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谁也无法否认中国人特在乎各种排名,即便在以象牙塔集成的高教界,也没有谁清高到对各类大学排行榜目不斜视。点开各名牌大学的门户网站,学校简介中总也免不了要引用一两则对自己学校有利的某一大学排行榜上自己  相似文献   

2.
这几天,围绕赞助费“潜规则”问题,大学排行榜公信力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在众多议论声中,笔者注意到一种观点: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大学排行榜的公信力一直被质疑,可大学排行榜的“风光”依旧呢?至少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各大门户网站都争相发布大学排行榜。为什么大学也并没有因为排行榜的公信力问题,而尽量避免与大学排行榜制作者的“交往”,反而把排行榜制作者奉为座上宾,频频邀请他们到校作“报告”“咨询”,并心甘情愿支付“咨询费”呢?  相似文献   

3.
王淦生 《教育》2011,(11):37
谁也无法否认中国人特在乎各种排名,即便在以"象牙塔"集成的高教界,也没有谁清高到对各类"大学排行榜"目不斜视。点开各名牌大学的门户网站,"学校简介"中总也  相似文献   

4.
排行榜     
公信力 大学排名遭遇“潜规则”学生选校面临价值迷失 随着高考的来临,一轮新的择校“拉力赛”也将拉开。而某名牌大学的知情者日前透露,当前的各种大学排行榜,其实可信度大有问题,一般都是谁给钱多,谁排名靠前。如果哪个学校敢质疑排名,还可能遭到报复。  相似文献   

5.
1 台湾省大学招生“学能测验”简介 1.1“学能测验”的产生 1992年台湾省“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提出“大学多元入学方案建议书”,1999年6月台湾省“大学招生策进会”通过了“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2002年起台湾省废除了实行已长达47年的“大学联考”(相当于大陆的统一高考),改为“多元入学方案”.“多元入学方案”包括三种录取方式:个人申请入学;学校推荐和大学甄选;根据考试成绩分派.其中第一种是指学生自己向大学直接提出申请,第二种是指学校向大学推荐,大学择优录取.第三种是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分派.前两种主要适合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大约占总数的30%左右;后一种占709/6左右.但无论哪一种,都要先通过全省统一进行的“高中学科基本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能测验”).测试成绩是许多大学招生的重要参考.因此,“学能测验”在台湾省大学入学考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参加完“学能测验”这一上大学的“门槛考试”后,学生还要参加自己所报或自己所分大学的单独命题考试(“指定科目考试”),考试科目由各大学自己确定.  相似文献   

6.
曾颖 《语文新圃》2009,(6):27-28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开始了。每年这个时候,各式各样的大学排行榜,总会吸引考生和家长的目光。与此同时也不断有人对大学排行榜提出质疑。有人对大学排行榜的名次排列及年度变化表示不满、不解,有人认为大学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不够科学、权威。更有大学校长公开表示,曾有排行榜制作机构找上门索要“赞助”,排行榜存在“潜规则”。  相似文献   

7.
草地上不知是谁遗落了一面镜子.甲虫小黑首先发现了。“哇哈,你好!”呵呵,镜子里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朋友”呢。甲虫挥挥自己的前爪,朝镜子微笑,镜子里的“他”也在挥动前爪,向他微笑……  相似文献   

8.
王凌 《文教资料》2009,(3):46-48
作为疑问代词.“谁”与“who”都是用来构成特指疑问句的(英语称特殊疑问句)。从疑问的对象来看,“谁”和“who”都是用于问“人”.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不止一个人。从语法功能看.两者都可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谈“谁”与“who”用于疑问用法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谁”与“who”的语法功能.“who”与“谁”在各种疑问句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9.
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代大学与社会的全新关系所构成的大学外部德育环境 ,向人们提出了对当代大学德育及其目标定位进行内在省思的要求。可以用“学校人”和“社会人”来标示当代大学德育的两种理念目标。但是 ,在大学德育的传统定位中 ,“学校人”与“社会人”往往发生着裂变。当代大学德育的目标选择之一就是使“学校人”与“社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而二者统一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大学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育管理》2009,3(4):37-37
2009年6月18日朱四倍在《大众日报》撰文指出,从世界范围看,大学排名是高等教育评估的一个新的手段,在欧美国家,大学排名是一种普遍的做法。大学排行榜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原因在于它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笔者以为,面对参差不齐、毁誉不一的大学排行榜,大学排行榜制定者理应下工夫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其次,大学要客观清醒看待排名,既要参与,也要对“注水”的排行榜大声说“不”,更不能自己操作对自己有利的大学排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985 工程”大学在近几年国内外主要大学排行榜上的排名情况的分析,比较探讨了这些国内外著名大学排行榜的指标构成,归纳总结了它们对于一流大学的关注重点。在此基础上,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经费投入、国际化等内涵建设方面对我国建设一流大学的路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寒假排行     
《教师》2013,(36):8-8
近日。一条全国38所高校寒假天数排行榜的微博在网上流传。不少假期数垫底的学校学生,纷纷跟帖吐槽。抱怨自己的学校寒假太短。对此.网友们也按照学校寒假长短,将之戏分为“学霸学校”“普通学校”“文艺学校”。  相似文献   

