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深刻性与高质量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怎样实现这种高质量的对话,使课堂洋溢浓浓的真情呢?我觉得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高质量的对话离不开教师的“点”,  相似文献   

2.
笔者拜读贵刊2004年第2期刊发的陈少海老师的文章《谈“对话”的有效性》后深受启发,也颇有同感。确实,近年来,基于《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精神,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实践了“对话”。但由于理解上的偏差,以至于“对话”变了味,竟成了一种缺少生成的“传话”、缺少感悟的“说话”、缺少激情的“对话”、缺少互动的“问话”、缺少引导的“训话”、游离课本的“空话”。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也影响了教师的“教”。那么阅读教学究竟如何才能获得一种更为活泼和深入的对话,成为一种高质量的对话呢?下…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综观当前的阅读教学,“霸权对话”仍屡见不鲜:教师因在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占有优势,就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常常主宰学生的对话;学生中的优势群体垄断对话,成了课堂交往中的“贵族”,而大部分学生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和错误,不敢说出所想所感,常常揣摩并迎合教师的需要,沦为了交往的“奴隶”。那么,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究竟如何对话,才算是真正的、成功的阅读教学对话呢?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走出崇拜教师与文本对话不就是“备课”“钻研教材”吗?没错,但强调“对话”,能使…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然而,如何使“对话”更有实效,如何不断提升对话效应,使课堂充满活力呢?可以通过“五式”互融,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5.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从教学现状看,在一些“对话”中出现了忽视文本甚至丢弃文本的倾向。本文试着对文本在“对话”中的地位作些探讨。一、前提:潜心文本从教育传播理论来说,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源”是文本。时下许多阅读教学课,学生只读了一两遍课文就开始“对话”了。这时,学生尚未念准字音,尚未读通句子,更来不及思考,这样的“对话”有什么意义呢?对话的前提应是潜心研读文本。教师潜心文本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呢?一要用心去感受…  相似文献   

6.
每期一卷     
1.如何看待一堂课的“导入”?如何看待课前“三分钟”的即兴发挥? 2.对“对话”的理解。很多教师以为蹲下身子对待学生就表明一种对话,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你是怎么看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处于立体的、互动的、多层次平等对话的教师、学生、文本实际上也存在一个“场”。在这爪“对话场”中,教师、学生和文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最终创设和谐、融洽的“对话场”呢?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对话”的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三方互动的“对话”中,尤其以“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为最终出发点和归宿。因为只有学生和文本真正对起话来,才能真正建构起文本的意义,为学生体验情感内化语言做好铺垫。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呢?不久前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教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个三维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对话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是否有效。可见,“生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核心。那么,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高质量的对话呢?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案例试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话”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的对话形式丰富多彩,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是有效地实现阅读教学目的的关键。那么教师应该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引领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与文本进行对话呢?下面结合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个三维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对话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成效。可见,"生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核心。那么,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高质量的对话呢?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案例试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说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呢?一、与文本“对话”文本是学习语文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离开文本的阅读教学,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阅读教学,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所谓的学生个性的培养。要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真正成为“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应该是能让学生走进去,又能走出来的写作范本。如何在教材中让学生走进去又走出来呢?在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中,我作了以下尝试:一、平等对话,找写作方法教材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课文对话,领悟文之情”“与自我对话,体味文之情”着力为学生构建对话的平台,是我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的做法,只有让学生“动情”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如果让你写‘生命’,你会被什么打动?”“你的童年有哪些小事能让你在今天有恍然大悟的哲理感悟?”“你觉得要表现和景、物最亲密的关系可以怎样来写呢?”———具体呈现的…  相似文献   

15.
对话理论告诉我们,语文是人的生活世界,是我你之间的对话。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导、激励并促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自己及他人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对话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那么如何根据阅读教学的对话本质,实行有效的对话呢?  相似文献   

16.
实现“对话教学”的四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知,“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谁与谁对话?怎样对话?对话应注意什么?不少教师感到困惑。为此,笔者撷取并剖析几个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并学会阅读。作为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对话”。要指导学生“对话”,自己必须先认真与文本“对话”。那么,我们在进入阅读教学的课堂之前,教师应该如何与文本对话呢?一、品读感悟语境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他教学之前,总是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学生…  相似文献   

18.
寸芳芳 《陕西教育》2004,(12):40-40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通过文本、学生、师生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目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个对话过程中来呢?我认为应该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对话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在不断地倾听与言说中学会阅读,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广大教师的面前。就阅读教学,新课标明确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四者之间的多重对话呢?著名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在阅读教学研究领域有突出建树的韩雪屏教授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她从“从创作空白处与文本对话”、“寻求与文本对话的策略”、“与教学文本对话”、“课堂中的垂直性对话”、“课堂中的水平性对话”、“与阅读环境的发散性对话”等6个方面作了系统的阐释。本刊将从本期开始,分6期全文刊登,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0.
吴勇 《语文天地》2015,(11):16-19
当前形式主义的“对话”倾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突出表现为:许多教师简单地理解“对话”的概念,认为只要设计好一连串问答,然后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就是“对话”教学。对话其实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巴赫金与对话理论》强调,对话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那么,如何改变现状,让真正的“对话”激活课堂呢?笔者从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