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熹咏物诗深受其"格物致知"理论与"诗中有句"诗论的影响,可说是他博大精深理学思想的艺术结晶.具体体现于咏物以讽世、咏物以抒愤、咏物以明志、咏物以言理、咏物以寄情、咏物以摹美等几个方面.我们在深入研究与发掘朱熹理学的同时,应把他的咏物诗作为其理学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加以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是宋代最著名的词人,其咏物词极具特色.本文认为,稼轩以咏物词为"陶写之具",以"气"使物,不同于宋代咏物词审美理想;基于这一审美理想,稼轩咏物词取"俯瞰式"创作姿态,极大地拓展了咏物词的情志内涵,并在具体艺术表现手法上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顾贞观咏物词,形神兼备,以咏物抒情寄意,艺术成就颇高.其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独抒性灵,极情之至;贵真尚朴,清新自然;工于用典,咏物言情.  相似文献   

4.
艳情和咏物是词体发展中最重要的两种创作类型,在南宋时呈现出交融的创作态势,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艳笔来咏物,主要体现在咏花之作中。二是借咏物抒发艳情。这类词在表达男女之情尤其是相思离别时,并不直接用艳语而是借咏物来传达,以姜夔咏梅、咏柳词最为典型。三是咏物与艳情交叉重叠。这类词以艳笔咏女性身体、女性物品,或所咏之物与女性活动不可分割。艳情与咏物互相交融的创作倾向,不仅是词体本色特质的反映,同时也是词体雅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汉代以宫廷、猎苑、都城为主要体物对象的散体大赋,至魏晋时期发展成体物缘情的抒情小赋.南朝齐梁时期,以竟陵八友为代表的咏物赋家,将咏物赋的发展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对其同题共作之植物、动物、自然、气候等咏物赋的分析,可以看出八友之咏物赋体现了诸多特性:体物、缘情增强的同时,缘情的范围却逐步缩小;呈现古赋向骈赋转换的过渡性;咏物拟作在因循中凸显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6.
<乐府补题>的出现,标志着咏物词的发展已经进入较为完备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张翥以贯通南北的词学视野,转益多师式的创作姿态,主动回归姜夔的咏物传统,从而成为元代咏物词创作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7.
咏物词的界定及宋代咏物词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咏物词是以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某种具体事物作为吟咏对象的词作,大致可分为两类:形容类咏物词止于摹状事物的体貌特征或形态美,寄托类咏物词则运用比喻或象征手法寄托作的思想感情。宋代咏物诗赋和唐五代咏物词在审题范式及艺术技巧两方面都为宋代咏物词的繁荣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宋代咏物词就是在宋前咏物诗、赋,特别是唐五代咏物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咏物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较为古老的题材,姜夔在以词咏物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咏物词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史达祖一方面较好的吸取了姜夔的艺术特点,在创作风格、托物取兴、咏物手法等方面都有所继承,借此来抒发词人的深沉复杂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史达祖又独辟蹊径,,其咏物词在意境创造、创作风格和运用典故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形成了其具有自身特色的咏物词风貌。  相似文献   

9.
《乐府补题》的出现,标志着咏物词的发展已经进入较为完备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张翥以贯通南北的词学视野,转益多师式的创作姿态,主动回归姜夔的咏物传统,从而成为元代咏物词创作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0.
周邦彦的咏物词,论数量不足二十首,不及《清真集》的十分之一.与北宋的词人相比,他咏物词的数量也不是最多,远比不上苏轼和赵长卿,但是它的成就却远远超过他们.在开以咏物为词题的风气,把咏物作为词作的重要内容,显出宋词自己特色的发展流程中,周邦彦的咏物词的成就与影响是不容低估的.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周邦彦的咏物词贬斥颇多:《清真集》“有许多是写景咏物之作.……说明了宫廷词人生活的空虚,只能把  相似文献   

11.
周邦彦的咏物词,论数量不足二十首,不及《清真集》的十分之一。与北来的词人相比,他咏物词的数量也不是最多,远比不上苏武和赵长卿,但是它的成就却远远超过他们。在开以咏物为词题的风气,把咏物作为词作的重要内容,显出宋词自己特色的发展流程中,周邦彦的咏物词的成就与影响是不容低估的。所谓咏物词,指的是以自然物为吟咏主要对象的词作。其所咏的物,主要是植物、动物、器具和某些天时节今风物。尽管它们是以自在的客体为吟咏对象,但进入文学作品的自然物,势必带着词人的强烈感情。周邦彦的咏物词,多以植物为吟咏对象,有咏梅…  相似文献   