13.
引用的艺术     
对于“引用”,很多修辞学家给它下过定义。刘勰在《心雕龙》中说,所谓“引用”,即“明理引乎成词,征义举乎人事”。这一说法即从“引乎成词”和“举乎人事”两个途径来说明“引用”所应达到的两个目的——“明理”和“征义”。王希杰先生在他的《汉语修辞学》一书中也说过:“引用,就是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或故事等,以达到提高表达效果的目的。”然而定义仅仅是定义,在语言实际运用中,“引用”这种修辞手法远不是简单地“引”而“用”之,其艺术效果也不是把别人的东西搬过来就会自然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重要的大学排名中,论文引用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例如,在《泰晤士报高教副刊》“全球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体系中,“平均每位教师论文被引用率”占了20%的权重。在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行”的指标体系中,“在21个学科领域被引用率最高的研究人员数”也占了20%的权重。不过,对论文引用率被用于大学排名或更为广泛的高等教育评估在世界上尚存有很多的争议,甚至被人斥之为“暴政”。那么,应当如何认识论文引用率指标在大学排名中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先来简单地回溯一下大学排名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胡丽娟 《留学生》2009,(5):46-47
我非名校出身——所读学校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我是一个女生,但所学专业是男生云集的工科;我的学习并不出色.年级优秀学生排行榜里.总也找不到我的名字。总之,我就是一个“菜鸟”。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年度大学排名一直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推动力,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排行榜之一,但近来排名背后的拉锯关系逐渐开始发生变化,全美各顶尖院校纷纷加入抵制排行榜的阵营,使得前者陷入了“声誉塌陷”危机。因利益诉求的冲突,大学、排行榜、公众及各方学者展开拉锯战,大学与排行榜在“社会公平”与“资源均衡”两者之间谨慎地游走似乎以达成平衡。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为代表的美国卓越大学排行榜作为一份纯商业运作的第三方声誉治理手段,必然要面向公众展现一定公信力,但又面临种种客观局限,不得不在声誉信用的“夹缝中”深受多边影响,接受社会与地区的“公正裁判”。  相似文献   

17.
说来惭愧。在我撰写《中学语文老师惹谁了?》(《中国教育报)2005.12.8),回应徐江先生对于中学语文的一系列批评时,竟尚未拜读徐先生发表在《人民教育》2005年9期的重要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而我在文章中现身说法.以自己的辛苦恣睢为同行请命时.也尚未读到网上援引的徐先生“我从不通过体察甘苦来探讨学术问题”的声明。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交大,下同)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和“211工程”、“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在本刊2008年3月起根据Alexa.的网站世界排名发布的“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上.交大连续8个月名列第1,且在Alexa中的世界排名遥遥领先于第2名的大学。为此,本期我们特邀请张文军校长介绍交大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王婷婷 《考试周刊》2012,(9):172-173
背景描述: 悄无声息中.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那群孩子已渐渐成长起来,他仉中有的已经步人大学,成为一支年轻却不可忽视的力量吸引着来自社会的目光。与前辈“80后”和“70后”一样,这群出生于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一代人也立马被冠上了“垮掉的一代”这个世袭的封号。也许是对年轻人的不信任,也许是不愿接受时代改变的事实.“90后”被社会批评得体无完肤。“90后”不满社会对他们的偏见,纷纷写文章澄清自己后不是“坏孩子”。作为高中老师,我接触的都是“90后”,2009年送走了一届毕业生.他们已经步入了大学.而我又迎来了一届新生。老师在谈论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对“90后”学生表示或多或少的不满。为此,我在网上寻找了大量关于“90后”的文章,试图带领着大家走进“90后”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20.
理由     
李大爷天生一副倔劲儿,把谁都不放在眼里。虽说快八十了,也早该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可好像跟谁都有仇似的,脸一唬,一声重重的“哼”把别人都踩在了脚底下。可他自己的想法和做的事,却容不得别人说半个“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