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本图反映了秦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在一个政权之下的统一的形势。秦的统一,有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秦的先世非子,因善于养马,周孝王使  相似文献   

2.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所开创的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秦在统一前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不拘一格引进先进人才,彻底改革官制,对增强国力和统一全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所实行的客卿制、郡县制、上计考核制,尤其是商鞅变法后推行的军功爵制对完成秦的统一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秦末起义打出了扶苏和项燕的旗帜,是因为项燕是抗击秦国武力征服的英雄,扶苏则是反对秦朝暴政的勇士,二人的行为在秦统一前后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件事留给人们一些深刻的历史启示,即扶苏和项燕是作为正义的化身而被当作反秦起义旗帜的,说明秦灭六国的兼并战争及统一后的残暴统治具有一定的非正义性,并与进步性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平民百姓、六国旧贵族等不同阶级和阶层为反秦暴政,曾在扶苏、项燕的旗帜下共同奋战,说明这些人具有相对一致的利益,是一种阶级斗争中的阶级合作;陈胜、吴广利用秦统一初期的较大影响尤其是分裂意识,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帜,是一种襄略上的需要;秦的暴力政策在统一前后具有一贯性,人们将秦统一前的武力征服和统一后的急政暴虐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对,因此扶苏和项燕的旗帜才可以有效地号召并联合多种反秦力量,推翻秦的统治。  相似文献   

4.
线索梳理一、线索与特征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包括秦、西汉、新朝和东汉四个统一王朝,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奠基时期。1.从政治上看。(1)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创建和巩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  相似文献   

5.
秦王朝的统一,创建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消除了列国纷争的局面,作为新制度的创建者,秦朝统治者是非常自豪的。但是,中央集权的新体制能否为大一统服务,巩固统一战争的成果,在秦朝统治者内心深处,还存有疑虑。对此,前人少有论及。笔者认为,探讨一下这种矛盾的政治心理,对认识我国的封建集权制是如何形成的,不无裨益。一、矛盾的政治心理秦王朝的统一,是战国之际数百年演变的必然结果,然而统一的实际到来,主要与秦始皇十年兼并战争分不开。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书同文字,统一度量衡等,是统一战争的直接结果。秦消灭了六国,从关西一隅迅速扩展到全国,是政治格局上的辉煌演变。在中国历史上,开辟了由单一君主直接统治全国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秦都咸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王朝的都城,本文就秦迁都咸阳的原因、咸阳都城的设计思想、咸阳无外城郭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说秦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在这必然的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付出和艰辛,有秦顶层设计的未雨绸缪,有一群想为秦的兴盛而鞠躬尽瘁的门客,更有秦的千千万万的子民的辛苦劳作,才有了秦的统一。秦带给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千年之后,当我们再次踏上战国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再回味秦朝统一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大量证据表明,秦与山东诸国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歧视现象。山东诸国对秦的歧视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秦在统一之前,对来自山东诸国的移民实行了歧视性的政策;秦统一以后,同样对原山东六国人实行了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徭役制度等方面的歧视性政策。文化的差异、国力的盛衰变化、国家间利益的根本冲突是造成不同时期双方相互歧视的主要原因;而秦朝兼并征服式的统一模式则是秦统一以后对原山东六国人实行歧视性政策的重要原因。这种相互歧视阻碍了秦统一战争的进程,加速了秦王朝的覆灭,也使秦末人民的反秦斗争呈现出鲜明的特点来。  相似文献   

9.
吕不韦在秦统一事业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兵革不休”,分裂割据的局面,使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秦实现统一的过程中,秦始皇等人固然有卓越的历史功绩,但是曾连续两次任秦相国,一度代理国政的吕不韦,也同样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他在秦统一中的作用,不仅被一些人忽视,而且有的甚至认为他曾经妨碍了秦的统一事业的发展。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公正的。为了恢复“吕氏的真面目”,给他以应有的历史地位,我们不妨认真地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首先分析秦中央集权的特点,然后指出秦的中央集权制产生了许多危害,加剧了中央集权实现的高度统一和地理范围过大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最后本文将指出秦的灭亡对我国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些借鉴意义。1秦中央集权的建立及特点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倌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群臣赞同。延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将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设至四十余郡。这些郡县全都由中央和皇帝直接控制,它们是中央政府控下的地方行政单位。[1](P2)至此,“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2]秦之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开始确立。郡县制是一种中央政府统一控制权力的地方行政制度,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设守、尉监,由中央政府统一任命。郡县之下又有乡里作为地方行政机构。[3](P2)“秦的行政制度使每个地方每个民户都收归于中央专制主义的密网之中”。[4](P10)除此之外,秦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统一文字、度量衡,改善交通,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联系,尽量整齐划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制度,消除地方长期割据所造成的地区差异。[5](P6)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  相似文献   

