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国学智慧--阴阳哲学分析高校学报质量管理,包括选题,组稿、审稿等要素,将高校学报质量管理各要素分为阴阳两个相对面,分析两个相对面的平衡与变换,从而找出解决高校学报质量管理中诸多不和谐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我国高校学报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方法】 在文献述评基础上,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近五年来的初步实践探索为例,深入探讨系统性突破目前发展困境的新思路与新方案。【结果】 我国高校学报应努力构建面向特定优势学科专业知识生产、传播和转化的全服务链。【结论】 高校学报应充分回应特定学科专家学者对学报服务的有效需求,显著提升新时代办刊核心能力,通过创建必要的办刊支持平台和服务机制来努力实现对特定优势学科专业知识资源的系统关联整合,并有效构建面向特定优势学科的全服务链。  相似文献   

3.
1940~2007年MR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了美国《数学评论》(MR)从1940年创刊以来,到2008年元月底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的历史变迁。先后有371种期刊曾经入选MR数据库,其中有200种期刊已经更名或者被淘汰。其余171种尚在继续被摘评的期刊中,高校学报94种,占尚在继续被摘评期刊总数的54.97%;171种期刊中有39种被MR数据库列入Cover-to-Cover摘评期刊源,但高校学报入选此类的只有2种,即《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和宝鸡文理学院等20余家学报编辑部合作出版的数学论文集——《大学数学辑刊》。入选MR数据库最早的数学专业期刊是《中国数学会学报》,入选最早的高校学报是《国立清华大学理学报告A辑》,这二者1940年发表的论文就被MR数据库摘评。入选期刊数量最多的是北京,曾经有97种期刊入选;其次是台湾,曾有30种期刊入选;上海名列第三,曾有29种期刊入选;江苏与湖南并列第四,分别有22种期刊入选。更名或者被MR数据库淘汰的期刊北京最多(57种),上海第二(18种),湖南第三(16种);尚在继续被摘评的期刊数量依然是北京最多(40种),台湾第二(16种),江苏第三(13种)。入选年代分布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90年代,有243种期刊先后入选MR数据库,占入选期刊总数的65.50%,但是80年代是我国期刊入选MR数据库的高峰期,有124种期刊入选,90年代入选期刊数量略有下降(119种期刊)。按照来源期刊出版年被MR摘评逐年统计结果显示,1940~2007年间MR数据库收录或者摘评了来自中国371种期刊的论文超过11万篇。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 【目的】 探索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为提升编辑队伍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16名编辑进行行为事件访谈,通过优秀组与普通组的比较分析,构建胜任特征模型。【结果】 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由专业能力、职业精神、自我发展3个维度,信息加工、沟通协调、建立关系、责任心、公正正直、学习发展、成就导向7项要素构成。【结论】 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针对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特点与要求具有独特性,可以运用于学报编辑的选拔、考核、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期刊评价指标的统计分析数据阐明目前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以下简称“高校学报”)在中国科技期刊中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指出新时期制约高校学报整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方法】 以进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遴选出的2017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卷)中高校学报为研究对象,结合同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期刊评价指标,统计分析高校学报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的占比,及其各项评价指标与其他核心期刊和非核心学报的差异。【结果】 2017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高校学报占比14.6%,与其他核心期刊相比,高校学报整体评价指标偏弱;不同层次、类别高校学报的评价指标差异明显。【结论】 以期刊评价指标衡量,高校学报整体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偏低。现阶段制约高校学报整体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办刊定位固化、主办高校综合创新能力不均衡、科研评价体系的偏向,以及僵化的办刊模式和缺乏竞争的办刊环境。  相似文献   

6.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已成为加强政府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对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现有智库评价体系,结合高校智库特点,采取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从分类评价视角构建由核心要素、保障要素、特色要素三大要素组成的,对内契合机构发展愿景、对外适应第三方评价机制的两维度高校智库评价体系,以评促建。为推动高校智库科学评价,推进智库评价标准化建设,促进高校研究平台智库化转型和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7家农业高校学报刊用外稿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高校学报现有的办刊模式,探寻高校学报开放办刊的可行性,对17家农业高校学报1991-2000年10年间刊用的外稿比率和基金论文比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学报从1979年起就开始刊用外稿,从所调查的1991年起,17家农业高校学报每期无一例外地刊用了外稿,但高校学报间刊用外稿的比率和基金论文比率存在较大差异,变幅分别为6.8%-42.5%和7.5%-56.0%。1997年以前,非重点大学学报刊用外稿的比率高于重点大学学报的,1997年以后,重点大学学报刊用外稿比率却高于非重点大学学报的;无论  相似文献   

8.
从文献评价计量指标分析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分析了1999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被引频次次100位的高校学报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年载文量、出版周期等文献评价计量指标。结果显示: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地球科学在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这两项主要文献评价计量指标中的均位居中国科技期刊前列;85%高校学报的影响因子小于0.30;90%高校学报的即年指标小于0.010%;84%高校学报的年载文量少于200篇;90%高校学报是双月刊或季刊。  相似文献   

