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把“三农”问题解决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问题,可以从三句话中找到答案,一句话是邓小平同志说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第二句话是江泽民同志说的“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第三句话是温家宝总理说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所以我们说:着力推进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尴尬、大学生就业难、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等现实问题及原因;论述了高校开设“村官”专业,对实现大学生就业、人才培养和新农村建设等具有的重要意义;指出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制定“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毕业生村官的跟踪服务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发展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依据是中国建设和管理农村的经验;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依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和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4.
台湾10年教改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10年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九年一贯制”造成混乱、“一纲多本”带来诸多问题、“多元入学”加重了学生负担、“广设大学”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等。造成这些问题原因在于:“台独”思想及其引发的争议是戕害教育改革的根本原因;政治斗争侵入教育是教改失败的主要原因;“外行领导内行”对教改失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冒进行为严重影响了教改措施的深入实施。因此,台湾教育改革应回归专业领导,消除政治对教育的干扰,因地制宜,不盲目照搬国外经验。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与远程教育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赋予远程教育新的使命,服务“三农”是远程教育的功能体现。新时期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等四种新的关系,依托远程教育手段、电大网络优势和社区载体,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有效提高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上海市教委《关于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本市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城乡教师队伍均衡化发展的要求,上海市教委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将把本市农村教师培训列为专项培训项目,进行整体统筹规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社会转型”和“新农村建设”一直是中国政府和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其中关注最多的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新农村如何建设”。通过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台镇千军台多次调查,笔者看到了该村花会组织对农村社会的整合作用;花会组织的发展困境给村落的整合带来的危机;最后提出关于“新农村建设”对民间非正式组织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在我国关于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研究,凸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如明确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高校办学的重要取向;高校办学通向新农村建设路径的探索,其中河北农业大学坚持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的“太行山道路”,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铸就了辉煌业绩;新农村建设呼唤高校毕业生建功立业。同时,注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建设和谐的教育,教育要和谐,根本在于解决教育内部的各种矛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玉溪市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时,率先在云南省乃至全国推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三免一补”政策,并将其覆盖到城乡全体适龄少年儿童,为28万名中小学生解决了“上学难”问题;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打破高中教育瓶颈,以“内涵发展,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提高办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扭转职业教育的低迷局面,着力营造“出口畅、进口旺、学得好、用得上”的良好局面;加强教育“四支队伍”建设,打造教育领域的精兵强将……玉溪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呈现出“又快、又好、又稳”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朱成科 《教育学报》2008,4(2):41-46
以现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的维度检视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一步追问,即当代中国教育界“反传统“究竟反什么;何谓当前中国教育界的“保守主义”传统;以何种思维方式为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声辩。以“元理论”思维对教育改革中“主义”之争进行辨识,可以形成的理论共识:超越“进步“与“落后“的二元对立思维;超越“保守“与“国粹“等同论思维;超越“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流俗化思维。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其存在的思想史意义表现为:指认了“教育改良“是历史的常态,“教育革命“是历史的反常态;有助于形成制衡“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构建新农村远程教育培训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国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现状,提出构建新型农村远程教育培训体系势在必行,并进一步提出了要更新观念,完善办学模式,构筑体系,整合资源,明确对象,因材施教,开展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类型的教育培训,在纵横两方面构筑培养新农民的农村远程教育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需要把握高等职业教育介入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新农村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以东莞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描述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东莞新农村建设现状和东莞新农村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基础上,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要建立高职院校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长效合作机制,构建政府、高职院校、新农村三方合作平台,注重对学生进行服务新农村理想和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3.
把农村学校建成农村社区的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农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农村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如何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学校的建设统筹起来,通过农村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思考这样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应把农村学校规划建设成农村社区的中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的载体最终还是农村,即使经过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城市化,仍会有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但适应于农村建设的农村教育一直未得到良好发展。农村教育目标的应试性、城市性、离农性,没有赋予农民在农村谋生进而改变农村面貌的能力。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改革农村教育目标一元化倾向,建立新农村高等教育体系,开展“有教无类”的新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动力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为了促进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必要构建一种能够推动农民和相关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动力机制,即促进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倒逼机制。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机制,形成良好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舆论环境和完备的法律政策环境,从而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使和谐社会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以农村学校为基地,为农村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空间和平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农村学校体育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问题,目的在于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更新和改变农村学校体育,发挥农村学校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载体导航作用,从而推动农村体育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国外远程职业教育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还比较薄弱,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国外经验,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民生态伦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要求加强农民的生态伦理教育,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工程之一。文章立足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农民的生态伦理现状,对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加强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近四年来第四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在今年的两会中,“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成为了热点话题。可见国家对农村工作极其重视。为此,在农村,要树立人力资本意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现代化的农民,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捷径。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农村妇女更是主力军中的中坚力量。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妇女的参与,她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快慢。所以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