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敬畏生命"伦理思想为我们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理念。本文从伦理、哲学、生态和历史四个角度探讨了"敬畏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全面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生态城市内涵及特征的解读,从生态健康、社会和谐、经济高效三个方面设立本溪新城的生态指标,提出在本溪新城构建"一环一带多核"的生态空间体系,确定了本溪新城的污染控制战略。  相似文献   

3.
故乡那片令人无限眷恋的"原始风景"早已将"生态意识"镌刻在了迟子建精神世界的深处,使之成为她的一种情绪、一种信仰渗透在她的作品之中。其获鲁奖作品《雾月牛栏》就洋溢着生态意蕴,文本以"复魅"的自然力、无法悖逆的自然本能及宝坠这一残缺的自然人为架构,构建了一则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精神生态由失衡走向和谐共振的生态寓言。  相似文献   

4.
苏州新区实验小学紧紧围绕"提升儿童学习力"的目标,为儿童的"自然和谐的发展"努力构建绿色的生态课堂,通过"以点带面"的样板教学工程、改革课堂评价模式、强化科研意识等促使师生自然、健康成长,充分展现师生主体精神,提升儿童学习力。  相似文献   

5.
苗族神话所构建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图景,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表现了人与对象依生、共生、整生的审美境界。同时,这种和谐也体现在人的内在精神的和谐上。本文试图以月神神话、巨石神话、枫木图腾神话、鸟图腾神话为例,用生态美学的视角对苗族神话作一次新的解读,以进一步发掘神话中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在推进"富裕广西、平安广西、生态广西、文化广西"的建设进程中,应加强各方力量,创新政府治理模式,构建"和谐广西",实现富民兴桂。各级政府要从全局出发,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广西的实践中,形成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安成林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45-46,64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体系不断完整,在这一过程中,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近代在保护生态自然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当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威胁人类生存问题的热点,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仍彰显着它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其以"仁民爱物"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的理念,以及"万物有生,万物一体"为基本原则的生态伦理思想,为和谐社会、和谐生态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渊源和生态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是顺应历史发展变化的需要,构建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校园和谐、社会和谐的细胞和起点。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和谐课堂师生关系的关键,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多创建展示平台,重树学生自信,是构建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巧用心理效应促进课堂和谐师生关系构建起事半功倍效用,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与构建课堂和谐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校园整体效应的"谐振效应"。  相似文献   

9.
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早在先秦老子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他的崇尚自然、尊重天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无为"的思想,对于我们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人类只有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最终实现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是因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可使得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使得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同时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也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庙后镇中学的实践探讨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构建实践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以教育生态学为指导理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为宗旨构建大学英语课堂,让课堂回归自然,组织一个健康的课堂生态系统,给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的机会,已成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合作学习模式与生态课堂有高度契合性,它能营造较为安全的心理环境和耐度适宜的生态空间环境,使师生以及生生间达到"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从而有效构建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它吸收了中国古代"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和"世界和谐"的思想精华,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相应理念共识;它坚持了中华传统中"仁义道德"、"中庸尚和"、"正心修身"、"天人合一"等精神内核,回应了诸如"道德危机"、"传统发展观的‘代价论'"等造成当今社会不和谐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现实而有利的条件。中国传统"和"文化必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对莎剧《李尔王》的传统文学批评大多基于"悲剧性"与"人物性格"等角度。然而,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剧本,莎士比亚时代自然与女性之间的紧密关联及其遭受男权社会压迫的悲剧得以彰显,而这悲剧的根源乃是"她们"一同作为"他者"对自身境遇的浑然不知和默然无声。因此,只有构建人类精神生态意识和实现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女性与自然才能获得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对立与冲突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严重凸显的生态危机,众多有识之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这一危机的根源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戴维·佩珀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分析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反对西方生态主义解决生态问题的唯心方法,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社会主义,坚持人类中心主义,重视社会公正,提倡经济的理性增长,并力图对生态运动进行"红色"改造,以促成"红绿联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和谐"应是高校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各高校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除了应把握如何构建的共性外,还应注重其"个性"。校训校歌是各高校独自特点的体现,将此二者与和谐密切联系起来,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彰显大学自身特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林生官 《教师》2011,(21):38-38
一、和谐思想品德生态课堂的基本内涵首先来看"和谐"的基本定义,所谓"和谐"就是在系统之中或者系统与系统之间,多种事物由于机制的科学性而显示出的内在和外在的统一协调性。所谓和谐思想品德课堂,就是坚持以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自然观思想长期以来就受到众多争议或误解,因此还马克思自然观思想的本真面目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的和谐以及构建"两型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读马克思,用马克思自然观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思想来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我们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三年大变样"的核心是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和吸引力,用生态和谐理念指导城中村的建设和发展,理想结果是建设成为生态、和谐、文明新社区,提升人居环境及人口素质,引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使"城中村"真正融入城市,变成现代城市文明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涉及"生态学"和"翻译学"。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阐述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社会科学论文英文摘要翻译研究的意义,应用生态翻译学主要核心理念,如翻译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论、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论、翻译主体的"译者中心"论等来指导社会科学论文英文摘要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0.
构建“生态和谐校园”是生态和谐和生态平衡理念在学校教育中的移植和借用。建设生态和谐校园,就是要把学校建成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学生全面、自主发展的沃土,建成他们愉快生活、健康成长的家园。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和谐管理、和谐育人、和谐发展”为办学宗旨,在校园奏响生态和谐的旋律,紧跟时代的步伐,适时调整办学方略,多方入手,全方位地构建生态和谐的校园。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要构建“生态和谐校园”,必须奏响如下“三部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