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正昌同志要我为他的新著《董福祥传》写几句话,这使我颇感不安。因为我粗看原稿之后,觉得正昌同志为撰写此书,查阅和搜集了相当丰富的材料,思考了许多问题,治学刻苦,态度严谨,很使我钦佩。然而我却对董福祥其人其事素无研究,即或写点印象和感想,也未必得当。  相似文献   

2.
苏州大学周川副教授以4年之期,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厚积薄发,终于有了《科学的教育价值》这么一部凝结经年心血的成果问世。读完该书的第一感想是:“含金量”大,实乃力作。 《科学的教育价值》一书结构  相似文献   

3.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个篇章,文章中充满了萧红童年的快乐,以及在园子中的自由。但是,当你读完整本《呼兰河传》时,你却发现,整本书中像《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样让人愉快的篇章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关于呼兰河城的回忆都是一种对辛酸生活的描写,而萧红的童年生活实质上也是相当不幸的。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字里行间却洋溢着被宠爱、自由和快乐呢?  相似文献   

4.
诗骚短札     
有女如云《诗经·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传》曰:“如云,言众多也。”《齐风·敝笱》:“齐子归止,其从如云”,《传》曰:“如云,言盛也。”《鄘风·君子偕老》:“鬓发如云”,《传》曰:“如云,言美长也。”《大雅·韩奕》:“诸娣从之,祁祁如云”,《传》曰:“言众多也。”《诗》中以“云”喻女者凡此四则,自毛氏而降,至郑《笺》,至《集传》,至清代诸大家,对如云的解释都是如此。而诗人何以以“云”喻女,则不得而知。我以为,用“云”描写女性,当根植于中国人对女性审美之着眼点。中国人同西方人对女性审美着眼点之不同,首先在于中国人看重的是美人的光彩,尤其是面部的光泽,西方人看重的则是形体之曲线。这一点,从古人对女性描写的一些词语可以  相似文献   

5.
读了贵刊今年第一期《家教面面观》专栏中关于“孩子气”的讨论文章,很有感想。究竟应怎样看待“孩子气”,确是我们家长必须把握好而又难以把握的一个问题。我就曾为管严了怕压抑孩子,放宽了怕耽误孩子而为难。我觉得,“孩子气”是人心理发展的一种自然规律,谁也不可能绕过“孩子气”这个发展阶段一步跨入成年。所谓“小大人”,并非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的  相似文献   

6.
汤炳正先生在《文史》第一辑所发表的《〈屈原列传〉新探》,是一篇好文章。它解决了我平素对《屈原列传》的不少疑团,也减少了我对屈原研究的一些困难。不过其中有的地方我认为还可以斟酌。现在提出来就正于汤先生及屈原研究者。汤先生认为刘安《离骚传》被进《屈原列传》的,就今本《屈原列传》说,一是“离骚者犹离忧也……’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一段,一是“由‘虽放流……’到‘……岂足福哉’”一段。关于前一段的意见,留到后面再说,关于后一段的“虽放流”之  相似文献   

7.
《小学青年教师》2002年第5期有一篇题为《“块状教学”让语文课堂更精彩》的文章,标题就具有视觉冲击力,而作者又署为“佚名”,这更促使我一口气读完,顿觉耳目一新,感到受益良多。我无意于借此短文评价这篇文章,而是有感于编者不薄名人爱新人的“佚名”精神——作者漏署姓名,文章确实不错,编者没有弃置,甚至以重点篇目发出,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值得一赞! 诚然,“人的名,树的影”,名人之  相似文献   

8.
<正>《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个篇章,文章中充满了萧红童年的快乐,以及在园子中的自由。但是,当你读完整本《呼兰河传》时,你却发现,整本书中像《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样让人愉快的篇章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关于呼兰河城的回忆都是一种对辛酸生活的描写,而萧红的童年生活实质上也是相当不幸的。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字里行间却洋溢着被宠爱、自由和快乐呢?在听了七位教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后,我发现,  相似文献   

9.
《察今》和《察传》在《吕氏春秋》里是两篇各自独立的文章。前者出自“八览”中的《慎大览》,后者出自“六论”的《慎行论》。尽管这两篇文章未必都出于一人之手,但是,文章风格很接近,其中不少地方也很相同:  相似文献   

10.
现收藏于苏州博物馆的《董福祥军门小像》,单就画论,属苏州桃花坞年画的精品。《文物》1959年第1期载顾公硕先生的文章《苏州年画》里,不仅有专论《董福祥军门小像》的文字,而且配有“画像”。画像左上方题款:“翼翼忠贤将,隆隆勋业功。赫然丰采在,仰瞻神倾颂”。画像落款:古吴守闲士敬绘于香港碧霞轩之下。顾公硕先生以为,这幅画像  相似文献   

