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政策措施,支持重点主流媒体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完善译制、推介、咨询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综合实力快速崛起的同时,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相对落后,需要摸索出更有效的对外传播机制.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以个案式经验总结为主,上升到理论高度和全局视角的成果还不多见.本文从传播学视角,从信息触达、认知解码和态度认同三个基本环节,提出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的策略:首先,在信息触达环节,需要将传播主体从官方扩展到全民参与...  相似文献   

3.
王战  罗莹 《新闻传播》2009,(6):93-94
本文从国际市场现实角度出发,分析国际广告在跨文化传播中可能遭遇的冲突、困境及原因.提出应建立在对目标市场所在国家和民族文化差异深入认识基础上.坚持平衡原则.选择适宜广告策略来解决传播中遭遇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文虹任 《传媒》2023,(1):58-60
东盟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点区域和优先方向,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年群体在推进文化交往与文明互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94位东盟青年展开深度访谈,从现实逻辑出发,分析中国文化向东盟青年传播的情况,从而为我国的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电影《撞车》反映了在洛杉矶这个具有民族和语言多样性的城市,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在彼此隔绝和碰撞中生存的现状,尤其反映了跨文化传播中的焦虑问题。借用语言和身份理论、群体间焦虑理论、整合威胁理论、焦虑与不确定性管理理论视角,可以发现,民族和语言的多样性、种族歧视、边缘人的身份、刻板印象、偏见等构成了焦虑的重要来源。焦虑是一种常态,同时也变化无常,很难消解。沟通和碰撞虽有风险,但是惟有在不断的沟通和碰撞中才能增进了解,才会缓释焦虑。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梳理我国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国际受众研究的现状,并对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厚香  戴春阳  吴昊 《新闻世界》2010,(7):260-261,68
本文结合了全球化语境下国内外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我国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受众定位模糊、本土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创新精神缺乏、动画产业链不完整、动画技术不成熟、各环节人才缺失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尝试从受众定位、本土文化资源、题材、艺术、产业发展、技术、人才、新媒体等方面提出我国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技术加持下的数字新闻漫画,具有适应社交媒体传播特性、加深受众印象、跨文化构建共通意义空间等传播优势。在讲好中国故事和应对西方传媒挑战的国际传播实践中,通过及时把握国际新闻热点事件、打造多元传播渠道,丰富新闻隐喻信息、升华事件解读,契合“情绪传播”、尊重他者文化等系列传播路径,数字新闻漫画表现出较强的舆论引导潜力。主流媒体应重视数字新闻漫画的国际传播作用,建设数字新闻漫画专业创作团队,丰富其类型、深化其内容、强化其形象,着力提升数字新闻漫画传播效果,为增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王菲 《今传媒》2013,(4):49-50
本文通过国内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在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方面的实践探索,试图总结出我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一些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琦 《新闻知识》2012,(7):12-14
高雅表演艺术一直以"高品位、小众化"为特点,但是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中,只有打破这种小众化的局限,实现高雅艺术的平民化、大众化传播,才能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水平。本文就广播电视媒体在高雅艺术大众化传播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巨大优势,以及优化传播过程的频道策略、节目策略、编排策略及拓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英文期刊国际传播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睿 《传媒》2015,(19):38-3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英文期刊发展一直比较平稳,近年来有加速的趋势.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在国际传播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加强对英文期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我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分析了我国英文期刊的发展困境与对策,以期对此类期刊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薇 《今传媒》2017,25(10)
在我国国际传播语境中,经济发展和文化输出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在经济实力稳步增长中不断探寻海外文化高地,其中包括创办孔子学院,扩大我国媒体海外建设等.在文化领域中,文博交流展览不断被"请出去",且收效甚好,最早可以追溯至1935年的"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作为传播主体的博物馆业在随后的日子里依然活跃于国际传播中,如2013年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兵马俑展,以及2017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秦汉文明"展览,都曾掀起一轮轮的"中国热".本文拟从博物馆业的国际传播意义为立足点,分别概述中国博物馆业国际传播简史,现代博物馆与重大公共事件的互动关系,从中探析我国国际传播中做为传播主体的博物馆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红 《大观周刊》2012,(49):30-3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号召要大力加强对外国际传播和交流工作,提高对外国际传播能力,使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把纪录片推向国际市场是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地方电视媒体名气不响、实力不足、人才不多,能够对外宣传报道的新闻源也不丰富。  相似文献   

14.
何艳  张景云 《青年记者》2016,(24):97-98
品牌跨文化传播,是指品牌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进入不同文化区域的传播和管理活动.品牌的传播不仅有内在的科学规律,而且需要根据输入国的外在社会文化特点和对品牌的既有认知和态度调整策略,更好地实现跨文化沟通. “隐含语境”概念的提出 “语境”一词是“语言环境”的简称,由波兰人类学家马利诺夫斯基于1923年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最早强调要从语言产生的环境本身来理解语言的意义,后来将语境细分为内部的“语言语境”和外部的“非语言语境”,再不断丰富“非语言语境”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18日,"微时代·微动漫·微传播——2014数字动漫艺术与文化传播"国际论坛在北京联合大学召开。论坛由北京联合大学与北京动漫游戏产业联盟联合主办,《艺术评论》杂志社协办,《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电影》、《商业时代》、《中国电视·动画》、《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提供学术支持,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承办。来自政府有关部门领导,韩国、印度、加拿大等国的嘉宾,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  相似文献   

16.
董卿  朱冰 《现代传播》2008,(2):142-144
"人际传播"被传播学学者称为"永远的迷",它其中蕴涵的丰富在于人生命之始本能的传播就是"人际传播",而综艺节目主持人就是这样一位将人的本能与主持的本领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人.作为艺术舞台上的传播者,综艺节目主持人因为这个舞台的特殊性,她(他)无论是开口说话﹑还是沉默不语,皆被烙下浓重的人际传播的印痕:有人情味的大众传播者最吸引受众,有效沟通是缩短与受众距离的最佳途径,受众与主持人间的关系越和谐,节目所达到的效果无疑越出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