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瞿建华 《新读写》2009,(6):49-49
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们从对联中看到汉赋、骈文的影子,品到诗歌的味道……各种文学样式大都与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写作对联是旧学的必修课,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对中学生虽没做要求,但是,对偶、对仗修辞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并且要求能准确、熟练运用。一些地方教材编有对联欣赏的内容,有些省份中考试题中也出现了填写对联的题型,高考考对联题很常见,一些教师会自觉地让高中学生提前感受一下此类题。另外,对联是中国民间常见的一种文化形态,每个学生都会从小就受到不同程度的熏陶,从心理上比较容易喜欢上这种练习。  相似文献   

4.
从五代至今,每逢新春佳节、喜寿丧悼、友朋投赠、园林题署、厅堂点缀以及店肆开张等等,人们多以对联表情达意,特别是在古代,撰写待文和属对是读书人的一种标志,也是检验才华的重要手段。而如今,对联渐渐不为中小学生所知,更不要说属对作联了,虽然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讲求对偶,学生们背诵不少,但会运用者却少之又少。加上多年高考不涉及,这种最具民族风格、最能体现汉语特点的文学式样,似乎被“现代人”遗忘殆尽。所幸的是近几年不论是新闻媒体(春节联欢晚会、网络),还是高考都给对联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写作对联是旧学的必修课,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对中学生虽没做要求,但是,对偶、对仗修辞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并且要求能准确、熟练运用。一些地方教材编有对联欣赏的内容,有些省份中考试题中也出现了填写对联的题型,高考考对联题很常见,一些教师会自觉地让高中学生提前感受一下此类题。另外,对联是中国民间常见的一种文化形态,每个学生都会从小就受到不同程度的,陶,从心理上比较容易喜欢上这种练习。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这一句话说出了预习的重要性。而当下多数老师的预习作业总是千篇一律,学生又只能是机械、枯燥无味地应付任务。笔者认为,课前预习应该与兴趣相结合,只有让学生乐学,预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梁敏娟 《广西教育》2014,(2):79-79,82
从巧妙导入、课堂有趣提问、多媒体教学、插入时政等方面探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渲染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9.
对联排序(甲)万古丹心盟日月,千年义气表春秋。(乙)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丙)天意欲兴刘,到此英雄难用武;人心犹慕项,至今父老尚称王。(丁)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上面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  相似文献   

10.
陈天波 《中学文科》2007,(12):118-118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独特的价值。在历史教学中巧用对联,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传统文化,从而使历史教学收到良好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课堂上,如何运用好趣味教学艺术,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认真把握好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这些不足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率,不利于我国文化传承。首先,是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学。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很多教师都认为,让学生在升学考试中  相似文献   

13.
对联,俗称楹联、联语、对子,是我国传统文化领域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格律严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蕴意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历史教学中如能恰当引用对联,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巧借对联艺术,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知识入门的向导。利用对联,可以使乏味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如在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一课中“护国运动”这一小节时,为了让学生对袁世凯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笔者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然后引导学生从对联的基本常识入手分析:此联中的“千古”对“万岁”,符合对联要求,而…  相似文献   

14.
初中历史对于当今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的兴趣不浓,那是因为初中历史还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被认为成副科。在现在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历史源远流长,是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桥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兴趣普遍不高,造成课堂低效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注重提升课堂效能。因此,浅谈如何趣味教学,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是高校面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从文化的角度实施趣味教学,不仅能够改善大学语文课堂枯燥乏味的状况,而且能够拓宽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面对一群80末90初出生的特殊教学对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将教学内容与时代气息紧密结合,做到旧瓶装新酒,这样才能使大学语文课具有吸引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17.
王海东 《教师》2012,(9):69-69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孔子从知、好、乐的对比中告诉我们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个观点现在依然很适用,因为,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丧失。  相似文献   

18.
打造生动有趣的专业课课堂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但只要我们心中有这种理念,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把笑声带人课堂,把快乐融人课堂,真正让学生在轻松当中有所收获,就会化沉闷为精彩。  相似文献   

19.
陈伟 《文教资料》2006,(5):71-72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引用成语典故和历史对联,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活泼,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发展记忆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历史课的教育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20.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几年来,很多省市的高考题目都涉及对联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让学生感受民族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将对联引入语文课堂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下面谈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