11.
正确分析评价荆轲必须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有人说,秦统一天下既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那么荆轲刺秦王的行动实际上就起了阻碍历史前进的作用,应如何认识这一点?荆轲的行动能否看作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应从历史的角度作具体客观的分析。战国后期,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迫切渴望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安定的国家。因而,秦统一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汉武帝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现代中国辽阔的疆城奠定了基础的话,那么张骞对汉武帝完成这一大业是起了促进作用的。一,汉武帝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了充分谁备。汉武帝利用西汉王朝六、七十年恢复、发展起来的繁荣经济、凭借自己的雄才大略,依靠武功,完成了秦未完成的统一大业。尽符秦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开始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围家。但也只是统一了我国汉族为主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
秦未统一中原之前,素有招徕、引进其他各国人才的传统。从秦穆公时起,关东六国就有许多人在秦出将入相,更张变法,大大增强了秦的综合国力。至战国末年,秦已取得对各诸侯国的明显优势,一些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更是纷纷前来投奔,梦想着“朝为布衣、夕为将相”式的飞黄腾达。在这些人中,有一个在秦帝国短祚的历史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物——李斯。 李斯从荀子学成后,于公元前247年,“西入秦,会庄襄王卒,乃求为吕不韦舍人”。在秦国的政治斗争舞台上,开始了对于权力的角逐。由相府的舍人,而郎、而长史、而客卿、而廷尉,统一全国后,被始皇任命为丞相,位列三公,显赫一时。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李斯从一个闾巷布衣,终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现了孜孜以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统一史上,秦汉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是我国由封国统一制向郡县统一制进行大过渡的时期。而为这一过渡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则是秦始皇嬴政和汉高祖刘邦。 在研究秦皇汉祖对我国统一事业的贡献时,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考虑:何以由魄力很大的秦始皇所建立的秦王朝只存在了十五年,而在人们的印象中气魄远逊于秦始皇的刘邦却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的基础?这就是本文讨论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殿试结束后,评卷大臣们一致推秦大士为一甲一名,但最终结果还得由皇帝亲自定夺。看到秦大士的文章,乾隆觉得,新科状元非此人莫属。但是,当乾隆看到秦大士的籍贯时,不由得犹豫起来,他想起了另外一个人——南宋大奸臣秦桧。乾隆心想,两人的籍贯相同、姓氏相同,这个秦大士会不会是秦  相似文献   

16.
秦汉之际的历史,经历了由统一到分裂,由分裂又重新走向统一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与之相应,地方行政体制也经历了由单一郡县制到郡国并行,由郡国并行又过渡到新的郡县制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秦汉之际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历史命运,与他们对地方政体的选择休戚相关。秦政权的短命,楚霸王的悲剧与汉高祖的伟业,均可从这一视角中得到适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9月2日至9月6日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及港、台的秦汉史研究争家、学者和日本、法国代表共150余人出度了会议。提交大会论文近百篇,涉及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学者们主要围绕秦汉文化进行了讨论。关于秦文化,过去人们的评价普遍偏低。随着秦代考古发掘,一批批秦代文化遗址不断出现,这次会上,学者们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秦文化在当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文化,并富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学者把秦文化归纳为三个主义,即拿来主义、功利主义、集权主义。有的学者则指出,要区别秦统一前和统一后的文化,统一前的文化是由秦  相似文献   

18.
<秦始皇本纪>是研究秦皇朝兴亡史的重要历史资料.本文从依据时势兼并六国,由分裂到统一、由封建到郡县、由儒学到法学、由贵族到平民的转变,个人意愿扩张造成负面影响,及总结秦亡教训四方面,来探讨<史记·秦始皇本纪>所体现的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刊2000年第1期刊发的雷依群教授《秦的统一与秦的农业政策》一文受到关注。《中国史研究动》2001年第7期发表的《2000年秦汉史研究综述》(作者:王健)评论说:该文“对秦发展史上三个关键阶段,即献公、孝公和吕不韦执政时期的农业政策进行了考察,揭示了秦统一事业的经济原因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巴”作为一个地理区域在秦统一前后的行政机构辖制中被分解得颇为复杂。秦在巴地设置郡县有其现实因素、民族政策、军事意图等多方面原因,其所设置的巴地郡县在以后又发生了多次变迁,这些变迁与秦王朝的实际决策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