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生活》栏目开播三年来的经验教训,结合全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历史和现状,我们深深感到,在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具体运作中,有必要强调以下诸点:第一,加大策划力度。当前,“策划”一词颇为流行。新闻界人士对“新闻策划”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在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中,似乎一致看好策划,将其视为舵之与船。《生活》栏目从筹划栏目的运作体系时起,便十分重视选题与采访的策划,并强调栏目与节目评估后的节目再策划。随着该栏目1999新版式的推出,加大策划力度,已成为提高该栏目品质的首要举措。这恐怕也是全国电视生活…  相似文献   

2.
赣州有线台《新闻观察》栏目自97年7月1日创办开播,坚持深入基层、贴进生活、捕捉社会热点、评谈百姓话题、弘扬社会典型,成为当地较有影响的新闻评论性栏目。作为该栏目的一名主要记者,笔者结合自己策划、采访拍摄、到编辑制作节目的经历感受,谈几点关于新闻评论性栏目如何突出其栏目意识和电视个性的粗浅体会。一、选择栏目定位导向,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形势下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新闻观察》立足“帮忙不添乱”、讲政治、讲正气的原则,开播之始就力主摆脱…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国内的电视节目而言,电视外宣节目有其特殊性。在坚持以我为主、以事实为主和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下,如何使外宣节目更有艺术性、针对性,是一个值得研究,常说常新的话题,我刊本期将继续在“电视沙龙”栏目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国内的电视节目而言,电视外宣节目有其特殊性。在坚持以我为主、以事实为主和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下,如何使外宣节目更有艺术性、针对性,是一个值得研究、常说常新的话题,我刊将连续两期在“电视沙龙”栏目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栏目化生存的困惑与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纪录片的话题很多 ,本体性的学术命题自有人去纠缠 ,涉及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的言论也不少见。但关于纪录片的栏目化生存问题似乎探讨的不多。我也一直觉得谈论纪录片的栏目化生存是一个学术上的虚假命题 ,这就像讨论四大菜系的容器变迁一样有些无聊。可偏偏对中国来说 ,这又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许多学术命题是有中国特色的。一电视纪录片在中国的产生最初是一种“野草”状态 ,借用一句财政术语就是大都属于“计划外”开支。即便是计划内 ,也一般作为特别节目予以立项。中央电视台从《望长城》到《大三峡》 ,一直到后来孙增田、陈晓卿等人…  相似文献   

6.
雷洪 《声屏世界》2002,(12):23-24
在电视行业内似乎有一种认同,衡量一个电视台的实力如何,只要看它的栏目实力。也就是说:电视媒体、频道之间的竞争就是名牌栏目之间的竞争。 “人们不看电视台,他们看的是电视节目。” 那么,我国的中、小电视媒体应该如何办好自己的栏目与国内外的同行竞争呢?电视台的栏目创新要从人员、机构、经费、试播时间等具体问题入手。凡是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台,不但有创新机构,还抽调了一批精兵强将在攻关,更有充足的经费作后盾。湖南台一个新栏目的研制费是上百万元,中央台引进一个益智类栏目策划花了几百万元。象美国这样传媒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还要向英国购买栏目策划,然后根据栏目结构进行商业化运作,造出了一部部为企业获取丰厚利润的“印钱的机器”。这也就是让全世界电视人  相似文献   

7.
话题是电视谈话节目三大核心要素(话题、嘉宾、主持)之一。选题则是谈话节目策划的中心环节和策划成败的关键所在。地方电视台的谈话节目在选题问题上有其特殊的困难,如何化解这些困难,甚至将之转化为自己的独特优势,正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从宝鸡电视台《百姓话题》栏目实践的角度加以分析和探讨。一、地方台谈话节目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分析在西方,电视谈话节目早已成为电视节目的主流形式之一。美国的电视  相似文献   

8.
现在,不少地方电视台开设了“社会新闻”栏目。开设“社会新闻”栏目其目的显而易见:那就是在社会新闻日益成为各媒体争抢“眼球”、赢得市场卖点的今天,既守住阵地、把握导向,同时又争取观众、占领市场。但根据笔观察,不少电视记编辑对“社会新闻”的理解存有误区,特别是对“社会新闻报道的策划”更是觉得不可理喻,认为社会新闻报道一经策划,就要远离“事实”,就是炒作,就是制造新闻。  相似文献   

9.
陈邑萍 《东南传播》2010,(8):194-196
电视节目的竞争日益激烈,栏目的竞争逐渐演变成节目主持人的竞争。许多节目越来越需要专家型或权威型、主导意识强的节目主持人,而培养这般主持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让主持人积极参与策划、深度介入节目。本文就主持人参与策划节目这一话题,从电视主持人参与策划的作用,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途径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谭敏 《新闻知识》2000,(1):39-40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新闻界交流的加深和电视自身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栏目和节目形式相继产生。“说新闻”就是近年来我国新出现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在这种新的节目形式中,播音员以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出现,以亲近性、可信性和个性化的主持与观众形成信息和情感上的交流。“说新闻”一出现,就以其独特的形式为各电视台纷纷看好,也立即成为电视从业人员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拟就“说新闻”的产生背景及特点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同行。 “说新闻”产生的背景 “说新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首先,“说新闻”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生…  相似文献   

