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行文化对于青少年思想价值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培养其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对于国家的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流行文化的内涵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然后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创新政策.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积极探寻流行文化的优点,发挥大众媒介的作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流行文化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传媒文化借助现代化的传播载体以及娱乐化的文化内涵和商业化的营销手段,蚕食着主流文化原有的空间,道德理性、审美价值、理想深度和人文关怀等为内核的文化内涵不断弱化,在这种传媒语境下,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免疫养成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免疫养成教育就是通过社会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使青少年学会并实践认知媒介、评判媒介、调控和利用媒介,培养他们辨别媒介传播内容的能力和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电视文化对青少年精神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揭示了电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对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和行为方式引起的的负面作用。旨在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电视媒介 ,呼吁传播部门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的电视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符号消费是当代青少年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身份认同构成了青少年符号消费的主要目的和意义.青少年在符号消费中的身份认同诉求主要包括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两个层面.青少年符号消费的能指空间主要包括现代媒介信息、流行时尚以及消费空间.它们构成了青少年符号消费的重要载体和素材.青少年符号消费的意指属性主要包括流行文化和亚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这表明了青少年通过符号消费所谋求的身份认同具有不同的文化诉求.符号消费作为青少年文化母题--身份认同的当代表征,与当前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结构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青少年符号消费所包含的美学功能的揭示,有利于我们重新理解当代青少年,增强知识传递载体本身的可欣赏性和可视性,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一种愉悦性.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流行文化是以青少年群体为传播对象,以流行趣味为引导,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物质或非物质形态为表现形式,反映青少年心理状况与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是青少年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生活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潮流,正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种多样的形式,传播并渗透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并对青少年的认知、情感、思想、价值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把握青少年流行文化发展趋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青少年的交往方式和生活心态的变化,当代青少年的追求新奇的心理也在网络交流中充分体现出来,不拘泥于传统习惯以及打破传统使用文字规范的作风,是当前网络流行文化独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主要探讨网络流行文化视野中的中专生思想政治教学.  相似文献   

7.
李慧霞 《文教资料》2013,(26):53-54,56
作为21世纪以来最引人瞩目的大众文学题材之一,“穿越”文化俨然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流行文化,吸引了许多青少年的青睐.“穿越”文化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需求倾向,它迎合了当代部分青少年逃避现实,释放压力,寻求自主性的心理需要,反映了青少年现实化、功利化、庸俗化的价值选择.这些都是值得教育界、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者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媒介教育与网络素养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卜卫 《家庭教育》2002,(11):16-17
网络素养教育来源于媒介教育。这个概念最初由英国学者提出。20世纪30年代初期,倡导媒介教育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学者对媒介功能认识的提高,人们开始反思对媒介的强烈抵制态度。当时的“流行文化运动”开始强调流行商品的开放性和切身性。因此,在媒介教育的观点上发生了一个根本的转变,即由抗拒观点转变为培养辨别能力的观点。至20世纪70~80  相似文献   

9.
1933年,英国文化研究学者F.R.利维斯和丹尼斯·桑普森在《文化与环境:培养批判的意识》(Culture and Environment: The Training of Critical Awareness)一书中,从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率先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他们抨击了以大众媒介为滋生土壤的流行文化对传统精英文化的腐蚀,主张培养公众尤其是鉴别能力薄弱的青少年群体对媒介的批判认识和对媒介负面影响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少年群体意识的表现,大众传媒是其最好的表达工具.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流行文化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正面影响需要传媒、社会与受众的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流行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将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本文要点包括:流行文化的定义、特点及表现形式;流行文化产生的社会心理土壤;流行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针对流行文化的冲击,学校管理模式如何转变。  相似文献   

12.
解读校园流行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流行语主要是由高中、大学校园的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创造、改造、使用和传播,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为流行的词语,它是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心态的具体体现,是青少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的分析,不仅有利于了解青少年学生的群体文化心理,同时也能透过校园这个小社会,折射出整个社会的语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几乎是贯穿青少年时期这一过程始终的.本文对当前有关偶像崇拜的研究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学校流行文化建设、开展学校心理干预工作及完善偶像教育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题意义搭乘媒介快车的大众文化,受到青少年的热烈追捧,不仅成为他们耳熟能详的生活行为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和思维。引导青少年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参与青少年流行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或遏制其消极影响,是学校德育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和领域。  相似文献   

15.
网络非主流文化是以网络为媒介,80、90后青少年在网络交流与传播过程等交互沟通中形成的文化。它是社会要求和期待之外的文化,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外表层、中介层和心理价值层。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主体性人格是当代社会的人格类型,流行文化是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重要亚意识形态.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指引与暗示作用,并且强化着青少年自我认同、自我实现及个人本位愿望.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流行文化不仅成为青少年的生活行为方式的一部分,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和思维。优化青少年流行文化氛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价值进行合理定位,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青少年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而且需要以主流文化引导青少年流行文化,保证其正确的价值导向,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技术的极速发展使得网络化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网络流行文化也由此应运而生。青少年是网络流行文化创造和使用的主体,受网络流行文化双重影响。文章旨在通过对京津冀区域的青少年做调查分析,将青少年的网络流行文化现状做更为深层次的研究,勾勒出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的发展态势,对如何健全京津冀区域内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提出有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方文山歌词创作的“中国元素”之所以能够挤进时尚潮,关键还在于它契入了电子媒介时代的流行话语环境,并且擅长在这个话语环境中“出新”甚至“标新立异”,尤其擅长把握作为时尚主流的青少年群体的情绪和喜好。方文山歌词创作的时尚元素主要包括:新颖的取材,时尚化口语化的词句运用,奇特的想象,超强的陌生化搭配等。当代流行文化理念和新音乐媒介的奇妙配合,造就了方文山的“中国风”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20.
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日益深刻,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本文在分析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对流行文化负面影响的三大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