9.
从期刊被引年际变化分析我国高校学报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2002年至200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总排序,分别对高校学报在其前300名、400名、500名和最后300名中的数量、比例进行了分段统计,并对高校学报在我国科技期刊中被引用和受重视的程度、近几年来的发展动态以及高等学校编辑出版专业性科技期刊的能力和水平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高校学报应根据各高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打破院校以及地域界限,对同类型的高校学报进行同一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整合,使同类型的高校学报突出不同的学科及其专业,办出各高校学报的专业特色,向专业性期刊转变。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阵地,而高校学报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其能为大学的科技创新提供多大的支撑.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科技创新信息,存贮与传播科技创新成果,弘扬大学的科技创新文化,构成了高校学报在科技创新中的价值判断要素.文章结合实际,对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的办刊经验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对高校学报进行重新定位并研究其运行模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学报是高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促进科研、传承文化的重任,不具备完全企业化管理的要素,应按照公益性出版单位的方式进行改革,但是不排除在个别环节上的企业化经营。理想的模式是实现编辑出版与发行的分离管理,即编辑窗口化、管理统筹化、出版网络化、发行企业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定量分析我国高校学报的定价情况,对《2012年全国邮发报刊目录》收录的619种高校学报进行统计,得出2012年619种高校学报单期均价为11.35元,全年均价为77.81元,与全部收录的9327种期刊43.09元的单期均价和261.57元的全年均价差距较大。所有高校主办的期刊单期定价之和还不如《分子晶体与液晶》单期定价。高校学报定价较为集中,85.78%的高校学报定价为5~15元,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高校学报几乎没有采用尾数定价策略,市场化程度极低。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报工作对学校科研和学科建设促进作用的探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期刊业的发展和加入WTO对我国期刊业的影响,高校学报在期刊业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高校学报要办下去,应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努力挖掘高校学报所具备而一般性期刊所不具备的特殊属性和功能。作者从2003年开始探索这一问题,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对学报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高校学报有无存在的必要尚在讨论中,但高校学报存在一天,作为学报工作者就应努力去实现它的办刊宗旨,切实发挥学报工作对学校科研和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而以审稿为切入点,是发挥学报为学校的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作用的一条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医学类高校学报2005~2009年主要评价指标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6~2010年,核心版)为依据,对近5年来我国医学类高校学报各项评价指标变化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剖析了我国医学类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医学类高校学报的平均影响因子及其在统计源期刊排名逐年上升,且期刊的载文量和基金论文比也逐渐增大,反映了医学类高校学报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影响力的增强。但我国医学类高校学报整体发展水平仍参差不齐,综合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更加准确地检索统计和分类高校学报,对认识高校学报的范畴和数量、统计和分析高校学报起到帮助。【方法】 通过使用不同索引词、检索后去除干扰项、人工核对检索结果等方法,列举和分析易影响检索统计的高校学报。【结果】得出7类易被漏检、多检或错误归类的高校学报,分别为具有2种名称的学报、刊名中高校名称简写的学报、xx大学xx学报、易被错误归入本科层次的学报、特殊名称高校主办的学报、主办高校与刊名中校名不一致的学报和科学院"学报"等。分析出不同方法检索高校学报时查全率和查准率等的差异。【结论】特殊名称的高校学报对于检索统计存在干扰,研究者应在检索统计时关注这些学报,并采取更加科学严谨的检索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针对目前高校学报“千刊一面”、内涵匮乏、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建立高校学报退出机制的构想,以推动高校学报改革,促进高校学报健康发展。【方法】 深入探析高校学报退出机制的内涵,借鉴报刊退出机制的实践情况,对比报刊退出机制与高校学报退出机制的联系和区别,分析高校学报退出机制建立的有利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校学报退出二级评估方案、退出标准及退出善后等问题。【结果】 建立高校学报退出机制,应充分考虑高校学报的特殊性,构建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设定科学合理的退出标准,妥善处理退出善后等问题。【结论】 建立高校学报退出机制为高校学报体制改革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2017—2021年“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的专业化现状,为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提供参考。【方法】以14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156种中文科技类学报为样本,通过检索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学报官网及新媒体平台等记录样本学报的出版信息、2017—2021年载文量、内稿数量、专栏/专刊数量、出版平台及人才队伍等建设情况,分析总结“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路径。【结果】2017—2021年,“双一流”建设为学报发展带来机遇,不少高校科技类学报紧跟“双一流”建设步伐,依托一流建设学科,在学报方向结构、专栏/专刊等专业内容、出版平台、专业人才方面调整创新,成功实现专业化转型,彰显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影响力。【结论】“学科+”的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路径有助于学报在方向、内容、平台、人才等方面深度融合学科,依托学科发展又促进学科建设,从而提升学报的专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17种获奖师范类高校学报主要文献评价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的17种师范类高校学报为研究对象,对2003年学报的载文、基金论文比、第一作者和引文等情况,以及2000-2003年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17种师范类高校学报的基金论文比平均为64.5%,高于我国科技期刊的平均水平,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远低于我国科技期刊的平均水平,且各学报间的差距较大。师范类高校学报应改变综合办刊模式,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建设与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高校学报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发展中应居重要地位、起引领作用。但从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报在高校的地位没有确立,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不利于学报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分析了高校学报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作用,高校建设与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制约高校学报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学报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认为高校学报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学报建设,把学报作为重点学科来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基金论文产出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杨宁莉  周玉华 《情报科学》1998,16(5):436-440
依据统计学原理对1995年至1997年间《北京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中国科技大学学报》、《复旦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刊载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归纳与研究,从中揭示出我国高校科研现状,基金论文分布特点及规律。从论文研究的角度肯定了高校科研成果产出的实力及高校《学报》的学术性与权威性。希冀对高校科研工作及《学报》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