于PDCA的研究生科研能力过程培养模型,提出体育学研究生科研能力过程培养策略:设计不同学科专业的科研能力标准;改革研究性课程教学方式;优化研究生科研环境;创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02~2003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进行统计与研究.认为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实力虽然不够强大,但已经在体育学术期刊上拥有一席之地;"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论文数量最多,其他学科相对较少;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发文年龄段为26~30岁,年龄段发文量呈两头低、中间高的特点.针对现状,建议高校有关部门应重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研究机会,并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帮助等措施,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体育期刊的办刊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江西省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有教授职称的硕导居多,以年龄间区在41-50岁的人群为主,这样的硕士生导师队伍结构较为合理,有利于导师梯队建设,但博士学历以上的硕导较少;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研究生的质量呈下滑趋势;导师带研究生过多;导师遴选机制不完善;研究生科研能力、专业基本技能不强。  相似文献   

11.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对我们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 ,探讨和分析影响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多种因素 ,对今后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1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收集并研究有关研究生培养工作文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及论文 ,国内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上的专家发言及培养工作的论证报告 ,国外有关资料及文献。调查访问法。对专家共发放问卷 30份 ,回收 2 6份 ,回收率 86 .7%。对我国部分体育院校已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在读硕士研究生发放问卷 ,进行抽样调查。对在读硕士研究生共发放问卷 1 50份 ,回收 1 39份 ,回收率为 92…  相似文献   

12.
张建华 《精武》2012,(25):6-7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国家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主要目的是了解体育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现状,并对其科研造成不利影响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学生科研现状整体上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但没有付诸行动,学生科研能力不强;学生的科研动机中存在较多的外部动机;社会、学校及学生自己等都是对科研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社会、学校及导师在男女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男女生的科研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14.
通过3年的教学改革实验,探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培养效果。新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构件包括:专题报告(16课时)+教学实践(4课时)+论文报告(4课时)+调查研究(8课时)+考试(4课时)+定题自学(4课时)。新教学模式在培养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学术报告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予以构建。研究认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使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包括基础性信息素养和专业性信息素养,基本框架涵括“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四个层级以及“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四个维度;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及37个三级指标;构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及评估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游茂林 《湖北体育科技》2012,(4):475-476,434
通过3年的教学改革实验,探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培养效果。新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构件包括:专题报告(16课时)+教学实践(4课时)+论文报告(4课时)+调查研究(8课时)+考试(4课时)+定题自学(4课时)。新教学模式在培养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学术报告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7.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阐述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直接和间接目标.从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实施的具体需要3个影响因素确定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即课程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和学位论文及各自内在因素.在确定评价体系标准及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制定学术型和应用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黑龙江省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切入点,对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是体育科学发展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需要,培养过程中存在体育专项基本技能和体育基础理论缺乏、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单一导师制不利于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优势难以发挥等问题。提出多样化教学方式,实行双导师制,建立跨学科导师团队,优化跨学科课程设置,改革招生制度,制订跨学科培养方案等解决对策。为进一步优化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提出相应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其教育水平不仅体现着实践能力,更在于强化对创新意识的培育。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除了需要专项运动技能进一步提高外,更应注重创新意识的培育,这绝不是简单的课程内容增减与教法改进能解决的,而需把独立研究、独立思考的育人目标放在首位。本文结合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探析了体育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强化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等从培养单位、培养方案等方面对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较为雷同;培养目标的设置重在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导师负责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等。建议:各培养单位应积极开拓思路、总结经验,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按照体育学科特点和社会实际需求制定培养目标;逐步建立由导师组协作培养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形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