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暗示,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下面六种情景暗示能在你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赏识教育”是以“赏识、信任、尊重、爱”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指在教育中充分肯定孩子,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应该承认“赏识教育”在实践中确实帮助许多家长很好的教育了孩子,使孩子在“赏识”的眼光中自信、成功。但经过调查,发现在对“赏识教育”的理解上,有些家长只看到了一些现象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简单地将“赏识教育”等同于表扬,最终走进了赏识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肯定、信任和期待,都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它们能改变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重塑信心。本文以本人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通过对“行为暂时落后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经历“定为”“形为”“成为”三个步骤的蜕变,以此呼吁班主任们在对待“行为暂时落后的学生”恰当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他们形成心理动态平衡的良性循环,鼓励学生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相似文献   

4.
苏联卫国战争英雄舒拉小的时候非常淘气,一次跟人打架,扯破了大衣。母亲见了又气又难过,但她没有大声责骂孩子,而是当着孩子的面,默默地缝补大衣,一直到深夜。舒拉起初羞愧地看着母亲,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向母亲痛悔地说:“我永远也不这样了!”在这个故事中,舒拉的母亲实际上运用了暗示教育法。这种教育方法比较那种十分明确的说理教育更为深沉,它具有激发感情与说理教育相结合的特点,因而更能为孩子所接受,能给孩子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家庭中的暗示教育,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直接暗示即把自己的意思直接提供给孩子。例如,佳佳的妈妈发现佳佳没洗手就准备吃饭,便笑着对佳佳说:“吃饭前洗手的孩子是好孩子,妈妈最喜欢这  相似文献   

5.
古语云“沉默是金”。确实,父母在家教过程中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沉默”艺术,往往能对孩子传递出丰富的难以言表的信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功效。沉默用于暗示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求孩子做到的就应该自己首先做到。在沉默无声的行为之中,给孩子做出暗  相似文献   

6.
暗示是人际交流的一种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暗示教育有时能收到其他教育形式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本文阐述了实施暗示教育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暗示”是一种心理影响,即用一种不明显的方式向他人发出某种信号,使他人得到信息后,在不知不觉中做出反应。“暗示教育法”,就是用言语、动作、表情等间接、含蓄的方式使学生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事的教育方法。在班务工作中,班主任巧妙地运用“暗示”的手段,能收到比正面教育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以感性的形式,用孩子的切身感受体味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以理性的形式,让孩子感知来自痛苦、挫折和失败等的“恩”,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它应该是整个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沉默在家教中有其独特功效。如果父母亲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沉默,便能对孩子传递出难以言表的丰富的信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沉默用于暗示。根据少年儿童心理没有成熟喜欢模仿的特点,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求孩子做到的,就应该自己首先做到,在沉默无声的行为之中,给孩子以暗示,使孩子模仿父母的行为,形成良好习惯,从而收到“不令而从”之效。  相似文献   

10.
广州一家长来信说:我女儿11岁,上小学四年级。平时上课专心、作业认真,正确率也挺高。可想不通的是,每次考试,她的成绩总不理想。对考试十分犯怵,复习考试那几天,会很紧张,吃不好,睡不好,甚至还因此拉肚子。真不知该怎么办。A孩子总是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害怕考试的气氛里,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父母要帮助孩子消除或缓解考试焦虑情绪。以下几点建议供你参考。1.帮助孩子调节情绪。不要一考试就认为“惨了”、“完A了”、“没一次能考好的”。要给自己以良好的暗示:“相信自己就能考好”、“平时好,考试错不了”。2.消除…  相似文献   

11.
暗示的应用     
“暗示”应用于家庭教育的意义在于它以无批评地接受为基础,对心理不付诸压力,不强迫孩子接受,但使孩子受到的影响是积极的、主动的、潜移默化的、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清林 《湖南教育》2004,(20):40-4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效果越好。”暗示,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暗示是体态、手势、表情等的暗示:  相似文献   

13.
谈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家喻户晓的故事“杯弓蛇影”、“望梅止渴”都是暗示现象。将暗示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的一点认识。一、课堂教学中心理暗示的形式1.语言暗示语言暗示是指通过语言形式给对方以暗示。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藏有丰富的潜台词,语调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都带有“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4.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隐性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家喻户晓的故事“杯弓蛇影”、“望梅止渴”等都是暗示现象。将暗示手段运用于语课堂教学,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主题墙是整合幼儿经验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在田野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学习兴趣,设计会“说话”的墙壁,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6.
故事教学是孩子最喜欢的学习形式之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孩子:“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暗示法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实施影响并能迅速产生效用的教育过程。言语、表情、手势等均可成为暗示的信号。暗示主要有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和反暗示三种基本类型。直接暗示是把家长意图直接提供给孩子,使之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理解、领会。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妈妈用手势、动作、眼神、表情等方式暗示孩子给客人倒茶。父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灵活运用一些技巧,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众所周知,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班主任工作中,能够运用的技巧很多,但“教育的技巧的核心是暗示”(苏霍姆林斯基语)。恰当的“暗示”不仅会使学生受益无穷,就是对教师本身的教学,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这里编辑的一组有关“暗示”的文章,如能使读者认识到“暗示”在教育学生和提高自己等方面的作用,实为编者所愿。  相似文献   

19.
徐斌 《江西教育》2014,(3):12-14
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基础”。杜威在论述“什么是教育”时也指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  相似文献   

20.
孩子成绩好、表现好,我们要“奖励”孩子,上一期《家长学堂》谈了“奖励”的话题。可孩子犯了错,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一期我们来谈谈如何“批评”。在孩子犯错时,我们要有客观、冷静的态度,要本着帮助、教育孩子的目的,不要光顾着自己的面子,就任着自己的性子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毕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免不了要犯错,关键是我们大人如何对待犯错的孩子。在批评孩子时,我们要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么一想,我们的心就会平静许多。“批评”不是心罚,更不是体罚。批评的方式有许多种,不一定非要用严厉的方式孩子才会接受,很多时候,一个暗示的眼神,一种平等协商的态度,更加能够触动孩子的内心,让我们部学学批评孩子的智慧和艺术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