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有关植物生理基本知识的一节内容,如何开展教学及使教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呢?笔者经过实践,通过“找水”、“分析图片资料”、“解读实验数据”、“评诗、改诗”、“角色扮演”(萎蔫的菊花、沙漠中的仙人掌)、“给萎蔫的菊花浇水”、“了解家乡的水资源以及植被分布情况和缺水地区极其珍贵的水资源”等一系列探究、主体活动,  相似文献   

2.
《生物》第七册上第三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从多个角度阐明了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然后让学生分析资料,体会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通过本节的讲述,要使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水循环;理解植物为什么需要水;了解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练习解读实验数据。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为什么需要水、练习画直方图。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3.
白秀峰 《生物学教学》2009,34(12):34-36
本文总结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节的教学目标、设计思路,介绍了本节教学中进行探究学习的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节旨在使学生认识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种类之后,进一步认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所起的作用。教材首先从绿色植物自身生活需要水作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内因。为使抽象的内容更容易接受,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生活经验,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探究,以及科学实验工作的成果等多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的认识。接着分析资料,体会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增强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将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练习画直方图作为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解读实验数据,认识植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是不同的,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初中教材“克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应适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避免艰涩的叙述和过于抽象的概念”犤1犦(pp.33、34)。毋庸质疑,《课标》编定者考虑到中学生的接受能力,试图让教材以清晰明了的文字和妙趣横生的内容消除学生的厌离感从而喜欢历史。但对于专业化、成人化的刻意回避,笔者则不敢苟同。因为这样,实质上把学生知识面和思维空间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从而人为的让学生认知一个真正的历史学术之外的“历史”,学生只懂得考试的历史科而…  相似文献   

6.
最近,本刊记者郭利萍走访了浙江省的几所学校,召开了几个座谈会,听取了课改实验教师关于人教版教材使用和教改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现将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整理出来, 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研制组主要成员、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6年级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崔峦老师予以解答,以便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小学语文课标精神,在教学中更好地使用小学语文课标教材。  相似文献   

7.
卢康 《生物学教学》2011,36(3):78-79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一节,尽管涉及到的知识点都不是太难,但其内容较为抽象,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要真正掌握这部分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小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又能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前人的生活经验,而是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  相似文献   

9.
使用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  相似文献   

10.
<正> 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在"标准"中明确提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这是我国首次将"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课程。可以说"生物科学素养"于我国的基础生物学教  相似文献   

11.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这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从2009年起,生物课程标准修订组围绕“凸显核心概念”开展了一系列修订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02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陆续有15个版本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并进入实验区。  相似文献   

13.
谭凤斌 《中学教研》2005,(11):14-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应该把数学知识、人文知识的教学和人文精神培养融为一体,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学生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更应感受到数学是一种文化.徐利治先生曾指出:“数学教育与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从而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长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而立足于数学课堂,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是营造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氛围的基础.本文就初中教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和简要的分析.以下是简要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关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游戏,无疑是儿童最喜欢、最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数学游戏以其雅趣的形式“娱人”,以其丰富的内容“引人”,以其无穷的奥秘“迷人”,以其潜在的功能“育人”.古往今来,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已证明游戏对于数学学习有极大的价值.数学和游戏的关系源远流长,在还没有“数学”这个概念时,数学知识就广泛存在于各种游戏中,随着游戏的发展数学也随之发展,因此,也可以说,游戏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皮亚杰在20世纪提倡的建构学习心理学中,已深刻地利用游戏活动使儿童内化建构其正确的数学概念.我国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数学好玩”的理念,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是“以人为本”,理论基础之一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具有学习潜能、其潜能有待于教师去开掘、激发的有生命的个体,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从设计到实施,再到反思都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激发其潜能、促其主动、独立地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目的.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周老师的整节课都体现着这些理念,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看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7.
袁敏芳 《云南教育》2007,(9Z):36-38
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对《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的实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最近,以“升华和凝华”济科版)课题用新课程理念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并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较高的评价,自己也感触颇深。现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情况总结于后,与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18.
史语 《小学语文》2009,(11):59-59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启动以舌,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划和安排,以《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开始组织人员编写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从2001年秋季开学起逐步使用。这套小学语文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的第九套小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9.
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分别简称“初中课标”“高中课标”),都把“方法”作为历史课程的目标之一,并将其与“过程”目标搭配组合,构成中学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中的第二维目标。历史课程标准是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权威性指导文件,因此,方法问题自然也就引起中学历史教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龚雪生 《广西教育》2007,(10A):22-2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直正理解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真正成为“引导者”,并发挥出“导”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