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赞《有错必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日报》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栏目,却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这个栏目就是《有错必纠》。读者在阅读当天报纸时,一旦发现文字差错,即可打电话告知编辑部,第二天该差错就会在《有错必纠》栏目中公布,并作纠正。现在,《苏州日报》已拥有一个义务“捉错”的读者群,有一位退休老教师  相似文献   

2.
陈俊妮 《今传媒》2005,(11X):26-27
2005年10月12—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对此北京各大报纸都同时做了系列报道,本文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信报》、《新京报》、《竞报》所做报道为例,分析各媒体此次重大报道的异同,同时与“神五”报道作一纵向比较,看看此次新闻报道的特色或不足。  相似文献   

3.
孔令华 《新闻知识》2002,(11):38-40
新闻标题以最简短的文字将新闻中最有价值、最生动的内容提示给读者,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被称为新闻的“眼睛”。自开赛以来媒体关于世界杯的报道铺天盖地,为了打造善睐的明眸,各家报纸的编辑们则更是各显神通,语不惊人死不休,标题佳作不断涌现。本文主要搜集了《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的精彩标题,试与读者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4.
任琦 《传媒》2013,(1):38-40
改版,对于身处转型社会的我国报业来说,已是一种常态.但是,回首2012年,从2月6日《北京晨报》改版开始,《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广州日报》《楚天都市报》《湖北日报》《华西都市报》《深圳晚报》《生活新报》《都市时报》《山东商报》等一连串的报纸都出现在改版名单上. 这些报纸何以在2012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改版?集体改版潮的背后说明了什么?报业改版的方向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郭琳 《今传媒》2006,(4):23-25
2003年11月11日,《新京报》作为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两大媒体强强联合出版的报纸在首都北京横空出世了。由于《新京报》是全国第一家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媒体集团跨地区经营的报纸,作为一个试点,《新京报》是中国新闻出版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6.
英国报纸的历史怎么只有10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监督别人通常理直气壮,但是也需要自己监督自己。特别是关于自己行业的历史,出了错误,更应该反省。 《北京青年报》2006年5月26日A2版“图说天下”,报道了国外同行的一条新闻——5月24日大英图书馆举办百年报纸展览,并配发图片《看报的女子笑了》,其说明写道:这是“大英图书馆举办的庆祝英国报纸出现一百年的‘首页’展览”。同一天的《新京报》A30版也发表了这次展览的照片.文字说明强调这是“纪念英国报业诞辰100周年”的展览。北青报还谈到大英图书馆装报纸的书架总长48公里。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都市日报有北京娱乐信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北京晚报6家。其中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新京报都是早间发行的日报,而且通过报摊(亭)零售的销量在一个梯队中。三份报纸都是以当地新闻为主的都市报,因此,在内容上以博、杂为主,没有形成类似《体坛周报》等专业性报纸中的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新京报》为视角,并以2009年11月16日到23日的一周的电子版报纸为例浅析了时政类报纸的版式设计和内容定位。并通过对《新京报》的研究,希望给其他报纸媒体的发展以借鉴。  相似文献   

9.
读书     
《中国记者》2014,(2):126
《总有一条路——〈新京报〉十年传奇》近日,由《新京报》传媒研究院总监曹保印著的《总有一条路——〈新京报〉十年传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首次独家揭示了《新京报》持续成长的经营秘诀;披露了《新京报》从传统党报改版、新型都市报探索到读者视角的时政报道模式、不拘一格的言论板块等方面一次次打破常规的创举;展示了一件件重大新闻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精细剖析了《新京报》的"DNA"。全书文字通俗流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新京报》,是一本能让普通人读懂《新京报》的特立独行内涵的通俗作品,也是业内人士获取《新京报》经营创新方法的权威报告。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新闻     
南国早报聘请专职“挑刺员” 据《南国早报》报道:过去,广西《南国早报》由于报社人员碍于情面,相互捉错的行动时热时冷,不能持之以恒。今年开始,报社采纳读者的“金点子”意见,公开欢迎与鼓励读者给报纸“挑刺”,在报纸上设专栏,随时刊登读者给报纸提出的意见和差错。同时,报社又从外单位聘请有水平又热心“挑刺”的6位读者作为固定的“挑刺员”,给予报酬,赠予报纸,让“挑刺员”天天精研细读,认真挑毛病、挑差错,最后报社根据挑出的差错查明是谁的责任就扣谁的分数。 三家晚报、都市报 新总编到任 据《中华新闻报》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1.
裘志伟 《新闻实践》2001,(12):41-42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2001年7月 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举国狂欢,14日全国的不少报纸均成了“新闻图片报”。《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成都日报》等南北几十家报纸,头版均以巨幅图片并配上大标题出现,浓墨重彩。国内报纸版面这种不约而同采用大图片的布局,是因为文字已无法充分展现普天同庆的豪情,纪录伟大的历史瞬间只有借助摄影力量之需。  相似文献   

