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莉 《兰台世界》2016,(16):132-134
《新青年》关注最久的话题之一就是妇女解放,并在新文化运动中引领了妇女解放思想的舆论导向。经历了贞操问题和易卜生主义的舆论高潮后,《新青年》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主要缘于自由主义妇女观的瓶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工人阶级妇女的崛起。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解读,将《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分解成理论宣传阶段和与中国现实相结合阶段。通过两个阶段的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对中国妇女解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刊物——“新青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青年"与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是现代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杂志之一.它由1915年开始出版.中间几经变动,直到1926年最后停刊,前后共存在了十年以上.它跨过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末尾,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准备期.它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文化思想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及其变为思想运动的主流的过程.对于研究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准备时期的中国报刊史,"新青年"是一个最重要的刊物.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刊物——“新青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青年"便在这个反动思想的逆流面前树起了保卫社会主义思想的大旗,由八卷四号起,连续刊载了许多论文,驳斥粱启超张东荪等的反动理论,展开了五四运动后有关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大论战:"社会主义讨论".当时站在拥护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反对伪社会主义者的人,主要从下列三点驳斥了这些人的反动观点:第一,他们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血腥的剥削性质:"资本生产制一面固然增加财富,一面却增加贫困".他们举出欧美各国无产阶级的贫困和我国"被剥夺的劳动者实在未得着人的生活"的事实为根据,证明了张东荪等伪社会主义者所谓发展资本主义便能使中国人过着人的  相似文献   

4.
《曙光》是继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由爱国青年学生创办的一份在中国青年及学生中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刊物.该刊创刊初期宣传“改良主义、科学救国”,后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北方早期组织的宣传阵地.《曙光》编辑思想的转变,正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一大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进步热血青年、先进知识分子对俄国十月革命较全面的认识,并进而接受社会主义传播过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在当时中国社会的舆论宣传中是独树一帜的,它所获得的舆论地位和传播影响,是与它科学的舆论传播观及其有效的传播运用分不开的。《新青年》的舆论传播观及其传播实践,对于今天的大众媒介的舆论传播活动,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新青年》在思想信息传播活动中,认识到大众媒介的社会舆论传播作用,同时也注意到社会舆论传播的某些特点和规律,并在办刊实践中遵循这些规律,有效运用舆论传播的方法,体现出社会舆论传播意识的自觉与成熟。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对我党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起到重要作用,其传播途径对当今马克思主义传播有重要借鉴意义,分析《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章,可以理清其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文婷 《大观周刊》2013,(12):92-92,95
五四运动时期础版的为数众多的:报刊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的民主主义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重要资料。本文对这一时期的报刊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以几个典型报刊为代表,具体分析其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各类社会思潮争相涌动,而一批组织严密的知识分子、进步青年和产业工人等社会群体,通过创办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产主义小组和工人学校,以及发动联合爱国运动等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深刻而广泛的传播,并逐步融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大潮中,成为挽救中华民族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是一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期,在众多的思想、理论中,马克思主义脱颖而出并最终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主流思想,为多灾多难的中国指明了一条通向胜利的途径。广大爱国知识分子以火热的激情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当中,掀起了一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促使其在五四时期得到进一步传播,并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对象上呈现出了其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五四时期进步社团成立的历史环境,考察论证了五四时期进步社团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新青年》创刊历史环境,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两个方面考察论证了《新青年》的历史贡献,指出了《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生南路的一部分在台大之旁,路长分为三段,三段中的十六巷一号便是“紫藤庐”。这是台北的一座茶舍,也是台北第一处市定古迹。离台的前一天下午,再度来此。友朋庐内聊天,我独自在紫藤架下流连。那古老的藤干,形如枯槁,状若朽骨;但,举目而视,藤叶何田田,满架联翩。那翠嫩的绿叶,绿得那样年轻,如同初碧。叶、干间的颜色反差,让我体味着生命的奇异。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出版的妇女刊物多达四十余种,主要有;长沙周南女校办的《女界钟》、上海务本女校教师办的《新妇女》、上海妇女联台会办的《旬刊》、向警予参加编辑的《妇女评  相似文献   

14.
吴曼  张晓红 《兰台世界》2016,(20):102-106
五四时期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和推动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涤荡、论战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不断徘徊的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上,通过分析、比较和鉴别,探索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理论体系,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研究和宣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在风雷巨变的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的传播也对目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黄绿蓝 《青年记者》2017,(23):126-127
《每周评论》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于1919年8月30日停刊.《每周评论》的创刊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主要撰稿人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周作人和高一涵等,与《新青年》是同入主持,亦可视为《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和《新青年》互为补充,互相配合,猛烈抨击封建社会的旧思想,积极宣传新思想和新文化,对当时人民的思想起到陶熔鼓铸的作用,成为五四时期传播启蒙思想、启迪民智、动员中国人民改造旧社会的重要刊物.  相似文献   

16.
黄伶  蔚曼曼 《传媒》2018,(5):74-76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第二卷改为《新青年》),是20世纪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综合刊物之一.它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为"五四"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丰厚的土壤.它刊载了大量的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推动着新文学的发展,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重镇.  相似文献   

17.
王晓晶 《青年记者》2020,(11):107-108
五四时期学生联合会、社团创办的《少年中国》《新潮》《南开日刊》等报刊将思想宣传同群众运动、政治斗争相结合,成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载体.而学生报刊的发刊词,则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报刊的时代背景、宗旨和传播取向,以此看待五四运动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可以发现其何以传播及如何传播的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五四时期大量的出版物中,梳理出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报刊,对其进行归类、综述,追溯了参与其中的进步人士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并分析了其出版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19.
章锡琛(1889-1969)是著名的进步编辑出版家、开明书店创办人之一。1912年入商务印书馆编辑《东方杂志》的"中华大事纪"栏目,1921年接编商务的"八大杂志"之一《妇女杂志》,其间受国民党元老邵力子之邀,  相似文献   

20.
《星期评论》于1919年6月8日在沪创刊,是一份时事政治性的评论周刊。它是在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申城实行“三罢”之际,在孙中山直接领导下创办的。《星期评论》的社址先设于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新民坚5号,后迁至白尔路三益里(今自忠路163弄)17号。《星期评论》起初每期四开一张,后增至八开四张,它除单独发行外,还随上海《民国日报》免费附送。廖仲消、李大剖、陈独秀、施存统、邵力子、刘大白、朱执信等都参与撰稿。该刊曾用许多版面来分析社会现状,对社会改造问题、劳动问题等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到后期则逐步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