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教育》2014,(11):44-44
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小学阶段,台湾学校注重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古文训练,以国文、历史和传统文化课程为主。《四书》等传统经典是学校“品格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激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专业民间机构每学年都到学校举办“经典会考”。在小学生每周40个小时的课程安排中,国文、历史、地理和公民道德等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课程至少占了一半。在高中阶段,文科的必修课程有三种:《高中国文》《国学概要》《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相似文献   

2.
教育国际化的滚滚浪潮不可阻挡。上海2012年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课程资源,试点开设高中国际课程,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截至目前,上海有21所普通高中开设了IB、A-Level、AP、加拿大BC省课程等多种国际课程。在全国其他省市的一二线城市,国际课程也是遍地开花。然而到目前为止,国际课程的引进基本是各所学校自行摸索,政策处于真空地带,由于缺少指导和监管,导致部分学校在具体实施中以将学生送到国外大学为主导方向,功利性、应试味较重。  相似文献   

3.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变化的挑战1.从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来看。20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化。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是与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教材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知识。因此,教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第二位的。这种教育体系非常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传统教育学科中心主义思想认…  相似文献   

4.
戴希立 《中国德育》2007,2(8):93-94
“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价值、能力、知识”均衡发展也是现代西方倡议的教育观。两种教育哲学都把德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事实上,随着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培育学生智力以外的价值观和能力,已是学校生活和课程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但学校课程有没有预留空间?老师有没有足够的准备?社会有没有主动配合?除了对学生“言传”外,学校怎样做好“身教”?这一系列问题均是成功推行学校德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国际理解教育具有大众性,是每个学段的每个学生都必须接受的基本教育内容之一。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学校课程是指将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要素融入学校已有的各学科之中,使教师与学生能将这些课程元素加以转化与统整为有意义的知识和能力,并且能身体力行。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学校课程时需遵循整合性、系统性、有效性、校本化和建构性原则。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学校课程的模式是多样的,主要有主题活动模式、学科附加模式、综合统整模式和自觉行动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观念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学校不再是“教育工厂”,而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是陈旧课程(教材)的“传声筒”,而是“反思性实践”,特别是在推行综合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课程和倡导研究性学习及选修课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固有的知识和经验,难以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因此,教师需要重新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挑战传统,  相似文献   

7.
世界历史知识是随着西方传教士东来被输入中国的。起初是在教会学堂中出现零星的世界历史教育,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中在中国人办的学堂中有个别开设世界史课程的,甲午战争以后从沿海到内地,许多官办或者民办的书院开始自发地教授世界史知识。当时使用的教材主要是西方传教士的著作,如《地理志略》、《万国通鉴》、《各国史略》等以及日本人的汉文世界史《万国史记》,也有直接采用英文原著作为教材的。  相似文献   

8.
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的绿色学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创建“绿色学校“是中国环境教育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本文结合国际环境教育发展过程对“绿色学校“的内涵进行了讨论,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角度阐发了绿色学校应有的特点,并总结和展望了中国“绿色学校“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上.学校认证是一种通行的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它是由社会、学校和政府认可的社会中介组织,依据特定的标准对学校进行评估的一种制度。学校认证最早起源于美国,从其产生到现在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而学校认证引进我国是从2001年开始的,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下面简称“课程教材中心”)引进,并首先试用于国际学校。  相似文献   

10.
论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显性课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够,在显性课程上主要表现在课程计划中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科目、课时比例少和教材编篡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内容不足两方面。为此,我们应当改进课程计划,在课程目标上充分挖掘并体现传统文化因子,在课程和结构上调整并增加传统文化的学科和课时比例,在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上拓展并加深传统文化知识素材。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新的课程功能,促进了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从而使教学赋予了很大的灵活空间。新的课程理念使语课堂变“大”了,教材变“多”了,教学方式变“新”了。课堂不仅包括传统的教室,还延伸到课外活动中的许多场合,课程资源也拓展到学生身边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课程"是近代西方教育概念,但"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意识中国自古就有。对比近代和现代课程概念内涵,可归纳出中国传统课程的特点为:是伦理本位而非知识本位,是文献本位而非学科本位,是"综合课程"而非分科课程,是"学程"而非"教程",是"课"程而非课程,是由教材而课程而非由课程而教材。  相似文献   

