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桢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建安文坛上,刘桢是一位重要的诗人。他曾以其“真骨凌霜,高风跨俗”的诗风,赢得历代文人的推崇。但对某些问题的探讨,由于受到传统结论的影响和因史料多已佚散的原因而未能深入进行,甚至出现溢美之辞。本文仅就其籍贯、思想性格和文学创作略陈管见。一曹丕《典论·论文》和《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皆谓刘桢为“东平人”。因此,后世许多著述多将其籍贯视为今天的山东省东平县。东平,东汉时期为东平国,治所无盐,在今东平县二十里处,辖有宁阳、富城、寿张等十县,地域广大。何以证明刘桢就是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呢?恰恰相反,《世说新语》和《后汉书》为我们提供  相似文献   

2.
“典故”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此后,《北史·邢邵传》也有“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之语;《宋史·宋敏求传》也有记载:“熟于朝廷典故。”现在凡是见诸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  相似文献   

3.
陶潜“不为五斗米拆腰”的故事大家甚为熟悉。这个故事的记载最早见于沈约《宋书·陶潜传》,其后梁昭明太子萧统作《陶渊明传》,唐初宫修《晋书·陶潜传》及李延寿《南史·陶潜传》中都载此事。宋人韩子苍怀疑这个故事的可靠性,学术界不同意这种怀疑,但对这个故事中言及的“五斗米”的理解却存有分歧。  相似文献   

4.
由南唐入宋的安徽人舒雅颇有文才,古今不少人都以此误认为他是状元。见诸记载的,如《重修安徽通志》(清·沈葆桢、吴坤修修,清·何绍基、杨沂孙纂,光绪四年刻本)卷四五,说舒雅为南唐状元;《马氏南唐书》卷二二《舒雅传》亦云:“会熙载知举,以雅为第一,朝野无间者,以雅之才为当也。” 《中国黄山网·自然与文化·学术教育·教 育·一镇四状元》载:“徽州儒生科举考试,屡占榜首。‘一镇四状元’的佳话至今流传。北宋宝元状元吕溱,字叔济,岩镇人;南唐状元舒雅,字子正,岩镇人;明代正德状元唐皋,字守之,岩镇人;清人乾隆状…  相似文献   

5.
史称陶渊明“不解音声”,殆成定论。《宋书·列传·隐逸》载:“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渊明传》亦云:“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另据《晋书·列传·隐逸》载: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起,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辄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又《南史·列传·隐逸上》亦记其事,文字与《宋书》同,唯无“无弦”二字。三人成市虎,诗人遂“蒙冤”焉。其实,诗人是懂音律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陶传载于南朝  相似文献   

6.
《四库提要·(李贺 )昌谷集》 ,余嘉锡先生已有辩证 ,今补四则。一、《四库提要·昌谷集》云 :“贺事迹具《新唐书·文学传》。”“《文学传》”当为“《文艺传》”。贺事具《旧唐书·李贺传》、《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传》、李商隐《李长吉小传》等。新、旧、《唐书》皆谓李贺曾作“协律郎” ,然实为“奉礼郎”之误。贺有《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 ,又《听颖师弹琴歌》有“奉礼官卑复何益”之句可证。二、《四库提要·昌谷集》云 :“贺系出郑王 ,故自以郡望称陇西。”考新、旧《唐书》 ,唐代有两个郑王。一个是唐高祖李渊的从父李亮 ,武…  相似文献   

7.
汉代训诂专著应当首推《毛诗诂训传》。据《四库全书总目·毛诗正义四十卷》云:“案《汉书·艺文志》:《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然但称毛公,不著其名。《后汉书·儒林传》始云赵人毛长传诗,是为毛诗。其字不从艸。《隋书·经籍志》载:《毛诗二十卷》,河间太守毛苌传,郑氏笺。于是诗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和班固的《汉书·货殖传》作了比较分析,指出把班固的《货殖传》说成是“剽窃”司马迁的《货殖列传》的传统说法是错误的,认为司马迁是以人与物质生活的关系作为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出发点,而从历史的、现实的关系中寻找“通古今之变”的归缩。班固是以“贵谊而贱利”作为出发点和归缩。《货殖列传》是一篇经济名著。《货殖传》是一篇“安贫乐道”的教材。作者认为,班《传》符合中国封建政治经济的需要;但如果循着史迁的理论走去,中国古代经济史将不是长期停滞的历史。本文还列举大量史料说明《史记·货殖列传》并非司马迁原题。“货殖”一词是班固强加给《史记》的。  相似文献   

