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后会计处理的规定入手,针对会计同仁提出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后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但后续计量中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的计算较为复杂。本文从资金时间价值角度,应用实际利率法结合新会计准则并以实例对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的计量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品琴 《考试周刊》2009,(3):234-235
本文从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出发,结合其业务核算分析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与该账户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中利用“账户余额法”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计算技巧,使摊余成本的更简单、更符合会计实务操作。  相似文献   

4.
当前,债券违约频发,投资风险加大。结合案例分析,重新定义摊余成本的概念,并针对持有至到期投资期中违约的账务处理提出设想,避免账务处理出现大的偏差,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2006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硷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笔者认为这种会计核算方法设计过于繁琐,“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直线法进行会计核算明显优于实际利率法,有利于会计核算工作。  相似文献   

6.
新准则(2006)明确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和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摒弃了旧准则中的债券费用、债券溢价和债券折价概念,而引入了全新的利息调整术语,这给实务工作者带来了理解和操作上的困难。现有文献也主要研究相关的技术处理问题,鲜有涉及教学方法探讨的。本文拟借助会计人员熟悉的会计分录、会计账户和利息收入计算表相结合的创新方式剖析分期付息、到期付息债券(包括溢价、折价购买)的核算方法,全面透视摊余成本的内涵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为会计人员熟练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核算方法精髓找到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介绍实际利率法和摊余成本的基础上,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为例,结合实际例题对“T”形账户在溢折价摊销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以期更深入的理解溢折价,更直观的反映溢折价的摊销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案例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与《企业会计制度》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三种投资业务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固定资产准则》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而税法改革滞后,《固定资产准则》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对固定资产的处理存在较大差异。现就两差异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对此类金融资产在两种不同的付息方式情况下,各期摊余成本的计算过程进行了演示,并对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相关账务处理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摊余成本的计算基础应是让渡或占用资金的额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投资机会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边际价值的影响。内部融资作为公司投资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用来适时把握投资机会。上市公司面临的投资机会越多,则公司现金的边际价值会越高,且融资约束的存在会使这种差异明显。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证实了这一理论预期,实证研究发现:公司面对的投资机会越高,公司现金持有的边际价值也越高;在高投资机会且有融资约束的情况下,现金持有的边际价值显著高于低投资机会且非融资约束的公司。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及股权投资跌价(减值)准备等方面在会计制度和税法处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企业对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时,由于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对某项收益、费用和损失的确认、计量标准与税法的规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的借方余额,分期摊销抵减投资收益与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扣除的差异,应作为时间性差异,企业应视所采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分别确定。  相似文献   

14.
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核算,会计上要求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日常核算时用实际利率法可求得每期的摊余成本,但当持有至到期发生减值时及减值转回时的摊余成本会发生何种变动,该变动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的计算及对当期所得税的核算会产生何种影响是本文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一投资》发布之后.股权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出现了许多新的差异。本文就股权投资持有所得与转让所得的区分进行了探讨.研究了股权投资持有所得及股权投资转让所得的纳税调整办法.并对以上相关问题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税法与会计制度差异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税法和会计制度有一定的差异,有的甚至相冲突。特别是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以后,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差距正在日益扩大,使得企业不得不增加成本去进行纳税调整。这种差异所导致的成本是否应该一定由企业来承担呢?国家对于两种制度的协调是否有原则性的指导方向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从两者最基本的原则谈起,本文将以世界主要国家模式选择为背景,立足于我国实践,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从原则层面分析两者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主要介绍了企业所得税的时间性差异及其类型,并对时间性差的会计处理方法,即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了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8.
会计准则和税法对于视同销售业务有不同的认定,会计准则认定视同销售的目的是为了确认会计收入,而税法规范视同销售业务的目的是依法纳税。本文主要是对增值税中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并在新准则中引入了固定资产弃置费用.针对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分析其与税务处理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坏账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同时其对所得税影响也不同。本文主要从坏账损失的核算及不同核算方法的税务差异的角度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选择利用税法的选择性条文,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