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推行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也可以促进学生了解、感怀和体验实实在在的鲜活世界,让学生能够在与生活和世界的有效接触之中,理解、感悟生活,最终提升自身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改变目前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的窘迫境地.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课堂“生机盎然”.从而创造出“生态”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充满学问,同时也充满数学.学生数学知识与才能的获得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有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以及实践相结合,特别是高中数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刻感悟、加深理解,还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周围的客观世界,使呆板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理解;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且无处不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孙景桂 《教师》2010,(35):34-34
生活中充满学问,同时也充满数学。学生数学知识与才能的获得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有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以及实践相结合,特别是高中数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刻感悟、加深理解,还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周围的客观世界,使呆板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理解;使学生理解,教学来源于生活而且无处不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厉玉良 《考试周刊》2008,(49):149-149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实践、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提升人的生活意义、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指归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建构人的完满精神世界的过程。课堂教学走向生活世界的基本策略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打通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关注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建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数学的起点,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将生活中的资源带入课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感悟数学,从而促进学生将数学与现实世界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个人的素质与能力.但是我国的数学教育对数学的现实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变成了一种"精英教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利益被牺牲了.由此可见,将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数学教育中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师在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避免矫枉过正.本文就"中学数学教育中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9.
试论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提升人的生活意义、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旨归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建构人的完满精神世界的过程。课堂教学走向生活世界的基本策略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打通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关注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建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如何贴近学生生活与实际,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妙用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生物,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本文以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实践研究,说明了生活实例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作用,希望生物课堂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生物课堂而丰富,使学生真正爱上生物课,并取得教学双丰收。  相似文献   

11.
刘玉红 《成才之路》2009,(26):10-10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12.
一、把物理引进课堂,将课堂内容生活化 学生生活的环境是多姿多彩的,脱离了现实生活的物理必然是枯燥无味的。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课程观最大的弊端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格的确定性,这与以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特征的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毫不匹配,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新教材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课堂是培养学生物理能力的主阵地,更不能与生活和物理现象脱离开来,更需要构建一个“生活化”的物理课堂。  相似文献   

13.
让数学价值引领学生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而不是生活在科学世界之中。因而,我们的数学教学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重建学生的课堂生活,赋予课堂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构建有意义的可能生活,让学生充满灵气和活力,让数学产生迷人的魅力,实现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便有什么样的生活形式。生活过程是保证人成为人的重要场域,如果离开生活世界,人们的生活及人类的发展都很难想像。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教育史上出现过“教育生活一体说”、“教育准备说”、“教育过程说”、“教育建构说”、“教育交往说”等,都是针对某一个时代教育与生活关系所表现出的问题而言的,都在尝试走出教育与生活脱离的困境。现代哲学中的“生活世界”理论为我们理解新时期教育与生活、教学与生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课堂生活的构成出发,变革课堂生活的样态,进而促使教师和学生从单一的教育“专业世界”回归真正属于人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5.
曾萌 《林区教学》2023,(2):113-116
很多学生认为物理离自己很遥远,而巧妙地将生活素材融入教学过程中可以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合理利用生活资源帮助学生从物理的角度看待世界,在形成物理观念的基础上发展科学思维、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让学生真正体会物理对于生活的实际意义。大量教学经验表明,合理利用生活素材可以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高质量的课堂生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学生拥有美好而舒适的课堂生活环境,在课堂上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同学、师生之间能相互信任与友爱等,是高质量课堂生活的主要表现.提高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那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教师可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所关注的话题,激励学生要在体验中生活,生活中体验,并且在生活体验中发展自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中实现体验学习的策略可以归纳为“生活—教学—生活”循环中的不同体验.教师要将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所关注的话题,激励学生要在体验中生活,生活中体验,并且在生活体验中发展自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中实现体验学习的策略可以归纳为"生活—教学—生活"循环中的不同体验。教师要将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都有自己的不同经历和体验。教师需了解学生的原有经验以及他们在课堂上此时此境的兴趣、学习动机以及对学习的预期等;需要了解所教授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经验如何融合,以促进学生新知的生成,并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成为促进学生新经验的增长点,依据这些背景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以“生活”为支点,可以很好地撬动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展现出趣味性、真实性、生动性和高效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研究者要对建构高效数学课堂进行探索,挖掘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利用现实生活为学生建构一个熟悉的学习环境。要通过创造生活情境、生活问题、动手实践和生活游戏来展示数学教学的探究性、趣味性、生动性、真实性,以期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