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法律解释是一项严肃、复杂的工作.为了正确地进行法律解释工作,必须掌握和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用不利解释原则的方法来解释法律,对文义解释、黄金规则、历史解释、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等五种基本方法进行分析,形成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重新界定法律解释的概念,并从法律解释与解释法律、法律解释与立法解释、法律解释与法律漏洞补充、法律解释学与法律诠释学等四个维度将法律解释与相关术语加以比较.针对法律解释标准问题,指出法律解释存在的困惑,提出解决这一困惑的三个标准.基于对我国法律解释体系的认真分析反思,在明确法律解释的目的和标准的基础上,提出重构我国法律解释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文解释,语文解释应当围绕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达到透过表面现象而发现本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解释性课例研究指注重挖掘课例所体现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所运用的背景材料,以解释课例形成的原因、影响、深层意义等为主要目的和任务的研究.解释性课例研究,要把握好解释所采用的方式——理论解释、意见解释和用事实解释;要把握好解释的指向——教学亮点、凸显课例本质之处、教师关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易亮 《华章》2013,(13)
处于学前期的儿童为了达到某些目的,开始表现出与人争夺玩具、言语辱骂等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是无意义的.但另一方面,极端和持续的攻击行为必须是要引起关注的.心理学家对此行为做出过几种解释,主要有本能论、习得论、认知论.本文对攻击行为的解释理论做了整理,试图对攻击行为的心理学解释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法律解释是在司法过程中运用的重要方法。具体而言,文义解释具有优先适用性,其次是通过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方法降低机械性的法律适用。在充分运用了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社会学解释,最终实现所有法律解释方法在司法过程中的融贯运作。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作品充满魅力,而记述莎士比亚生平事实的资料非常有限.莎士比亚是如何成为莎士比亚的问题一直吸引着传记家和学者去探索.格林布拉特的<俗世威尔:莎士比亚是如何成为莎士比亚的>以莎士比亚所处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环境为背景,通过作品与作品,作品与历史事件、传主个人事实和逸闻,作品与历史背景、人们的精神风貌和风俗习惯等的互文解释,记述和解释了莎士比亚的生平和性格.这一互文性的解释策略达到了解释的目的,是对传记文学写作方法的探索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2013年3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PISA2015科学框架草案》,其目的是为PISA2015科学素养测试题目的编制提供依据.该框架将“科学地解释现象”、“评价和设计科学探究”、“科学地解释数据和证据”定义为科学素养的三种能力,把PISA2006测试框架中的“科学知识”定性为“内容性知识”,“有关科学的知识”细化为“程序性知识”和“认知性知识”,并首次提出科学素养能力和知识类型的“认知需求”框架.这是PISA测试对“科学素养”内涵给出的最新解释.对此进行分析研究,会对我国科学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解释活动所针对的法律部门为依据,可以将法律解释分为宪法解释、刑法解释、民法解释与行政法解释四种.这种分类的角度虽然与我们按照解释体制所作的分类不同,但是同样具有意义.行政法解释本质上属于公法解释.它在功能上具有个案关联性、价值判断性、平衡性特征;在法治意义上具有合宪性、合法性、保守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简论Grice的合作原则及其遵守与违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傲 《文教资料》2008,(18):46-48
Grice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理论在如何解释人类言语交际活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目的是解释人类言语交际的实现过程,该理论以其所具有的适应性、适用性吸引了国内外大批语言学界学者的关注.本文旨在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合作原则产生过程及其实际应用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分析法律现象,如果没有把握住问题的实质,那么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果。适用法律,如果没有实现法律适用与法律的互动,那么植根于我们心中的价值就不能被体现,法律亦将为"死法"。通过归结许霆案的关键性争议,在寻求事件本身实质的基础上,利用法律推理、法律解释等法律方法,对诸种争议及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的裁定进行规范性分析,深入探究解决疑难案件时所存在的惯常性思维,对于得出许霆案的规范性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3月31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许霆案”进行了重新审理,最后判决被告人许霆犯盗窃罪。法院认定许霆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是不合理的,应当判决许霆无罪。“许霆案”的发生带来了新的法律问题,我国立法应当尽快加以完善,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许霆案凸现出民主解释法律的重要性。一项充满正义、合法的法律解释,当然包括刑法解释。只有所有参与者平等自由地论证、商谈,才能最终得出科学、合理、合法的解释结论。  相似文献   

14.
唐人何延之的<兰亭记>是一篇对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全过程,及此序尔后的收藏、传世、御命临摹、著录及后殉于唐太宗昭陵的有系统地记叙的信史,桑世昌<兰亭考>及俞松<兰亭续考>,记载了<兰亭序>真本为温韬发掘昭陵时所毁以及传世至今的临摹各本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5.
法律方法对于法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法官的恣意审判。法律方法也是法官必须掌握的一种工具,有利于实现司法的公正和判决结果的合理性。在某些疑难案例中,法律方法的正确运用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许霆案,对法律方法的运用进行全方位分析,以期探求在应对疑难案件时的运用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许霆案,诱惑是行为人的犯罪动机外在激起机制,特定条件促成了犯罪,而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许霆经受不住诱惑的内在个体因素是其人格存在缺陷.其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并且在犯罪过程中,通过中和技术,使犯罪行为合理化,降低了犯罪的罪恶感,使犯罪心理得以保持和强化.许霆案的启示在于:加强管理,增强被害预防的意识,通过控制犯罪条件预防犯罪;通过加强白身修养,培养德性,增强抵御诱惑的能力,塑造健全人格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17.
汉代的亭与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界对汉代的亭、邮的认识存在分歧,笔者根据近年一些新资料认为:(1)汉代的亭并不隶属于乡,其性质是禁盗贼,和掌管民政的乡里不同,和乡是平行关系;(2)邮在西汉时是地方上的文书传送体系中的一种机构,东汉人以为西汉时邮被置取代是没有根据的;(3)汉代的驿,主要指传递文书,信件的驿马,驿成为驿站当在汉以后。  相似文献   

18.
《刑法》第63条第2款之适用在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中都有不同的理解。以引起广泛关注的许霆盗窃案及其他相关案例的判决为蓝本对“案件特殊情况”的范围进行考察,它应当包含国家利益和个案特殊情况两个方面的内容。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时直接改判和复核程序不应设置应是该条款的当然之义。减轻处罚既可以是刑种的减轻,也可以是多种刑格的减少,但不能减轻为免除处罚。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之后,乡土文学一时间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文学潮流,鲁讯小说在乡土文学的发辰中有看巨大的影响本文从乡土文学的源起、振兴,作用等方面分析中国现代小说之父——鲁迅时乡土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盗窃数额是对盗窃行为定罪量刑的主要条件和依据。现行刑法对盗窃数额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相关的司法解释与刑法的基本原则不相兼容甚至相悖,有必要由立法机关制订一套统一适用的数额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