13.
“教育生活化”是美国教育实践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要求教师要突破惟教材的课程观,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与学生已有或正在进行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周围的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为背景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获取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体验知识的价值,认识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育家阿普尔通过追问“谁的知识最有价值”,对其教育“知识”的合法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由此将其研究视域的“知识”功能主义推进至“知识”的政治伦理问题域,开拓了教育学研究的新向度。基于教育“知识”话语的主体性视域,重新解译教育的“知识”“科学性”与“知识”的教育“合法性”,对我国新时代教育内卷、学业负担过重等一系列教育现实问题的顺畅解决具有理论层面的重大意义导向。破解教育与课程知识的“知识”合法性遮蔽,要遵循教育的“知识”合法性;兼顾学校课程体系的深度与广度,以“差异化”课程实现知识的合法性建构;构筑严格的审查机制与审查标准,确保“知识合法化”有效落实;缔造教育学的实践创生范式,实现师生的生命成长与觉解;组建多方协同的教材编写团队,建构更加公平合理的知识选择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之隐性课程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隐性课程而言,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主要表现在校园建筑缺乏传统学校气质、校园环境缺乏传统文化氛围、校园活动场所缺乏传统人文关怀等三方面。为加强学校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力度,我们应当完善隐性课程设置,适度遏制当前普遍存在的“非学校化”建筑运动,切实克服当前学校只关注学生“认知模式”的文化传承格局,着力构铸学校师生传统精神人格。  相似文献   

16.
就隐性课程而言,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主要表现在校园建筑缺乏传统学校气质、校园环境缺乏传统文化氛围、校园活动场所缺乏传统人文关怀等三方面。为加强学校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力度,我们应当完善隐性课程设置,适度遏制当前普遍存在的“非学校化”建筑运动,切实克服当前学校只关注学生“认知模式”的文化传承格局,着力构铸学校师生传统精神人格。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从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当前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对美国、日本、中国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课程学习领域目标、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他们的异同点,并吸收其他国家的教学经验,总结分析中国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的不足之处,旨在为中国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与传统的旧式学校相比较,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民国初年,由学堂转变为学校,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彻底被打破,一种新的教育制度逐步确立,尤其在学校教育中废除“读经科”和以孔孟之道为中心的教育内容,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出现断层.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在当时虽显示了历史的进步性,但从长远来看也是历史的一个重大失误.学校教育在传承文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无法代替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补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材永远是主要的课程资源,但传统教材陈旧、落后,不适应素质教育需求。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主要的课程资源,所以,好多人误认为教材就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课程。一提到开发课程资源,就想到要订购教材、编写教材。但事实上,传统的教材已不适应新的形势。例如:要保护野生动物,要与动物共生存的观念已经非常的普及了。但是,在我们的教材中,没有武松打虎也有猎户打豹。我们知道现在水资源是非常短缺的,有些地方的水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可是我们的教材里却明确地写着我们中国地大物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资源,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德育》2007,2(2):79-8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信息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2010年发展规划》指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将在完成初创的基础上,通过引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优质教育品牌,利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资源优势,吸纳中外教育优秀成果,借鉴深圳特区改革经验,以创新、务实、高效的精神为动力,以富有最高价值引领的文化精神为追求,艰苦自立,追求卓越,深化改革,加速积淀,努力促进学校教育的国际化、现代性与民族传统的高度协同,将央校建设成为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更富有文化品位与内涵的新型学校,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窗口。为实现学校发展规划既定目标,充分发挥校本研究在体现教育本性,凸显学校特色,推进课程改革以及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特制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校本研究推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