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近500万,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48万,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劳动力总数的75%,有一技之长的不到10%。近5年来,平均每年山区新增输出劳动力为7万人左右,平均每年创造的劳务纯收入约为4.2亿元。其中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3年共增加输出13.9万人。转移就业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每年千万财政用于培训。2003~2005年内有组织地输出农村劳动力45万人。重点是对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户劳动力和30岁以下的青年劳动力,目标是每一贫困户有可输出劳动力的能输出一人。从今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委、省政府今年5月作出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双转移”战略决定,要逐步把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省内欠发达地区。广东省大力推广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模式,通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和优先推荐就业等新型智力扶贫模式,让欠发达地区学生就读无忧。来自广东省清远市黄坑的李劲洪,眼下在梁口琚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烹饪专业,每年学费近3000元,但半工半读的他入学时先不缴学费,每学期只要家里贴补几百元就够了。  相似文献   

3.
对1995年以来梅州市劳动力供给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梅州市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力要素对梅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劳动力水平供给效应递减、劳动力垂直供给效应开始凸现.劳动力产业分布结构不合理和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是梅州市劳动力水平供给效应下降的主要原因,职业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等政策背景下劳动力整体素质提高是梅州市劳动力垂直供给效应显现的主要原因.认为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就地转移,加大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创建良好平台,内培外引高素质人才,是提高梅州市劳动力供给效应、促进"双转移"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陈时生 《中国培训》2009,(11):56-57
一、农村劳动力素质影响劳动力转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富裕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因此,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5.
近日,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茶业镇金来劳务输出公司从市财政领取了45320元的农村劳动力输出前培训费补贴。莱芜市从2005年开始,每年安排50万元的专项培训资金,对农村劳动力、农村困难群众劳务输出前的培训给予补贴扶持,以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莱芜市规定,凡参加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国内)的本市农村劳动力均有资格享受一定培训费补贴;持有“特困户救助证”的农村困难群众和经民政部门认可的因病、因灾及子女上学负担过重造成困难的农村困难群众,可享受全额补贴(特殊工种最高不超过1500元)。培训时间不满1个月或超过6个月的…  相似文献   

6.
一、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本情况 近年来,莘县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较好,劳务输出工作成绩显著,但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有25万多人,每年新增劳动力有5000多人,转移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生产具有明显的生产要素替代效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改变了我国劳动力的地区分布状况,引起我国东西部劳动力比较优势的逆转,削弱中西部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能力,动摇了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基础,直接阻碍了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移出。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其实质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因此,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城镇化的发展能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尤其是无序的转移,则会引发一系列城市建设的新问题。南宁市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坚持城乡统筹原则,立足当前,规划长远,通过发挥返乡创业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市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发展县域产业,扩大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空间,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等措施,助推南宁市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9.
作为产业工人的农民工的现状及权益维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乡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逐步下降,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愈来愈小,农民离乡外出就业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据统计,2000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人数为8400万,2001年为8961万,2002年为9400万,2003年为9820万,以平均每年500万的数量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江苏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农民致富工程,事关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大局.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各地高度重视,落实措施,大力推进,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江苏省农村劳务输出人数达629万人,比上年新增72.3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737元,增加110元,劳务增收占农民增收的比重为45.3%.2003年江苏省教育系统共培训农民134万人次,其中培训回乡初高中毕业生48万人次.在培训的回乡初高中毕业生中,应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29万人,通过教育培训,转移输出回乡初高中毕业生27.37万人.今后,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任务十分艰巨,现阶段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多万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数量大,素质低,劳动技能缺乏,居住分散,培训组织难度人,培训质量不高,转移就业竞争力不强,影响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和长远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推进,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一元化的重要动力.劳动者的素质制约着劳动力的转移范围、从事的工作及其稳定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加其就业资本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剖析了职业教育在应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职业教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将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全省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近日,河北省正式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该工程的目标为:2004—2006年,实施三年三百万培训工程,重点支持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引导性培训和每年不少于3000人的示范培训(贫困劳动力),探索转移培训工作机制,为大规模开展转移培训奠定基础。2007—2010年,在全省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职…  相似文献   

14.
动态     
《职业教育研究》2005,(6):122-12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艰巨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只有37.6%,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每年需要转移1000万农村人口,其中大多数需要接受就业培训,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15.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青年农民工培训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民转移就业现状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过两个高潮:1984~1988年,农村劳动力每年转移1100万人,年  相似文献   

16.
王伯虎 《西北职教》2004,(5):F002-F002
近年,乾县职教中心针对当地贫困人口多,农村闲置劳动力丰富的实际,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技术支撑,每年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转移的劳动力达1,5万人次。  相似文献   

17.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是实现河南城镇化的主要途径,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为河南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城乡二元结构、供求结构性矛盾以及技能素质不高等相关因素造成了河南省城乡发展不平衡,阻碍了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此,应当通过五个方面的努力,推动实现河南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二是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三是优化就业环境,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转移;四是扩大就业培训规模,完善培训补贴政策,实现农民工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五是落实各项配套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好服务;六是积极推动城镇服务业与"互联网+"有效融合,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是农民易于接受的转移方式,而且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缓解城市过度膨胀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急需深化改革,优化办学理念,强化培训功能,调整供给内容,加大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包括产值结构的变动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要全面反映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就必须从产值结构和变业结构两个方面去考察,重视就业结构的变化。本文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引起农村经济结构的非农业化趋势,及当前我国剩余农业劳动转移面临的困难,探讨了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产业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侯洁 《职业技术》2005,(9):74-74
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我国农业劳动力约有5亿左右,占全部劳动力的70%,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几百万人,增长远远超过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超过现阶段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又滞留于农业生产领域内的劳动力.从1990年到2000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农业劳动力约1400万,即使平均每年有600万转移到城市和其他非农业部门,到本世纪末,剩余量也将达到8000万,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