9.
诗骚短札     
有女如云《诗经·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传》曰:“如云,言众多也。”《齐风·敝笱》:“齐子归止,其从如云”,《传》曰:“如云,言盛也。”《鄘风·君子偕老》:“鬓发如云”,《传》曰:“如云,言美长也。”《大雅·韩奕》:“诸娣从之,祁祁如云”,《传》曰:“言众多也。”《诗》中以“云”喻女者凡此四则,自毛氏而降,至郑《笺》,至《集传》,至清代诸大家,对如云的解释都是如此。而诗人何以以“云”喻女,则不得而知。我以为,用“云”描写女性,当根植于中国人对女性审美之着眼点。中国人同西方人对女性审美着眼点之不同,首先在于中国人看重的是美人的光彩,尤其是面部的光泽,西方人看重的则是形体之曲线。这一点,从古人对女性描写的一些词语可以  相似文献   

10.
司马相如作《子虚赋》、《天子游猎赋》 ,《史记》、《汉书》本传连为一篇 ,但从时间来看 ,《子虚赋》本作于梁孝王时 ,而后者则作于武帝建元三年或稍后 ,参《史记》、《汉书》本传及《汉书·东方朔传》。《史记》、《汉书》本传将二赋连为一篇 ,盖主要是从二赋内容及形式的连贯来考虑的 ,而本传所谓的“赋奏 ,天子以为郎” ,则单指奏《天子游猎赋》 ,非指二赋同时奏上。又 ,《子虚赋》开头“而无是公在焉”一句 ,亦非原有 ,而是后来加进去的。据《隋书·儒林传》及《史通·序传》称 ,相如本有《自序》之作 ,而司马迁作传盖本于其《自序》。…  相似文献   

11.
一 《论语·先进·侍坐》载:“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对其中孔子两句话的理解,第一句没有分歧;而“毋吾以”则历来有争议。 魏何晏(等五人)《论语集解》引西汉孔安国传(注)云:“孔曰:言我问女(汝),女无以我长故难对。”①尽管“孔安国为《古论》作传,《史》、《汉》无文,何晏《集解序》始吉安国为之训说而世不传,而《集解》颇引孔《传》文,未说其所自出也”,但何晏《论语》集解“魏初已有其书”,②这无庸置疑。我们认为:此“孔传”虽难于肯定为西汉孔安国所亲为,但视为汉代还流行的一种古注当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由来 “爰书” 一名,在我国古籍中十分罕见。它第一次出现于史籍,是在《史记·酷吏·张汤列传》中。尔后,《汉书·张汤传》亦有之。其他史籍,仍无言及者。因此之故,历代注疏家对《史记》、《汉书》中的“爰书”一词,解释各异,使人不知所云。直到解放前,由于在居延汉简中又出现了若干条有“爰书”字样的简文,于是,又引起了国内外  相似文献   

13.
古代有关官职任免升迁的用语古代任用人为官称“任”.《尚书·大禹谟》:“任贤勿贰.”后来也称作“任命”.所以就职也称“上任”,卸职也称“卸任”.选拔任用官吏也就称为”简任”.《后汉书·申屠刚传》;“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官,简任贤保,以成其德.”上任为官称之为“就任”、“就职”、“就吏”.《汉书·朱博传》:”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遗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晋李密《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晋书·阮籍传》:“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人被征召为官吏称之“辟”.汉蔡邕《郭有道碑文序》:“群公休之,遂辟司徒掾.《后汉书·黄宪传》;”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也称之为”辟召”.《后汉书·郑均传》:“常称病家庭,不应州郡辟召.”征召引进官吏也称之为”辟引”.《梁书·杨公则传》:“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任人为官也称之为“命”.《左传·襄公  相似文献   

