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邓杨 《出版参考》2021,(9):86-87
2021年既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和"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讨论交流教育出版的未来之路有着特别的意义.7月15日下午,由第三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办的教育出版融合发展创新论坛在济南举行.作为本届图书交易博览会的重点活动之一,论坛围绕"十四五"时期教育出版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邀请国内专家学者从技术、媒介、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展开讨论,为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提供新思维和新角度.  相似文献   

3.
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业态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的路径和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科技传播所面向的受众群体在数量、类型和需求等方面也在不断地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适应受众对科技内容的需求,就需要对原有的科技传播理念、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甚至突破,以融合与创新的策略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的新机遇,这就要求科技传播主要围绕科技传播的融合与创新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文章在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的新机遇和新趋势的基础上,就科技传播融合与创新的必要性进行实践性的论证,并对如何有效实施科技传播融合与创新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以丰富科技传播的思路和方法,释放科技传播的强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依托5G+4K/8K+AI技术重构媒体制播流程,以云采访、云录制、云直播、云发布等方式,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形成全媒体、全方位、全覆盖的信息传播形态,实现效果最大化,扩充内涵、拓宽渠道、丰富样态,对云传播进行了全新的尝试和探索,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云"产品。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创新发展,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的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日渐成为公众了解社会、获取信息和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迫使传统媒体加速与新媒体的业态融合,"媒体融合"已成传统媒体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然而从提出"媒体融合"至今,国内大多广电媒体的融合创新还处在摇篮期,仅存在于广播、电视与网络之间的单向融合。本文以新时代对媒体融合创新的认知为依托,具体分析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集  相似文献   

6.
袁丽娜 《传媒》2012,(5):58-59
在Web2.0时代,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加快,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当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和使用之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受众对信息接收方式的选择更多,对信息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冬奥会转播报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依托“5G+4K/8K+AI”战略引领,实现重大体育赛事报道话语体系、内容生产、传播场景等多方面的大幅跃升。通过技术创新开创重大体育赛事转播内容生产新样态,通过语态迭代的短视频、互动类新媒体产品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充分发挥视音频制作优势全力支持开闭幕式及比赛现场的视觉呈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北京冬奥会转播报道中的成功经验,也对主流媒体不断探索以创新技术为引领的融合传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2023年7月30日,为期5天的2023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以下简称“长春航展”)在长春圆满落幕,空军战机翱翔长空、描绘出新时代空军发展的蓝图。9月17日,为期4天的第六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以下简称“天津直博会”)在天津成功举办,陆航直升机舞动蓝天,呈现出陆航部队“换羽高飞”、全面“立体化”攻防的发展新貌。从长春航展到天津直博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军事节目中心两次都派出了60多人的前方报道团队,持续擦亮总台航展报道品牌。  相似文献   

9.
翁振 《传媒》2022,(23):60-61
<正>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披荆斩棘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2021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党百年更是给红色文化的传播和红色文创的开发带来新一轮高潮,许多红色文物通过新媒体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等方式,开始从博物馆、纪念馆中“活起来”,走进大众视野。但是红色文化传播和红色文创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红色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不少来自不同的红色传承基地的文创产品开发,其表现手法、产品种类却是基本相近甚至相同。  相似文献   

10.
最近闭幕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在此历史关头,我们有必要深入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和特征,重新思考中国既往的国际传播战略,在新技术引领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更新传播观念和手段,更有效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在世界舆论格局中的话语权.总体看,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战略布局需要避免三大误区.  相似文献   

11.
科技传播体系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之一的高新知识流通辐射的科技传播体系,担负着知识向经济转化、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的极其重要的使命。为了促进各类科技机构和传播组织在功能分工的基础上实现有效联合,促进国家体系的良性运行,必须建立一种合作互动机制,组成国家科技传播体系。把国家科技传播体系与创新结合起来,并把创新作为可持续运动状态的核心构成要件,就要处理好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建设过程中与其他构成要件共同运作联系中的自我更新和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构建和国家创新体系同构对应的。与发现发明体系、开发应用体系融接连通、功能互动的传播扩散体系。这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化工程。首先必须进行科技传播制度创新、科技传播技术创新、科技传播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12.
创新意识与科技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强化创新意识、发挥专家作用、提高创作质量对科技传播的重要作用 ,强调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坚持宣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坚持精益求精、传递精品对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国家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独特作用,助力科技创新是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也是其发展的动力。文章提出科技期刊的传播、导向、链接、评价功能,分析了科技期刊助力科技创新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科技期刊助力科技创新的路径,即当好播音员、联络员、侦察员、组织员、伯乐。科技期刊要及时发布最新科技政策和科研成果;搭建起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桥梁;敏锐把握科研热点,组织选题策划;组织协同攻关,解决发展中的科技难题;不断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4.
赵赟  佘小宁 《出版广角》2021,(18):20-22
科技期刊作为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乡村文化繁荣、农业科技传播、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找准自身定位,贡献智慧力量.以农业科技期刊集群融媒体牵头,农谷、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为主体成立的山西农业科技传播协同创新联盟,可立足现实布局传播,形成集科研活动、成果发布、技术推广、项目落地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为科技期刊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作用提供样板示范和实战案例.  相似文献   

15.
16.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 在雅昌董事长万捷的引领下,考察团走进了一间会议室,巨大的会议桌上摆满了雅昌印刷生产的各种精美书籍,一件件都像是艺术品--这正是雅昌的杰作.万捷向考察团介绍说,雅昌公司成立伊始,就将自身定位在专业化印刷的方向,通过专业的定位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找准创造局部优势的行业发展模式,把企业当作文化来经营,把印刷当作艺术来追求.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新月异的信息产业发展为全球所瞩目。这当中,微笑曲线理念在竞争激烈的IT业悄然创生,微笑曲线作为一种创新理念和科学运行模式,很好地揭示了事物发展态势及价值规律等。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变幻风云,全面提升一个国家科技新闻传播的创新理念、模式及其战略水平,乃是当务之急和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张涛  李新建摄影 《中国广播》2014,(4):F0002-F0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圆满完成党的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各项议程的直播报道。中央电台16套广播频率及央广网、你好台湾网、中国民族广播网全程投入两会报道,综合运用音频、视频、手机电视、有声手机报、网络广播等多种载体,对两会盛况进行全面呈现。据统计,两会期间,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述了公共图书馆助力国家科技创新的意义及海外公共图书馆的科技创新服务方向,在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科技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于海军 《民生周刊》2022,(15):58-59
<正>科技创新拉动实体经济发展,企业要占领科技前沿阵地,抢占创新的主动权。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而迫切。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通过资金、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