11.
许宁 《新闻实践》2006,(5):45-45
地市级电视媒体如何提高竞争力,是电视人关心的话题。从近几年各地电视媒体新闻栏目一些成功范例来看,突出地方电视新闻的“接近性”,是其中的一个“法宝”。所谓新闻的“接近性”,包括地理上的贴近和心理上的接近。地理上的接近,是指新闻事实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不同受众对电视节目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于是电视栏目也进入了品牌栏目建设的新时期,一个好的品牌栏目更是离不开策划创新。而作为整个节目的全过程参与者、节目的串连者和媒体形象代言人的主持人,更应该参与到整个节目的策划过程当中去。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策划意识、策划创新的能力,并且努力提高自身策划创新水平,才能不断适应广大观众的口味,才能使栏目有生存的“市场”。  相似文献   

13.
胡作永 《新闻窗》2012,(5):82-82
现在的电视荧屏上,不单单是电视剧、文艺晚会等娱乐、教育类节目的片尾会出现“策划”二字,在新闻性栏目及大型专题新闻报道节目中也有这一职能分工。  相似文献   

14.
不断创新是广播节目吸引听众的重要手段。而创新之“新”总是以周密策划为基本保障的。广播的策划,涵盖专业频率、固定栏目的设置,节目主持人和听众互动交流各类话题的拟定等诸多方面,广播节目策划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广播节目策划要求采编制作人员具有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具体说,可细化为求异性、前瞻性、宏观性、开放性等四种特性。下面对这四性逐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一书,是蔡雯同志在她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增补修改而成的。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见解独到,而且材料翔实、文字流畅,具体说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新 课 题 关于“策划”问题,作为新闻传播中的行为早已有之,说它随世界上第一家媒介的诞生而出现恐怕也不为过。然而在我国,作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它的出现却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媒介“策划”热已经由电视扩展到报纸、广播和网络。与此同时,对“策划”的争议也不断“升温”,在新闻学术界是这样,在媒介内部也同样如此,而且这…  相似文献   

16.
“创业行”是我策划、运作的一档早夭的经济谈话类节目。其间的起落是一次让我流泪满面的体验。 栏目名是吴敬琏先生近年一本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著作的名称,当时借用,是因为这题目确实说出了我们目前的处境:靠小聪明,小点子,小策划玩儿电视的时代巳经过去,何处找寻“大智慧”?这是所有电视人必须直面的问题。 竞争中的创新 ——“创业行”的策划 “创业行”可以说是“经济类谈话节目”的命题作文。1998年下半年北京电视台栏目大调整,共分有新闻评论类,娱乐类,文化类,生活服务类和经济谈话类等五大栏目样式,  相似文献   

17.
探寻陈晓卿的纪实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其实在拍我的心当笔者问及陈晓卿,《远在北京的家》和《龙脊》之所以能在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连续“赡宫折桂”,他作为主创编导,在纪实创作上有什么诀窍时,陈晓卿说出了一句令人意想不到的话:“与其说我想拍别人,倒不如说我想拍自己,想拍我的心。”不待我发问,他又忙补充道:“电视纪录片当然是客观记录,可是,客观现象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滋润,用自己的情感去认同,心灵没有受到触动,情感不曾掀起波澜的题材,拍出来就很难有生气。”陈晓卿的纪实“诀窍”,应该说,涉及了当前电视纪实的一个重要理论话题──纪实主体在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18.
一、电视与策划 从我国电视20多年的发展来看,中国电视经历了节目竞争阶段——栏目竞争阶段——频道竞争阶段的历程。目前,中国电视已处于频道竞争阶段,各地观众能够收看到的频道已经增加到30—40个,频道竞争究竟靠什么取胜,是每个电视人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我们认为其核心是策划。一个频道给人的是一个总体印象,这个总体印象不是某一个栏目或节目可以担当的,它需要总体策划。因此,可以说,电视已经进入了策划时代,办电视离不开策划。 从省级电视台的生存现状来看,目前,各省级电视台大多处于一种内外夹击的境地,一方面…  相似文献   

19.
电视谈话类节目,眼下已经成为继综艺节目、益智休闲节目之后,中国电视屏幕上新的流行色。其实,谈话类节目在西方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10年的时间了。这类节目的共同特点:一是内容为“热话题”;二是形式为“大家谈”;三是在价值取向上追求“真善美”,尽管东西方的价值观存在着某些差异,但大致如此。由于谈话类节目大多比较注意内容的新闻性,这样,新闻类谈话节目(栏目)相对要多些,因此也倍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20.
电视节目栏目化是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电视走向成熟的标志。然而,我们打开电视不难发现,在各级电视台中,一时间仿效性节目一拥而上,无条件地泛滥起来,特别是县区级台,不切实际地开设各种栏目,已达到“发烧”的程度,很显然,“发烧”的结果,将导致两个效益均受损害。据了解,中央电视台有十余套节目数百个栏目。为保证节目质量,中央电视台从1995年开始组织实施创办一个精品频道和20个精品栏目的战略部署,走“创精品栏目,以精品兴台”之路。对栏目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控制,通过收视率调查,对收视率低的栏目退出黄金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