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注意交通安全》(第二册)教学设计哈尔滨市道外区教师进修学校于秀兰一、导入部分(关于交通安全问题,小学生并不陌生。所以,可用提问的方式直接引出课题,进而导入新课。)同学们,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一个需要我们时刻注意的问题也...  相似文献   

2.
《社会》第二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注意交通安全》的重点在于懂得各种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争当交通安全小卫士是这一课的难点。对于本课的重点,可以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收集资料。课堂展示、共同讨论得以解决。如何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意识到...  相似文献   

3.
笔者论述了八年级历史(上)中《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教学设计,认为设计应包括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学生背景分析、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踏进学校 ,学校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很新奇、很陌生。根据这一现状 ,遵循《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性质的生活性特征 ,教材必须充分考虑地区、儿童的特点 ,以儿童现实生活及需要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在新教材认识校园这一课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认识学校的各种标志 ,以便让儿童在学校更好地学习生活。除了学校 ,还延伸一些在家中、社区常见的一些标志 ,帮助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社会生活规则和社会生活常识 ,以达到课程标准提到的要使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的要求。设计理念1 儿童生活的逻辑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6.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为介绍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就已经学习了如何从网上获取信息,因此,本节课上所需要的案例和资料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解决,这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节课所选的第八章内容在整本书中所占篇幅不大,但是意义却很重大,对汽车驾驶员自己负责、对他人生命负责、对社会负责,是一个即将从业的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必须确立的一个基本理念。对汽车驾驶和维修,学生的兴趣很高,但对于驾驶员和交通安全的关系知道得不多。所以本节内容的学习,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讨论—讲授—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社会,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情操。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简析《秋天到了》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走进秋天"中的第一篇课文,通过对秋天气候的感触、对秋天花草树木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秋天的特征;从对秋天瓜果蔬菜的认识,告诉学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让学生更热爱秋天。  相似文献   

9.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p98-100,认识简单的分数。设计思路:“认识简单的分数”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数学学科有着很强的工具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实际。特别是小学数学,很多知识与现象都是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巧妙运用身边的教学资源,生动而感性,增强孩子探究的乐趣;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体验数学探究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设想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是北京版历史教材在新课改后增加的篇目,本课的设计思路源于一次课堂讨论。当我讲“改革开放”一节时说到“生活在新时期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幸福多了”时,没想到却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对。我随即开展了一个小调查,调查结果为全年级90%以上的孩子认为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不如前辈幸福,剩下的10%也不是完全觉得自己幸福。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人的确对幸福有不同的诠释,但现在的孩子们在物质生活方面都没有幸福感,则意味着他们不会珍惜现在的生活,更何况去让他们体会精神上的幸福了。  相似文献   

13.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备,没有语音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时候是被固定在几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天天如此.枯燥乏味。生活处处有课堂,怎一个“教室”了得?人们常说“信手拈来皆文章”,在教学完《江南春》后,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节的弊端已是众目所瞩,但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下,这一现象又在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注重培养他们合理应用历史和社会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课堂教学,让生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课。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彻底”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北京中南海大门朱红影壁墙上的“为人民服务”图片)通过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介绍这句话的来历。简单介绍张思德。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1.引导学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或者班级内讨论的方法解决。2.引导学生说说读课文过程中遇到的不容易读懂的语句,然后…  相似文献   

16.
17.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要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而且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课程内容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们都以回归儿童生活为基本理念,都强调课程的内容和实施要贴近儿童生活,儿童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探究生活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如今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生活世界,不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触动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体验,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一、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品德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教育家赞科夫说:"如  相似文献   

19.
《社会》第一册《家庭附近的社会生活环境》一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只有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学生兴趣,才能落实课堂教学素质化的要求。 一、巧设导语 教师揭示课题时,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耳闻目睹的社会事物现象入手。比如以这样的问题导入:同学们,据你们调  相似文献   

20.
本课是人教版大修订教材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组略读课文(第9课)。文章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罗斯福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这个记者从她的话中得到了一个人生哲学的启示———主动走向生活。教学本文,要注意引导学生:一是树立积极准备、大胆应对、广交朋友、主动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二是以“采访”为拓展点,组织综合实践活动,锤炼走向生活的勇气。教学过程可以如下:一、“读”———感悟走向生活的哲理与方法1.“一读”,感悟生活哲理。(1)揭示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