12.
咏物是南宋词坛的重要题材,彼时,咏物词的涌现情势甚至已超过情爱词的创作,在选题创作等方面,为后世咏物词的书写提供了示范。史达祖以长于咏物蜚声词坛,元代陆辅之著《词旨》,将史达祖与周邦彦、姜夔、吴文英这几位词坛巨擘并举而称,拈出“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作为四家特点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以咏物词是否含有寄托为分类标准,可将周邦彦的咏物词分为两类:(1)单纯地表现词人对自然事物的热爱;(2)在对自然物象的吟咏中融入了词人的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其次,从周邦彦咏物词的结构、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喜欢炼字和对物象的形神进行细致的描绘等四个方面对其咏物词的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词本为艳科。苏轼提出"以诗为词"的创作理论,用写诗的态度填词,将词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引入词的领域。晁补之,宋代词人,山东巨野县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词力追苏轼,扩展了词的题材,创作了较多的咏物词。但其咏物词随着人生际遇的变化,风格也在转变之中。早年其咏物词多为应答酬唱之作,后来随着宦海的沉浮,其咏物词便兼具有了抒怀和言志的特点。他的咏物词格调较高,沉咽刚劲,成为北宋咏物词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西晋文人大量地创作咏物赋,咏物赋成为他们关注日常现实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西晋咏物赋题材生活化,描摹事物生动形象,富于理的内涵,与前代的咏物赋相比,西晋咏物赋不仅题材扩大了,在艺术上也有长足的发展。西晋咏物赋的繁荣体现了赋体文学观的发展变化,倾向于征实①,追求穷形尽相,讲究分赋物理等,对后来的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咏物是宋词的重要题材,张炎总结咏物词之最高艺术境界为"不留滞于物"。凡臻于这一境界的咏物词作,皆于描摹物象之外寄托着更深的意蕴,形成物象层与意蕴层相互叠映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苏轼的"人格化"咏物,是于咏物词中打造多重结构文本空间之滥觞。周邦彦借咏物词抒发身世之感,并创造出"勾勒"手法,使咏物词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更加分明。南宋咏物词则继承了北宋的艺术资源,并继续深化多重文本空间结构的艺术造诣。辛弃疾创作咏物词,能够娴熟运用周邦彦的"勾勒"手法,而姜夔将物象空间转化为意象空间,转换了所咏之物与意蕴寄托的虚实关系,从而达到"不留滞于物"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借物兴怀,托物言志,是我国古代诗歌传统方法。自《诗经》、《楚辞》以还,诗歌中咏物一体屡有出现,至唐宋而极盛。词兴起以后,也产生了咏物之作。在宋代,特别是南宋,文人咏物词不仅数量增加,而且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均有显著的提高。宋以前文人咏物词是不多的。晚唐五代,词在文人中流行,咏物词却很少。以《花间集》为例,其中除《杨柳枝》等一部分与近体诗相近的咏物词外,作为长短句的咏物词只有十二首。这些都是小令,构思比较单一,多用白描,形象鲜明,语言明快,置之“镂玉雕琼”,“裁花剪叶”的香艳词中,尚能给人以清新之感。象牛峤的《梦江南》  相似文献   

18.
咏物不言物     
存众多的咏物古诗中,有些在咏物时不道明所咏之物的名字,这样显得十分精妙含蓄,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现略举几例,以供欣赏。  相似文献   

19.
杨无咎是南宋词人,其咏物词代表了其词作的最高成就。词人通过咏物来抒发情感怀抱,赋予其咏物词更多的内涵;词人灵活运用了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语言清新雅致,词风清丽工整,在南宋咏物词史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前人对宋代咏物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苏轼、周邦彦、姜夔等人的词作上,而对朱敦儒咏物词的研究较少。朱敦儒《樵歌》存词246首,其中咏物词有27首。虽数量不多,但从写作手法来看,朱敦儒的咏物词在咏物、抒情一体化之外还具有想象奇特、构思新颖以及词画一体的写作特点。作为南渡词人,其咏物词蕴含了疏狂浪漫之情、忧郁哀伤之思以及隐逸避世之音这三种多样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