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内容资源是体育课程内容的基础,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社会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途径主要有引进、改造和创编。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引进是指保持存在于学校系统之外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基本运动形式,直接引入体育课程中,使之成为体育课程内容的过程。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改造是指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引进的过程中,为了适宜学生的生、心理特点和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所作的适应性改变。体育课程内容创编是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借助于身体练习、常规体育器材设施和代用体育器材以及其它学科等资源来创造和组编体育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3.
以国家教育方针为行动指南,立足黔南州的民族特色,本研究以课程资源的基本内涵为切入点,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系统探索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场地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思路,总结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旨在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动发展,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新时期的体育课程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过分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在这种人文理念的指引下,体育教学的趣味色彩得到了有效的强化,本着从学生、教材、学校各方面的因素,对课程内容资源进行适度的开发和利用,使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5.
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合理开发与利用校内课程资源,落实大课间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全校师生"一展风采",彰显学校教育特色。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了点滴经验。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激发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等基本理念。因此随着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在感受到体育课程资源十分丰富.认识到一切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资源都可以成为本课程的资源的同时。发现将保健、健身类运动处方作为体育课程资源。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甘肃省陇南市的54所农村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后,发现存在着以下问题:理论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缺位;以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机械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部分新兴运动项目、民间和民族体育、娱乐和休闲体育内容,未能进入体育课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在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中,要充分体现人本性和时代性,根据课程特点,合理运用并挖掘新兴运动和民间体育项目,以改变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现状,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课程的本质指向人的发展,校本课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校本化"途径,是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教育资源。显性(专业)能力和隐性(关键)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构成;课程结构开发、课程内容开发、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技术开发、课程实施环境开发是核心竞争力打造的实施载体。校本课程开发,促使学生核心竞争力得以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如何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是现代教育体系所共同思考的问题。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明确体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方向;以教师为主体,提升体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设计有趣的小游戏,以增强学生的学兴趣。  相似文献   

10.
从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体育课程设施资源、体育课程人力资源、体育课程校外和课外资源、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和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等六方面对大同市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针对目前大同市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归纳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安徽省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内容设置仍显薄弱,课程组块体系有待完善.提出了把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加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力度、拓展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广度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内容说到底是一种文化,开发地方课程内容资源实际上是在传承和创新地方文化.陕南地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独特性为开发独具特色的地方体育课程提供了可能.研究发现,陕南地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有四个特征:(1)傩文化影响深远,民俗体育土壤深厚; (2)道教发源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有较强群众基础;(3)水资源丰富,与水相关的体育内容有较强的生活性; (4)山地众多,森林覆盖面积大,适合开展登山、定向越野等户外运动.因此,学校和教师可以在民俗体育资源、民族民间体育资源、水资源和山地资源中选择开发和构建适合本校的体育课程,以促进体育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更新.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试从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和体育信息资源等六个方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4.
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如何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意识与运动能力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大学生体育教育和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实际,在课程目标、课程管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资源配备、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贯彻思想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质教育,寻求全人教育的方法、手段,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社会化教育,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推动大学体育课程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传玲 《成才之路》2014,(35):88-88
正体育校本特色课程资源就是为丰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有效提高学生体能、技能、智能等素质的发展,根据本地区、学校或学生的实际采用科学的手段,开发出具有简易性、趣味性、实效性、针对性、适用性的运动素材资源和条件资源,为本地区各类学校体育课程正常、有效地实施服务的课程资源。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我们现已成功开发了"海安花鼓"、"三门球"、"手足双门球"等体育校本特色课程资源。其中"海安花鼓"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一直是一些老面孔的竞技项目,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过于强调技术动作的传授和学习,教学内容呆板、枯燥、单一,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更是提不起任何兴趣.更有的家长,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放羊课,玩课.诸多的问题都留给了我们一线体育教师.怎样上好体育课是体育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最著名的设问法是“奥斯本设问法”,利用设问法,通过自我提问,对现有体育课程内容(主要是竞技运动项目)进行分析、综合、整理,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对现有体育课程进行改造、创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设问法对体育课程的内容资源进行了开发和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希望能与广大一线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明确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在符合学校实际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对体育课程资源的认识 “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开发和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多种多样,由于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体育课程只有符合地方经济和文化特点,才能提高体育课程的适应性。因此,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把那些反映各地自然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学生感兴趣的、带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纳入到课程内容之中是很有必要的。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体育资源都是体育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体育资源,才是现实的体育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基础教育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富有成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升研究生科研素养,需要开发高质量的科研课程。国外科研课程开发的趋势表现为:课程哲学走向整体主义和学习为本,课程目标走向能力导向,课程内容走向紧扣需求和前沿,教学方法走向对学生发展有效,评价反馈走向及时沟通反馈,课程管理走向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启示中国结合学情开发科研课程:根据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采用对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动态评价反馈以改进学习,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