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 :重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研究的结果 ;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 ,而不是掌握知识的数量 ;重在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和体验 ,而不是一般性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 ;重在全员参与 ,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和已有的教材 ,而是要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出学校 ,走向社会 ,开展社会调查 ,观察现象 ,广泛收集信息 ,去发现问题 ,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答案。因此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与传统程序化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2.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①因而无论从历史学本身的要求出发,还是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让学生在历史角色的扮演中真正地感受历史和领悟历史都不失为一条学习历史途径。也正因为如此,以往曾经是语文教学和英语教学中所独有的课本剧教学,在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得也越来越多。那么,历史教师在课本剧教学中是否可以照搬语文教师或英语教师的模式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历史教师在课本剧教学中又应当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以下我想通过“戊戌变法…  相似文献   

3.
高敏 《教育探索》2000,(12):31-32
培养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应成为教学的重要目的和任务。  一、“学会”与“会学”的现状  “学会”,是一种适应性学习或维持性学习,它重在对知识的接受和积累,重在对当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会学”,重在掌握学习方法后去主动探索知识,重在吸收和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对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学习。“学会”是“会学”的基础,“会学”产生高层次的“学会”;二者相辅相成,它们不仅影响学生在校阶段的学习,而且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们教一门科学 ,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 ,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 ,而不是结果”。这是布鲁纳的教学观 ,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强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才能感悟知识 ,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 ,我采取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探讨中学习的讨论式教学方法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下面以“传染病”一课教学为例 ,浅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1 让学生在需要欲望的激励下探讨学习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 :“教学法一旦触及…  相似文献   

5.
现代主体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主体。”因此,我们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不在乎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运用,而不在乎掌握知识量的多少;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受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心少数尖子学生竞赛获奖。说话教学从课堂走向社会,好比鱼儿从鱼缸跳向大海,好比幼苗从温室移向大地,好比一个人从房间走向大自然。学生的话路在研究性学习中自然能拓展、拓宽、拓深,而且是纵横交错的路网。一、争一争研究性课题必须选择。好的课题如同精良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里自然能破土而出并迅速茁壮成长。不好的课题如同畸形的婴儿,未到…  相似文献   

7.
吴勇 《师道》2009,(6):35-35
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心动”。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历史知识,而应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铺路奠基。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学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真正主人,就要采用多种途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真正地“心动”起来。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主要是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的。“学习语言文字”是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个性和本质特点。这里所说的语言,不是理论意义上的语言学,而是实践意义上的语言运用。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并且,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重在运用”,一是指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角度应当重在运用,重在分析语言材料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二是指语文知识的学习应当侧重于学生的学以致用,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将已学过的字、词、句、段等内容进行积极迁移,恰当地、合理地运用言语形式表达个性言语内容。提出“重在运用”不是否定语文知识的学习,“‘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是为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规范,但是这一层次的学习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语文知识的学习目的重在借助他人言语经验和言语智慧获得启发,在公共语言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个人言语经验,恰当地运用个人言语表达和交流。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观照下的文本解读策略,凸显从语用角度进行动态建构和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转型,必然要求并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转型。根据新课标对教学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要有以下六大教学转向:教学立意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教学目标从“旨在育分”转向“重在育人”;教学设计从“课时设计”转向“大单元设计”;教学活动从“碎片化学习”转向“整体化学习”;教学策略从“讲授灌输”转向“探究实践”;教学评价从“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10.
“参与模型”是英国面向处于国家课程标准之下,且未能参与特定学科学习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而推出的新评价工具。该工具在横向上包括五个平行“参与指标”,在纵向上不设置等级与量化评分。“参与模型”的有效使用依赖于教师的定期观察与反思性教学。它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横向进步、个性化需求及潜在的发展优势。借鉴“参与模型”的经验,特殊需要学生评价要求教育者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聚焦学生参与;提升评价素养,强化实践反思;重塑评价功能,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大春 《课外阅读》2010,(10):56-57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教学应该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统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历史教学注重的应该是学习的过程,而不再是学习结果。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而探究性学习能满足学生的探索求知欲,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学历史教学尤其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理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解释”[1]11。现行的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通过简化历史知识,重在呈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不刻意追求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相似历史概念互扰、历史事件断裂、历史结论突兀等现象。所以,历史教师“利用教科书进行教学,其挑战在于如何更好地理解书本所隐藏的知识,而不是其所展现的内容”[2]254。这就需要教师“揭示”教科书隐藏的内容,剖析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关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利于学科素养培养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评价即学习”的作文教学,指导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等方面的提升.结合具体课例,探析指向核心素养的作文教学策略:创设足量的实践空间,提供充分的体验机会;借助“学习工具”显性引领,依托“评价量表”优化提升;规范设计评价量表,优质高效引领学习;善于制造教学冲突,重在引领学生认知自己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既成的短语,是历史的产物,是认识的结晶,是汉语言和汉文化的精华.要编写好一部学习型成语词典,必须要始终关注“学生”与“学习”这两个聚焦点.郭骏主编的《学生成语词典》就是一部“为学生”“为学习”而编写的学习型词典.该词典重在提供知识信息,将词典打造成以知识型、信息型为主的文本,释义、溯源、结构分析项构成可供教学用的语料库;同时以现代词典学理论审视,为学习型词典的顶层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优先考虑的目标;过程和方法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目标;知识与技能是支撑上述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上述目标的设置。”以上《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目标的强调,教学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的过程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而不是教师完成教的任务。基于这些理念,广大教师都能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承认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发展性主体,认识到自己的主导作用是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每一个实验是化学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但更重要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在实验中思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我国古代就有“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名言。化学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给学生思维,教师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知识的结论。教师要通过启发、鼓励、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索,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思路和方法,促使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整个认识能力和科学素质的提高。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实验和实验中的每一个问题,要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7.
参与式语文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课上师生共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从“导、学、做、评、展”五个基本操作步骤人手:“导”指教师设计导学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指教师进行任务分工,促使学生合作探究;“做”指教师创设情景,带领学生参与学习;“评”指师生互动与评价,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展”指设计拓展训练,教会学生活学活用。整个教学过程,以调动学生参与为主线,所有教学环节的编排是为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服务,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一、“三结合”拓宽课堂学习时空内涵 当前,初中科普文教学存在的主要痼疾是:课堂时空受限,以固定的正课为主,忽视课外活动;教学方法单一,重在教师讲授,忽视学生探究;教学观念偏失,仅做到教教材,不知用教材教;教学评价失当,侧重知识的检测,忽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汪爱民 《小学生》2012,(8):38-3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换言之,“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当前,语文教学中“对话式”教学的核心正体现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它主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特点重在体悟,而语文教学的过程重在有效组织学习经验。有效组织学习经验应与教学的有效性呈正相关,与学生的学习呈正相关。因此,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运用各种手段有效组织学习经验,找准知识“衔接点”,打造课堂“教学场”,聚焦学生“发展区”,设计教学“留白处”等,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