11.
朋友最近送了我一本书,和书一起送的是一个要求:读完写篇感想。要知道,这本书是《1978-2008中国建筑设计30年》,像我这样完全是建筑设计行业之外的读者,能把这样一本巨著读下来已属不易,更何况书中老有让我流连一处或反复前后的地方。通过一本书,把一个我完全不熟悉的领域30年的变迁与发展明白个大概是多么艰巨呵,因此最大的感想就是在流连反复中常挂在嘴边的:“噢?啊!”记得作家阿城在他的《树王》中,写主人公看到那棵百米树王时的感想:“我生平从未见过这样大的树,一时竟脑子空空如洗,慢慢就羞悔枉生一张嘴,说不得唱不得,倘若发音,必如野兽一般。”我就是这样的感觉,只有发出“噢啊!”之音。但坦诚地说,不是为这本书,而是为30年的中国建筑设计。然而我的无语凝噎毕竟来自这本书的诉说,我必须感谢这本书,必须给朋友一份回报。全书分成了概述、作品、人物、论坛和事件五部分。我给自己的阅读做了启蒙性调整先读“事件”,大体从时间线索了解建筑设计的30年;再读“人物”,看看30年中哪些大师各领风骚;再读“论坛”,理解建筑设计师的思想理念;最后读“概论”,体会“纲举目张”。至于“作品”,我用它“佐读”其它各部分。没想到,我最喜欢的是“论坛”,...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同志《咏莆田》一诗中有“梅妃生里传犹在”句。按梅妃即江采苹。查《新唐书》、《旧唐书》都没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图画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福建通志》烈女传中虽有江采苹的记载。其材料也来自小说《梅妃传》,自是“明人妄增之。” 莆田县黄石公社江东大队,今存梅妃的庙宇一座。相传梅妃的故乡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3.
五年级第九册积累·运用三习作要求:这次习作学习写读后感。读了文章、书籍有体会,有感想,把这些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篇文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写读后感,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比如,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写体会。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任选一篇读过的文章写读后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想。例文一读完《宝贵的一分钟》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分钟的价值,懂得了时间的宝贵。“激光一…  相似文献   

14.
《古文体教学小札》刊发之后(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3.5),许多同行和同学纷纷来函,又提出了一些饶有趣昧且忽视不得的问题,为此补记如下: 一、几种名同实异的古文体 传《曹刿论战》、《殽之战》都选自于《左传》,《史记》中又列有“列传”一目,这两种“传”是名同实异的两种文体。《左传》之“传”,是左丘明对《春秋》所作的解释。注释。汉王充《论衡·正说》:“圣人作其经,贤人作其传。”刘勰《文心雕龙·电传》:“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援于后。”如果再解释“传”,则称为“笺”。而人物传之传,乃史学体裁之一,用于记载人物事迹。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字书云:‘传者,传也;纪载事迹以传于后世也。’自汉司马迁作《史记》,创为‘列传’以记一人之始终,而后世史家卒莫能易。”如教材中的《张衡传》等。  相似文献   

15.
读完西渡先生的文章《语文课需要文学思维》(《语文学习》2010年第2期),我想就“泉香而酒洌”一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关于《如意君传》,孙楷第先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记云:“《如意君传》,未见,刘衡如先生云:日人某书中记有青霞室刊本,四册。此书演唐武后事,嘉庆十五年御史伯依保奏禁。见《癸已存稿》。按:……据此,则《如意君传》亦明人作。”我所见的另外两种《如意君传》如下:1.前有“甲戌秋华阳散人题”的《如意君传序》本,书名又  相似文献   

17.
行动的教诲     
李鸿 《课外阅读》2007,(2):38-38
那年,季羡林先生已经83岁高龄了。我们漫步在北大的一条石径上,他问我:“你的关于苏慕遮的文章写完了吗?”我尴尬得语塞了。季羡林先生宽厚地说:“这条小路通向我的办公室。我在家里的书桌上写《我的小山》。写累了,就出来沿着这条石径去办公室。在那儿的书桌上,我写关于糖的传  相似文献   

18.
一天.我读吴晓君的《笑意写在脸上》(载本刊今年第2期),读着读着,被故事《引号与鞋子》吸引住了,读完故事,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因此,我联想到我们写文章必须有亮点,文章的亮点就跟人身上的“闪光点”一样,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文章增色,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应当努力使自己的文章“亮”起来。  相似文献   

19.
本学年第一期刊登了《我要自己挣钱上学》的封面故事和《不一样的贫困生白云苹》一文之后,我们收到了很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来信,谈感想,谈体会,有的还想通过我们和这两位同学建立联系,交个朋友。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陈秋海同学,则写来了一篇洋溢着“悲壮”和执著情怀的文章《谁叫你是农民的孩子》。他在文中写道:“忍别人之不能忍,受别人之不能受,追求的路上本就孤独。感慨不能良多,行动必须付出。别问自己为什么,谁叫你是农民的孩子!”这种骨气我能理解,但我觉得这种心情是不是“悲壮”了点。作为农民的孩子没有什么可以为此而“悲壮…  相似文献   

20.
评语     
当我读完张寒随的作文《我的精神家园》后,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我感到:在市场经济的年代,当有些人千方百计地追逐物质享受的时候,一个中学生能把书籍作为自己休息的精神家园,确是难能可贵的。文章写的是“我”,但寓意不仅在我,它启示人们:一个人在辛勤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要流离和荒废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篇作文意在笔先,主旨鲜明。文章虽从“我有一间完全独立的书房”起笔,但作者叙写的重点并不在此,而是由书房写到“书房内弥漫着的书香”,写到无声的书“最有灵性”,写到在书林中寻觅知音的书趣,写到自己静默在一个人家园里的安逸,这样由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