12.
周劲 《新闻大学》2001,(3):50-52
版面是报纸各类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报纸能否第一时间吸引读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版面。透过版面,读者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感受到报纸的特色和个性。《北京青年报》以浓眉大眼为特色,要求报纸在报摊上能从众多报纸中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新闻     
我国11城市都市类报纸发行量9月起统一核查本刊讯鉴于我国都市类报纸目前普遍存在虚报发行量的情况,为规范报刊发行秩序,中宣部、国务院纠风办、新闻出版总署、国家邮政局近日联合发出通知,委托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对11个城市出版发行的都市类报纸统一进行发行量认证。这11个城市为北京、石家庄、哈尔滨、沈阳、上海、南京、杭州、太原、西安、成都、广州。据了解,将有44家都市报从9月份开始接受发行量核查。在读者中颇有影响的《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新京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  相似文献   

14.
从2003年11月11日起,听惯报纸叫卖声的北京人,又听到一种新的叫卖声:"新京报!新京报!"在著名报人、共产党员邵飘萍创立的《京报》停刊66年之后,《新京报》于当日在北京创刊。据新华社报道,《新京报》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与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投资共同主办。该报是中国第一张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跨地区创办的报纸,是中国第一张由两家党报集团联合主办的大型日报。在11月9日举行的《新京报》成立大会上,该报主办方的一位负责人说,《新京报》的宗旨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新闻  相似文献   

15.
崔健 《传媒》2016,(10):28-30
随着我国媒体融合转型发展进入“深水区”,报业在版权的规范和保护上都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不同媒体类型具有不同的保护措施。如广州一些报纸采取电子版下午上网的做法,以保证其报纸上午零售的正常进行;《人民日报》采取电子报“付费墙”的做法,第一天的报纸可以免费在线阅读,从第二天起读者就需要付费阅读;《新京报》强化诉讼,对不经授权转载其报纸新闻的网站提起诉讼;还有的报纸在头版下面刊载版权声明,以告诫读者尊重其版权等。重报集团一方面借鉴一些媒体的维权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维权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地市党报要增强竞争力,在市场上争取到更大的份额,其内容、品位如何毫无疑问是决定性的,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版式吸引读者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北京青年报》的一项调查表明,读者在街上是否买一张报纸,往往取决于“五步三秒钟”,即通过视觉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次选择。显然,这时的读者是不可能细细研究报纸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王军 《新闻知识》2001,(Z1):20-21
版式是报纸向社会和读者推出的传播新间和信息的载体和形式,是报纸的“脸面”,什么样的版式决定报纸以什么样的面孔面向读者。 综观国内报纸,就版式风格而言,我们认为有三种:一、传统型。讲究传统规范,严格版面禁则,版式四平八稳,报道讲究分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二、创新型。以市场为导向,研究读者和广告客户心理,以版面抓人,以吸引读者为原则,版式讲究视觉冲击力。其代表如《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报》。三、过渡型。版式思想和定位不很成熟或兼顾前两者,目前大多数报纸的版式是处于这种情况。就目前国内版…  相似文献   

18.
《新闻导刊》2008,(2):56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北京晚报》发行总量仍居北京都市报市场首位,而发行总量位列第二的《京华时报》则在早报零售市场上略胜一筹,占到70%以上份额。《京华时报》、《北京晚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4家报纸发行量和广告份额均占到市场总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新闻知识》为了消灭差错,在第六期集中发表了《多方配合消灭差错》,编者《敬谢读者》、《聘请业余评刊员》的决定和加编者按刊出了一位读者的《建议与希望》。读罢这四篇文字和刊物,可以说,刊物消灭差错口号响亮,决心很大,措施有力,效果明显。一个文字差错较多的刊物,自己提出‘消灭差错’的响亮口号,这是下了很大决心的。我体会:下这样的决心,既来之于编  相似文献   

20.
见过一些报纸或在本报或在本报的新闻理论性刊物上,以周、月等长度不等的时间为单位,定期不定期地公布本报的“差错记录”。公布“差错记录”,是一种敢于面向社会揭短亮丑、勇于责己勇于承认错误,对报纸严肃认真,对读者高度负责的举措。应该说,采取此种做法的报社,多是严肃认真的,报纸的把关防错水平越来越高,赢得了读者的尊重。但有的报社的做法却难以令人称赏,有其表现为证:一是忽冷忽热,时断时续,甚至长时间不见了踪影,给人一种草率随意的印象。二是“差错记录”少得可怜,且多为性质较轻的小差错。笔者经常读到的一份报纸,其差错本来多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