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江庆典作为韩国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融合的代表,彰显了韩国民俗节庆的体育表达。通过对汉江庆典的演变、文化内涵与游戏表征进行探析,架构起民俗体育与节庆旅游的耦合机制:竞技性体育+娱乐式传统民俗文化融合、体验性民俗+参与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观赏性文化+学习式节庆旅游文化融合。反思关公文化旅游节庆的启示得出:“武圣杯”体育赛事的泛娱乐化开发;关公民俗体育的身体展演与文化意蕴;关公文化的体育仪式与精神符号架构。为关公文化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关公以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名扬天下,被尊为武圣、财神、保护神,形成了独特的关公文化.荆州作为三国文化的集中地和史上关公驻地,成为关公文化学的发源地,能适应关公文化发展的内在趋势和荆州跨越发展的客观需求.本文通过对关公文化的研究,找到关公文化与荆州复兴的契合点,能够让关公文化发扬光大,以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关公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当代青年的思想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城是关公故里,运城学院作为河东地区的高校,应承担起传承与发扬关公文化的责任与义务,这就要求构建关公文化与地方特色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作为道德行为实践的楷模,关公武术秉承着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将关公大刀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板块,推进武圣文化与课程思政的完美融合。文章采用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分析关公文化的当代价值及传承现状,并针对关公大刀进校园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圣”涉及中国人的精神认同和武学思想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讨论了冯友兰先生以其哲学家的身份抛出的“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的武圣观。研究认为:冯先生的“墨子武圣论”由关羽、岳飞的道德层次,提升到了思想层次,赋予“武圣”以思辨的生命力,实现了对“武圣”的层次升维,极大地丰富了“武圣”的思想内涵,拓展了武学视野。提出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墨家思想,应更加关注墨家思想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5.
李宪航 《体育博览》2011,(7X):45-46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基于价值理论对关公精神的当代价值进行了较系统地探讨。研究认为关公精神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弘扬关公精神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民族认同及国家认同感;有利于优化我国开放的现代民族主义;有利于推动传统武术文化繁荣发展;关公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特殊传统精神文化财富,也是世界精神文化财富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关公】青龙偃月刀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文武二圣人之一的武圣人关公故里——山西运城盐湖区武术协会关公武术挖整组在区体委和区民政区的大力支持下喜获重大成果。众所周知,青龙偃月刀是关公的标志性兵器。据明嘉庆、万历年间的王析、王思义父子所辑类书《三才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团结中发挥着重要的精神纽带作用,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资源和最佳载体。研究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华武术、舞龙舞狮、苗族鼓舞、龙舟竞渡等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为载体解读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价值,并对其推进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新时代新征程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深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根基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推进路径,即构建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体系、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打造民族传统体育最具代表性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开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传统体育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深度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关公大刀进行整理并探究其传承的现实意义。阐释关公武文化是关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公大刀是关公武术文化外在的表现形式。通过整理总结资料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关公大刀传承及其价值研究的方面进行推理和分析,就其传承问题提出了若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名”传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恰当的借“名”传播是武术传播的一个重要策略。关公文化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传统文化。通过对关公文化进行整理并探究其传播的现实意义,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关公文化和武术传播为基础,阐述关公文化在武术传播过程中应采取的具体策略。研究认为,关公文化对武术借名传播的影响从“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三方面探讨关公文化实现借名传播的途径,旨在为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严恒煜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64-1066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文化符号学视域对NCAA篮球文化进行阐释,认为NCAA篮球文化是多种元素文化符号的融合,其中包含了"英雄主义"与"集体荣誉"的融合、"个人才能"与"整体风格"的融合、"竞技"与"大众"的融合。并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层面,提出了CUBA篮球文化符号发展路径:竞技与大众交汇共享;依法完善制度;多人文元素符号的采鉴。  相似文献   

11.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11,(6):48-48
武圣关公邮票上的专指人物都是名人,凡是名人都有出身地、事迹地、逝世地等相关地。原地纷云,集邮界就越是忙乎。本期《关公》文内引用的邮品就出于许多省份的不少地方。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符号的视角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符号功能与形式的阐述来揭示象形武术的符号特征。符号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象形武术作为一种动态身体文化符号,承载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折射出中国特色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着重对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互动效应进行了探讨,指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创新与运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构建特色休闲体育;重构中华民族精神;改善和维护民族文化生态;促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结合文化三层次理论学说,对苗拳文化进行研究。苗拳源于军事战争并与苗族人民生活的场域有着紧密地联系。物质文化是苗拳文化符号的外在表达,体现了苗族人民在生存、生产、生活中拥有的智慧,从苗拳的形与物、器与技、攻与防方面来反映;制度文化是苗拳内隐文化的表现,发挥着维系场域内部族群团结,构建族群秩序的功能,暗含了族群场域中礼与举、武与舞;精神文化是苗族人民心灵的寄托与心理期望,并在苗拳的祀与俗、意与气中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研究认为:苗拳的发展面临文化认识失位、传承方式单一、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多重问题,提出适宜的治理之策,有利推动苗拳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复兴聚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化符号学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运用文化分层理论,对嘉兴掼牛运动的文化符号意涵进行阐释。研究认为:物质层面,掼牛技术凸显身体本能“搏”的真实写照,场地凸显出人与万物和谐共生,服饰凸显对真主的崇拜;制度层面,“抱拳礼”“不打牛、不伤牛、不辱骂牛”“结果平等”,是回汉人民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崇拜,是热爱生命保护动物、反对暴力血腥的表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行为层面,掼牛中所蕴含的行为文化符号,诠释了中国人自古以来追求内外兼修、天人合一,折射出力量与智慧之美、柔与刚之美,表达嘉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精神层面,嘉兴掼牛凸显出回汉人民团结有爱、吃苦耐劳、崇德尚武等精神,承载着不同代际之间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民族记忆,是研究回汉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回汉人民文化交流的身体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角度出发对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对其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起着承载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能培养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新能力、行为约束能力;其精神文化能培养大学生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整体辨证的思维方式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理论保障。具有丰富的内容价值、严谨的逻辑理论体系与切实可信的现实依据,深刻诠释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在表征作用。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浪潮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与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为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关公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忠、义、仁、勇、信",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习武人群的理念,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道德标准之一。习武人群的理念是武术精神与武术道德的缩影,是传播武术文化的载体,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文章通过分析梳理关公精神和习武人群理念之间的融合与传承,为现代习武人群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关公精神提供借鉴和参考,弘扬关公精神文化精髓,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树立民族人文精神的道德楷模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心健康有了强烈愿望,开始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泰州市民俗传统体育的内涵及在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进行分析,挖掘和利用长期积淀的民俗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对弘扬和发展农村优秀体育文化传统,提高农村现代化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田野调查和专家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舜帝陵古庙会中西曲马村“抬关公上古庙”民俗身体活动进行田野调研,走访当地的关公民俗文化传承人,挖掘和整理“抬关公上古庙”民俗身体活动的历史渊源、活动形式以及现代意义,进而从环境认同、信仰认同和生活认同三个方面对关公民俗形成进行探析,推动当代关公民俗身体活动文化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娱乐功能、象征功能、健身功能的传承与发展,对提升关公文化软实力,推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实现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