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多元解读的确呈现泛滥之势,陷入了“学生有发现都是可贵的,当然都应该肯定”的误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我们的新课程实在是轰轰烈烈,多元解读成了一项大提特提的标志性东西,所以,要贴上新课程的标签,不能没有多元解读。二是新课标下众多公开课推波助澜的结果。在面对几十上百的听课,除非你已经有很高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多元解读的确呈现出泛滥之势,陷入“学生个人的理解都是可贵的,都应该肯定”的误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新课程所倡导的多元解读成了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凡是贴新课程的标签,不能没有多元解读,将对多元解读的理解低层次化,片面化。二是有众多公开课的推波助澜。因为公开课最怕的莫过于启不开学生的嘴,所以明知学生的发言有些出格,甚至在情感价值观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多元解读的确呈现出泛滥之势,陷入“学生个人的理解都是可贵的,都应该肯定”的误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新课程所倡导的多元解读成了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凡是贴新课程的标签,不能没有多元解读,将对多元解读的理解低层次化,片面化。二是有众多公开课的推波助澜。因为公开课最怕的莫过于启不开学生的嘴,所以明知学生的发言有些出格,甚至在情感价值观上存在问题,教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加以“纵容”。到底多元解读该不该有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本的价值取向、时代背景、语言环境以及作者的情感等,对这些要素的解读是否存在界,界又…  相似文献   

4.
陈大伟 《班主任》2013,(5):12-14
在一堂公开课上,有个男生十分喜欢表现自己,同学发言时,他总是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嚷着要回答。授课老师对他说:“你只有学会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了,老师才会叫你起来回答。”因为刚讨论过“让学生经历美好快乐的课堂生活”,所以有的听课老师看不下去了,认为授课老师不能这样处理,这对学生的积极性是一种打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听了一堂公开课,上的是一篇课外阅读文,文章情节很感人,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似乎配合很默契,所以课上得相当顺利。临下课老师提出“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不懂”,学生们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举手。为打破尴尬,老师说“如果你们没有问题,老师想提几个”。最后老师匆匆忙忙地提了几个问题,草草收场。是无问题吗?没有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不难看出,这是一堂精心设计、反复试讲过的公开课,整个教学过程过于流畅,只是没想到借班试敦的学生不留情面,连“简单”的问题都不想提,最后留给大家的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相似文献   

6.
每次“欣赏”完一节公开课,我都会问学生同一 个问题:你们喜欢这节课吗?为什么喜欢? 回答一: 生:喜欢!因为公开课上不论回答的对与错,老师都不会批评我们。 生:很喜欢!!因为上公开课就没有太多的作业了。 生:非常喜欢!!!因为上公开课之前,我们都“预习”过了,所以一点都不难懂,上起来很“轻松”,很“快乐”。 学生的回答真实得让我害怕。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堂公开课,学生配合得比较好,发言很踊跃。执教者是一个很有经验的中年教师,她面对全班说:“这节课大多数同学发了言,还有少数小朋友没有举过手,怎么办?”她停了一下,目光巡视整个教室,接着说:“你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许多老师感到很困惑,“现在该怎样上课?”“怎样的课才是好课?”有的公开课,执教者教学如行云流水,教学环节天衣无缝,有些细节的处理独具匠心,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充分使用,学生发言积极踊跃。大家都认为这是一节好课,可是有的人却认为课堂上,学生一直被老师牵  相似文献   

9.
呼唤精彩的课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语文课堂中,“你真行”“好”“不错”等激励性语言随处可听,“表扬他”“你真棒”再加上有节奏的拍手声比比皆是。公开课前,教师手臂上贴满闪闪发光的金星,课堂上不时来一句“表扬他”,然后忙着在学生脑门上贴一个个“小金星”。表面看来,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懂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似乎学生真的成了课堂上的小主人,但仔细一想,这样的评价语言和评价手段,真的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吗?真能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兴趣吗?没有深入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只是表面的、短效的。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语文教师应充分地利…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表明语文新课程发生了由过去强制灌输“一元解读”到现在倡导在师生、文本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的变化。新课标为“多元解读”提供了科学根据和重要的前提。对大部分文学作品都可以进行多元解读,“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关键是如何确定“界”,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教研活动中,一般把示范课、研讨课等统称为“公开课”。上公开课的意义在于:研究教育教学中的教法、学法;为教师指明方向,确立目标;指导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但纵观已实施四年多的新课程改革,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实施上的偏颇之处。一、合作学习“,闹”而无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有合作学习的环节,似乎不合作学习就不是新课改。有的课,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你喜欢哪段就读哪一段”、“用…  相似文献   

