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甄东霞 《青年记者》2016,(30):74-75
电视剧的多集容量在观众群体中自然会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关注,一段时间内由于电视剧热播而引发的社会公众对相关问题的探讨,进而构成了观众、社会、媒体三部分信息系统的联动.2015年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引发了受众、社会、媒体的信息互动,具有重要的传播学意义.在受众、社会、媒体三者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画面语言是电视纪录片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如何将纪录片纪实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需要合理选择拍摄角度,利用丰富的画面语言,表达多种纪录片情感。媒体工作者必须利用镜头、文学和声音三种不同语言,立足于人们文化精神需求角度,拍摄有深度、有含义的纪录片,扩大纪录片的影响力。本文以画面语言表现形式为基础,重点研究其在电视纪录片中的表达效果,并结合目前纪录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5.
当今国际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是,人民世世代代遗留下来的活态文化遗产,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常见的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有:传统民风民俗、文化著作、民间艺术,民间知识、文化空间等.陕北民歌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瑰宝,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今社会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承陕北民歌,从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传承,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陕北民歌艺术论》一书对陕北民歌进行全面剖析,深刻认识和了解陕北民歌的特点,进而为其传承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电视广告>教学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电视媒体的优势特色,用画面语言创意和表现,最大程度地发挥电视的视觉冲击效果,但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学生没有形成运用画面语言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多看、多评、多做的方法,训练学生画面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目的与手段的区分,从而使创意和表现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王嫣 《视听》2018,(11):60-61
在视听艺术中,语言艺术是最为奇光异彩的一抹,它的存在使得影视剧更加吸引观众目光。在热播电视剧《延禧攻略》中,人物语言的运用成功塑造了人物性格、推动了叙事的发展、深化了剧集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王宏昌 《当代传播》2011,(4):111-112
画面在电视新闻中的主要任务是体现“照相本性”,准确的画面语言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作为深度调查类栏目,《新闻调查》用可视的画面语言叙事,把具体的、可视的、典型的形象通过屏幕呈现给观众.为了增强节目的逼真感和现场感,制作者对故事情节进行了必要的真实再现.同时,其编辑创作极具艺术美感,通过准确的画面...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农村题材电视剧作为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地域风格传达着黑龙江的黑土文化之美.特殊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造就了黑龙江特有的地域文化,并滋养了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使他们养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电视剧在用影像抒写人生百态的同时,也是反映地域文化的重要因子.电视剧的艺术风格因民族、地域、社会环境的不同而逐步形成具有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地域特色电视剧,以影像的形式展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形态.电视剧《大村官》(包括《大村官Ⅰ》《大村官Ⅱ》)作为反映大学生走进农村带领农民致富的青春励志乡村剧,以轻喜剧的形式全景式地展现了大学生孙浩然到英杰村任村官,经过努力带领英杰村致富的故事.该剧用个性的人物塑造和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展现了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为了梦想而拼搏的创业历程.  相似文献   

10.
吕相征 《编辑学报》2009,21(3):282-282
总也不能忘怀一本书--<平凡的世界>,曾东拼西凑写过一篇读后感,游苏宁总编辑看后对我说:"可能你有许多感受,但语言和文字都是别人的,不生动、不感人."当时体会不深.最近拜读了他的2篇读后感<使命感与责任感完美结合的典范><社会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影响力>读后感>,收获颇多,很受触动,也促使我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绪,尽力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相似文献   

11.
申赋渔 《传媒观察》2012,(10):52-53
"非虚构"写作,最早是由美国新闻界的记者提出和发起。现在,它已成了世界文学和新闻界一个备受关注的潮流。近一两年,国内一些文学期刊更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定位,刊发了大量具有朴实原创意义的作品,将"非虚构"之于突破当前文学创作困境的作用,提升到了一个前所  相似文献   

