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汉字对日本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日语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多字形相同的汉字在汉语和日语中都在使用着。虽然字形相同,但用于汉语和日语中的汉字词汇的意义却有差异。为此,通过列举部分同形歧义词,并从语言实践角度,对其意义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准确把握同形歧义词的确切语义,减少误解、误译。  相似文献   

2.
歧义词加工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心理语言学界,歧义现象加工的研究是近二十多年来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对此,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形成了不同的歧义词加工的理论观点与研究方法,获得了诸多重要成果。考察这些研究的最新进展,对我们探讨中文字词的加工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句法结构体的意义由词语的意义和句法结构形成的意义共同构成,其意义较为灵活,它随句法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对有歧义的句法结构所存在的歧义情况的认知,反映在激活速度和抑制程度上,它们由认知难度决定,其基本规律是,歧义的认知激活速度与认知难度成反比,抑制度与认知难度成正比。认知消解歧义的能力除与认知者本身的语言能力有关外,还与句法结构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5.
具有丰富的量词是汉语语法特点之一。动量词是汉语量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量词中有一类特殊的形式,常以“V—V”的形式出现,一般把这种数词“一”之后由动词重叠构成的“V”称为同影动量词,一些语法学家也把它叫做自主动量词。这类动量词在汉语实际运用申出现的频率极高,观察分析它的流变过程对汉语教学和汉语语法规律的研究,以及汉语...  相似文献   

6.
歧义问题长时间以来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论文在综述前人对歧义所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歧义问题的认识,分三部分来论述现代汉语的歧义:1.歧义的界定。2.歧义的类型。本论文把歧义分为语音歧义,词义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四大类。3.岐义的化解。根据不同的歧义类型,用三种方法对歧义进行化解: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法。  相似文献   

7.
多音字和同形同源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着眼于共时的静态归纳,后者倾向于历时的发生分析。但二者均为一字多词,并且音义间都存在着相同相近的可能关系。经过仔细辨析可以发现,并非所有多音字都是同形同源词,但所有的同形同源词都是多音字,或者说,同形同源词与多音字中的同义多音字是外延重合的两个概念,而产生这种外延叠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词义引申。  相似文献   

8.
仇漫漫 《文教资料》2014,(31):117-119
同形异音异义词指书写形式相同,但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词语,其正确读音和意义要根据它们所在的具体语境来定。自闭症个体能否有效利用语境来识别同形异音异义词呢?对于这一问题,不同的学者观点各异。文章对前人对自闭症个体同形异音异义词识别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前人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500万词级《现代蒙古语文数据库》中出现的同形异音词,我们选取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140个词,根据它们在100万词级《现代蒙古语文数据库》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情况,给出了读音识别条件。对122个文件进行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自动识别的正确率达到99.01%。  相似文献   

11.
日汉两种语言存在许多同形异义词,对这些词不加以区分的话,就不能正确理解日语,给语言交流带来阻力,因此有必要对日汉同形异义词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基于《香港社区词词典》里收集的香港社区词,通过香港社区词在当代汉语流通语料分类词库的交集映射,探讨香港社区词的构成理据以及在内地的认知与传播情况。结果表明,社区词与通用词之间具有构词理据的一致性,通用词的社区词化符合语言发展的"应用规律",互联网是香港社区词向内地传播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3.
Language ambiguity resolution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by psycholinguists. Studies of lexical ambiguity resolution, syn?tactic ambiguity resolution and anaphoric ambiguity resolution have showed diffe...  相似文献   

14.
中日同形词是中日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语义方面研究较多。本文从中日同形词中抽取重要同形动词,对比分析其在自他性、用法、文体方面的差异,拟对日语教育者及学习者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间的友好往来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两国之间多年的文化交流,使中日两种语言存在着大量的同形词。日本从汉语中引进大量汉字、汉语,在使用中慢慢变成日语。同时,中国在近代也借用日本人创造的汉字成语。这些同形词有利于两国的文化交流和语言的学习,但由于其中一部分同形词的词义、用法等的差异,阻碍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学习。因此本文主要以《罗生门》为题材,具体分析文中的中日同形词,并将其划分为三类:同形同义词、同形近义词和同形异义词,举例分析并比较它们的不同。最后提出在学习中避免对中日同形词误解误译的对策。本文的中日同形词是指中日两国语言中现在仍在使用并存在借用关系,且不考虑简体字与繁体字差异的双音节词。  相似文献   

16.
常用字中多音字的读音纷繁复杂,是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对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有个清晰的认识。多音字的读音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考察:现实多音与历史多音、常用多音与非常用多音、系列多音与唯一多音、同义多音与异义多音、别义多音与非别义多音。不同的多音误读情况各不相同。规范多音字的读音,只有区别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才能更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歧义现象作为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类型.在此本文主要将此划分为三种类型:语法歧义、与语法歧义和语境歧义,并阐述解决不同类型歧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词语的一词多义是引起词汇歧义的内因,语境不定是形成词汇歧义的外因。要真正消除词汇歧义,必须有效地调动认知语境。在认知语境里消解词汇歧义有词义层次网络、激活—抑制、词义通达、特征比较等多种认知模式,各认知模式或单独作用,或协同作用影响人们对词汇歧义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多词素词识别及表征的理论和新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多词素词的表征和加工研究,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揭示人类语言理解的心理机制。在综述了前人的研究和理论上提出了汉语复合词的多层次双系统选择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