12.
公开课上的一幕:“刚才小朋友们回答得很精彩,现在老师有一道难题想考考大家……”老师的问题尚未问完,一只只小手已争先恐后地高高举起。课堂气氛真活跃!教师们满怀希望地洗耳恭听。然而奇怪的是,学生的回答却是牛头不对马嘴,更有甚者是哑口无言。此时,上课者尴尬万分,听课者疑惑不解。究竟怎么回事?公开课结束后,我和一位学生聊起天:你们班的同学发言很积极。”嗯!”你也举了好几次手吧。”是的!”你刚才回答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很紧张,把答案也给忘了?”“不是的!”这位学生急忙解释:因为老师说,今天上公开课,让我们要积极举手发言,谁举一次…  相似文献   

13.
【写在前面】这是一堂非常难忘的课,这是一堂不像公开课的公开课,一次非常特殊的公开课体验。从传统的标准来看,这堂课也许不算成功。因为从始至终课堂上都没有出现争先恐后的发言场面,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谈不上精彩。但是,我自己却为这堂课评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一直被视为圣洁的殿堂,而如今假冒伪劣现象也随处可见了。且不说假文凭、假考分、假统计、假报表……就是作为教学示范的公开课,也出现了“伪教学”,而且有增无减。有的教师为上好一堂公开课,事先让学生反复排练,以至课堂上的操作程序、提问内容、发言人员都一一定好了。讲台上教师频频提问,得心应手;讲台下学生对答如流,效果“良好”。当然也有“卡壳”的时候,但你无需为执教老师“捏一把汗”,那只不过是个“扣”,适当的时候自然会解开。那是演戏的一部分,当不得真。演砸了的也有,那时就露了马脚。记得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上课伊始老师…  相似文献   

15.
“文本解读个性化”的目标是什么?一些教师将其“一分为二”,即公开课上的“文本解读个性化”是为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张扬学生的个性潜能;家常课上的“文本解读个性化”则是为了考试。公开课与平时的家常课风格迥异,公开课是为了展示,家常课是为了应试;有人听课就体现“个性化解读”,  相似文献   

16.
个性化解读的目标是什么?一些教师将其“一分为二”,即公开课上的个性化解读是为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张扬学生的个性潜能;家常课上的个性化解读则是为了考试。公开课与平时的家常课风格迥异,公开课是为了展示,家常课是为了应试——“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成了逢场作戏的“即兴表演”。由于考试制度改革的滞后,许多教师非常茫然,不知语文课该怎么上了。有人听课就体现“个性化解读”,没人听课则恢复“标准化解读”。阅读教学依然承袭传统,因为这一套对考试非常“管用”,这也许正印证了萨特的“存在即合理”吧!例如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文…  相似文献   

17.
听公开课、研究课的次数多了,我发现课堂中总有几个发言积极、回答正确率高的学生。这些学生是课堂中的积极分子,有时甚至是公开课教学中老师的“救命稻草”。我暂且称这些同学为课堂中的“权威学生”。这些“权威学生”在课堂中发言的机会多,特别是在公开课、研究课中,更是“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8.
先来讲个教学故事。一位优秀小学教师上公开课时说:“古人就是聪明,他们掌握了造字的规律,凡是和树有关的卓,都有一个‘木’字。”讲到这里,一位男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要求发言,但老师就是不给他机会,而这位学生的手也一直举着。众目睽睽之下,那位优秀教师终于招架不住,她几乎是愤怒地说:“XX同学,你有什么话就说吧。”那个男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有个字和树有关就没有‘木’字。”  相似文献   

19.
<正>创新,对不起。今天你又没有来学校。这件事情,我想我是有责任的。发自内心的愧疚让我现在一想起对你、对全班学生造成的伤害,如坐针毡。一众所周知,当教师的肯定不能绕开的一个词就是“公开课”。哪个年龄段的教师上公开课或者被上公开课的概率大呢?大多都是“新人”“年轻人”。虽然我已经不再年轻,讲台上站了十几个春秋,但是由于新到一个单位,依然要上公开课。对于公开课,我是从来不畏惧的,十来年的磨炼让我明白:公开课是对自己的一种锤炼、一种成长、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20.
这一学期,J校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使教师在研究中成长”的口号,而“上公开课”就成为促“成长”的主要形式,校方期望通过公开课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自主决策能力和科研能力,使教师不仅能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还能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和使用教材.具体实施方法就是由教师主动申请上公开课,相关教师听课并评课,针对教学提出指导性意见,通过大家共同的交流来提高教学水平.暂且不提公开课是否具有校本教研的全部内涵,仅就J校公开课本身而言,教师们似乎就有不同的观点:“说是让老师们自愿报名上公开课,实际上上公开课的基本上都是新老师和年轻老师.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直都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