12.
姚岚 《新闻传播》2012,(6):48-50
如今,热爱怀旧的人们依然深情地传唱着陈淑珍的《滚滚红尘》,而根据三毛最后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电影剧本拍摄的同名电影却似乎已经为人所遗忘。关于张爱玲和胡兰成,关于那风雨飘摇中的情欲纠葛,无论从人物设置、情节安排、抑或是深意注解等方面,最接近也是最贴切的依然当属这部十几年前的爱之悲曲。是因为就爱情本身的主题而言,《滚滚红尘》要表现得更为纯粹。故事的灵感,据说取自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在抗战时期与投靠日伪政权的文人胡兰成的恋情,而加以自由发挥。  相似文献   

13.
14.
洋洋三大卷百余万言的《平凡的世界》,而今已拍成电视剧,很引起一些反响。我是近来才读完此书全部的,七天,读两遍。想路遥从准备到完成,却是整整七年。平素读书,只凭感觉。感觉到要哭便哭,要笑便笑;感觉不到则是春风乱翻。读罢此书,感动过多少回却无法回想了。便来言语言语,不过形诸文字,说的依旧是感觉,不能算文论。感觉路遥在这部书里,似在构筑一个情感的天堂,善与美的天堂,因而总使人激动。然也许正是因为太美丽、太纯粹了些,掩卷之余总觉得书中缺点什么。那么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与历史叙事--对电视剧《太平天国》的文化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现代传播》2002,(6):68-70
本文试图清理电视剧《太平天国》在历史叙事中蕴涵的现时文化的诸多矛盾 ,探讨无法抗拒的全球化文化逻辑对当代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影响。以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 ,检讨中国电视剧建构的历史叙事进行艺术创造的可能性和方向 ,以及对保存中国文化传统和影视文化独立性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终于开播了。3月5日,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和代表聊起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勾起了他很多回忆,并透露"下乡时跟路遥住过一个窑洞"。《平凡的世界》,是已故作家路遥的经典之作,它既写出了一代青年的"中国梦",也是影响了几代青年的"励志书",既"叫好"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又"叫座"畅销了几十年。潘石屹更是亲自为该剧代言,说这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而我关注的则是当下年轻人的反应。我曾遇到该剧一位年轻演员,他说自己并不很喜欢原著,我也很怀疑今天的年轻人能否接受这部小说。毕竟小说的笔法相当朴实,而主人公之间的故事也过于清淡了。现在流行的是《五十度灰》这种重口味。更容易形成代沟的,是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原著写的是"文革解冻,人性复苏",是特定时代的治愈系与励志文,而今天这个时代,是"物质过剩、屌丝认命",这样的题材还能否激发读者的共鸣?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庆祥也有着与我类似的视角。他在教学中观察着90后学生对此书的反馈,而年轻人对该书的理解(比如爱情)也确实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7.
无论什么体裁、题材的电视节目,都需要语言。同样,除了语言以外,音乐、音响效果在电视节目中也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电视节目是由画面和声音两大部分构成的,而声音又包括音乐、音响效果和语言三个方面。在电视节目中处理好语言、音乐、音响效果三者的关系至关重要。首先说语言。电视节目的内容除了靠画面来表现,再就是靠解说表现,其中又包括对白。节目中的场景、人物的思想、意念、意向都要靠语言来表达。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专题片《走出大山的女人们》中就充分运用了解说和对白的效果。片头画面是一组火热的农家妇女劳作的场景,而  相似文献   

18.
世界著名摄影师格里·卡普卢金说:“摄影是我的第二语言。”的确,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或摄影专题,之所以能产生跨越国界的深远影响和超越语言的感染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摄影语言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9.
邓婕 《新闻世界》2014,(6):32-33
媒介暴力是大众媒介中的暴力内容,是媒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取十多年前风靡全国并引起巨大社会影响的电视连续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暴力内容及其传播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媒介文本中的暴力内容的正负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女报》是国内目前惟一一份面向女性、覆盖全国的综合性主流日报。“国际纵横”是《中国妇女报》的国际版块,对开一版,每月出版六个版次。经过近年的摸索和实践,《中国妇女报》的国际报道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定位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