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孙悟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浪漫主义神话英雄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在他身上,集中地表现了作品的战斗主题和作者的社会理想,流露出全书进步的思想倾向。《西游记》实际上是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的一部英雄传奇。所以,如何分析评价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的社会内容和典型意义,是正确理解《西游记》全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那么,这个神话人物是作者凭空杜撰的呢,还是确有其人?多少年来一直众说纷纭.事实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人物原型,这个人就是生于陕西省泾阳县的悟空和尚.  相似文献   

3.
《中学科技》2009,(2):16-16
在神话小说《西游记》里,孙悟空被太上老君关在炼丹炉里烧了几天几夜,结果孙悟空一脚踢倒炼丹炉,死里逃生。孙悟空不怕火烧是因为他会念避火诀。那么,人能不能像孙悟空那样耐受高温呢?  相似文献   

4.
《光明日报》载文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师傅唐僧和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曝光率较高的主要艺术形象。长期以来,在解析、评点《西游记》中,存在着一种抑师扬徒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作为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命名,大都是作者凭其丰富的想象力,依故事情节的需要所赋予的。孙悟空与猪八戒,这两位《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的命名,隐含着一定的寓意。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著,问世已有400多年。《西游记》里说到唐僧和他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经,在平顶山莲花洞消灭了想吃唐僧肉的妖怪金角大王和银角  相似文献   

7.
杨世英 《高中生》2010,(28):18-18
作为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命名,大都是作者凭其丰富的想象力,依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所赋予的。孙悟空与猪八戒,这两位《西游记》中的人物的命名,隐含着一定的寓意。  相似文献   

8.
《光明日报》载文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师傅唐僧和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曝光率较高的主要艺术形象。长期以来,在解析、评点《西游记》中,存在着一种抑师扬徒的现象。赞美孙悟空的文章汗牛充栋,而担负西天取经神圣使命主角的唐僧却成了迂腐、懦弱、是非不清、  相似文献   

9.
孙悟空人物设计褒贬的佛学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一部以神话小说为载体,通俗地图解佛学思想,弘扬佛法,点化众生的教科书,也是作者针对中国现实社会的各种弊端开出的改造国民性的一剂良方。孙悟空在这个佛学著作申是人闻罪恶的制造者,《西游记》在前半部分对孙悟空所持的是否定的态度,作者真正肯定的是经过改造以后的“斗战胜”佛,真正肯定的是孙悟空的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读小说是不能较真儿的,神话小说尤其如此。话虽这样说,爱较真儿却是人的天性,就说这《西游记》吧,我打小时候就读了不知多少遍,日夜思量着什么时候也能同猴哥一样得道成仙,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要啥就变啥出来,那多带劲儿啊!而今我已20多岁,再看《西游记》不知不觉变得索然寡味了,其实这《西游记》不合情理的地方实在多得离谱,在此略举数例博大家一笑。《西游记》的主角孙悟空天生石猴,学得一身无敌本领,又从东海龙王处得到一根如意金箍棒,此棒重达13500斤,被孙悟空变成一根绣花针藏在耳朵里,孙悟空的体重吴先生没交待,但连人带棒少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孙悟空、猪八戒和唐僧——进行了分析,可以使人们了解到:《西游记》打破了塑造人物类型化的模式,使人物性格趋于复杂化、人性化。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西游记》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有了吴承恩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孙悟空这个名字在我国几乎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可是,孙悟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却众说纷纷,意见不一。本文拟就孙悟空的“造反”性质、特点和目的,谈一点粗浅的想法,向专家和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3.
唐僧形象经历了一个由传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到宋元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平话》、《西游记杂剧》,再到小说《西游记》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唐僧由一个历史人物演变成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唐僧形象经历了一个由传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到宋元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平话》、《西游记杂剧》,再到小说《西游记》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唐僧由一个历史人物演变成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作为中国一部完整的神话小说,有着无限阐释的可能。本文即从神话原型的角度,分析《西游记》中“乐园”这一神话原型意象,并重点以《圣经》中的“乐园”模式为基础进一步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孙悟空的“得乐园”、“失乐园”、“复乐园”这一神话模式。以发现一些新东西来加深对这一部著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远不止于塑造了一个普罗大众喜爱的英雄孙悟空,更在于作家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众神于一体的等级森严的神话世界,而那个在与世俗世界并无二致的神界中艰难找寻自我而又最终迷失的孙悟空,更像一个悲情人物。他的悲剧人格也就更具探讨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题材的小说,它的背后隐含着中华民族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孙悟空形象包括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而探索追求的人文精神。从《西游记》的布局立意来看孙悟空身上的儒家精神,从明朝史实及社会面貌来看,呼唤儒家精神的重新振兴乃势之必然,论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人文精神贯穿于孙悟空一生的奋斗之中。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是一部涉及宗教题材的小说,对它的研究应该考虑到佛道观念的影响。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孙悟空,这也就决定了小说结构围绕他而展开,孙悟空的故事就是一个道家的“谪世”故事。整部小说的结构就是一个描写孙悟空“谪世”前后故事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9.
阅读提示: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本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回。描写孙悟空这个神话英雄人物的神通变化,充满浪漫主义的幻想色彩。这只石猴一会变做二寸长的人,又变作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摇身一变,就变做赤脚大仙模样。他变来变去的,尤其是那支金箍棒,晃一晃就碗口粗细。在那威严的天宫,不管有多少法力高  相似文献   

20.
张舒研 《快乐阅读》2012,(30):118-119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著一部一百回的神话小说,它从石猴出世,大闹天宫,写到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兄弟三人保护师父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降妖除怪,最终取回真经的故事。有根据《西游记》所改编的连环画正是借助其读者喜爱的优势,以诡异夸张的想象力,出神入化的创造力把那突破神人物界的界限,奉献给我们一个又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引人入胜的精彩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