14.
“好古”,是中国古来久已形成的文化倾向。《论语·述而》中可以看到孔子对这一追求的反复强调。《汉书·景十三王传·河南献王刘德》所谓“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也体现了对珍重文化遗存,遵循文化传统的精神的赞许。《后汉书》已经有“古学”之称,说到卢植从马融“受古学”《卢植传》,李育“颇涉猎古学”《李育传》,贾逵“为古学”《贾逵传》,桓谭“好古学”《桓谭传》,郑兴、卫宏“皆长于古学”《杜林传》等。这里所说的“古学”特指古文经学,也包括古文字学。考古,是很早就已经出现的语汇。北魏学者郦道元在《水经注·滱水》中…  相似文献   

15.
关于孔门《易经》的早期传授。《汉书·艺文志》曰:“昔仲尼殁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盖源一而流歧,其所由来者久,固不自汉始矣。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上说:“孔子传《易》于商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汉书·儒林传》上说:“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瞿以授  相似文献   

16.
《汉书·淮南王传》载,刘安尝为汉武帝作《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此《传》既评文,又对词句典故进行训释。而班固不满意《离骚传》对屈原作品和人品的推崇,也不满《离骚传》对《离骚》名物的训解,故其《离骚序》云:“又说‘五子以失家巷’,谓‘五子胥’也。及至‘羿’、‘浇’、‘少康’、‘弍姚’、‘有娀佚女’,皆各以所识有所增损,然犹未得其正也。”关于“五子”等人名,今不细论:单言“有娀佚女”,则可辨其得失。《离骚》云:“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淮南子·地形》云:“有娀在不周之北,长女简翟,少女建疵。”则刘安释《离骚》,当用此说。案:“简翟”,《楚辞·天问》作“简狄”,《大戴礼·帝系》、《史记·殷本纪》同(《索隐》言旧本“狄”作“易”,又作“逷”);  相似文献   

17.
<正> 古代任用人为官称“任”。《尚书·大禹谟》:“任贤勿贰。”后来也称作“任命”。所以就职也称“上任”,卸职也称“卸任”。选拔任用官吏也就称为“简任”。《后汉书·申屠刚传》:“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上任为官称之为“就任”、“就职”、“就吏”。《汉书·朱博传》:“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晋李密《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晋书·阮籍传》:“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人被征召为  相似文献   

18.
(一)今人称“伯父、叔父”可以简称“伯”与“叔”,古代这两组称呼有严格的区别:“伯、叔”为兄弟行,“伯父、叔父”才指父辈。《尔雅·释诂》:“伯,长也。”凡“伯”均有长义。《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荀子·王霸》注:“为诸侯之长曰伯。”后专用为兄弟之长。《左传》定公四年传疏:“伯是兄弟之长。”长兄称为  相似文献   

19.
“县官”一词,屡见于《史记》、《汉书》。如: “元鼎元年,遂坐卖宅县官故贵, 国除。”(《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 (《史记·平准书》) “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 (《汉书·武帝纪》) “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汉书·张陈王周传》) “令丞相用事,县官信之。”(《汉书·霍光金日磾传》)其例多至不胜枚举。通而观之,《史》、《汉》中出现的“县官”一词,不外有两种  相似文献   

20.
山东素有民间办学、树人兴邦的优良传统。春秋末期和战国中期,是我国私学的初创阶段,主要表现为孔、墨两大显学的崛起,而孔、墨均系鲁人。孔子首创私学,“有教无类”。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孟子所办私学盛况空前,“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孟子·滕文公》)《墨子·公输》记载,墨子自称有弟子三百人。《淮南子》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墨家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重视实用的科学知识技能的传授。总之,儒家是私学初创阶段成就最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