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是有成就的,形成了他自己风格的艺术家,必然有他自己开拓、耕耘的独特的描写领域。在中国新文学史上,鲁迅以他对辛亥革命前后浙东农村生活的描写和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探索,并由此出发深刻地拷问沉默的民族灵魂而成为一代宗师;巴金主要以他对行将崩溃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索罗金2010年发表新作《暴风雪》,小说的写作传承了俄罗斯经典文学的优良传统,同时在现实的基础上加入了幻想和怪诞的元素,渗透了后现代主义的世界理念,使《暴风雪》具有跨越时空的文化特质。作家在小说中把俄罗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巧妙融合,思考了农民与知识分子之间的永恒隔膜,展现了无限的俄罗斯空间,塑造了无法被征服的暴风雪形象,并因此获得了俄罗斯"大书奖"。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挖掘作家的创作意图,并通过作品来审视作家本人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3.
陆星儿是知青作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她的小说总是在写女人的故事,不很欢愉,也不忧伤。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常是很要强的。她们没有太好的命运,没有辉煌的背景,不做粉色的梦,曲曲弯弯地生活下来并将生活下去。这很像陆星儿自己的经历。可以说,在与生命坎坷的对峙中,陆星儿是一个勇敢者,一个强者。她的坦然和达观,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期冀都似乎通过一篇《小鸟,你好》的散文,得以清晰而准确的凸显和传递。女作家陆星儿的散文《小鸟,你好》给人的突出感受是热切,鲜润,净朗。那种呼之欲出的生命诉求与张望,那种刻骨铭心的病后体验与感悟,那种从庸…  相似文献   

4.
《太阳出世》的原型思维打破了个体作品的界限,将当代青年男女的心理成熟过程纳入人类生存的总体文化系统之中,追溯并破译其中所沉埋的成年礼原型。成年礼反映了人类在以往历史进程中的集体经验,再现了人类生存的轨迹。同时,打破了文艺研究的狭小视角,重建了文学与外部世界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5.
哲学在其源头 ,并不如在现代那样高度专业化却又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在其发生期 ,哲学的智慧之光普照自然和人间。也许正因为此 ,古代哲学有其永恒的魅力。正象中国人经常追忆先秦 ,西方人喜欢以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自居。在古代希腊哲学家中 ,又以柏拉图吸引了最多的读者。所以怀特海说 :“如果为欧洲整个哲学传统的特征作一个最稳妥的概括 ,那就是 ,它不过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我们读他的名著《理想国》 ,可以发现他的理念论 (按照陈康先生的译法 ,应该叫“相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 ;他所设计的理想的国家 ,是以后西方思想…  相似文献   

6.
刘士林教授的《先验批判》(上海三联书店 ,2 0 0 1)核心是诗性智慧 ,立足点是理性机制。该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先验批判与理论创新” ,下篇“先验批判与学术转型” ,虽然只有 10万余字 ,读之却使人产生一种厚重之感。在这一专著中 ,作者客观冷静地反思当代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深刻细致地阐述了“先验批判”的缘起、现代性内涵、实践性的运用。读罢全书 ,感到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视界的融合纵观全书 ,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深厚的学术修养造就了其视界的融合。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即对当代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以大学术史为…  相似文献   

7.
康德哲学为18世纪的现象学。康德把我思的过程转换成我直观的过程,将人与宇宙论的关系,人依赖于客体思维的过程转换成了客体依赖于主体的直观而得到揭示。世界开始立于我的外直观的空间感与内直观的时间感中,主体性的对峙开始得到根本性的建立。从此世界本体是什么的前康德问题转换成:我的直观为世界立法的后康德问题。  相似文献   

8.
康德对未来形而上学的设想是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自然形而上学,一部分是道德形而上学。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实践理性批判》的研究愈发深入,其中有关自由、道德和幸福的分析极具创造性。康德为后人研究形而上学和伦理学开辟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披散着长长的黑发,宽大的衣袍罩着她瘦弱的身躯,巴掌大的苍白面孔毫无表情,缀着两粒透明的无邪夜星,轻轻回眸一瞥,潭水般的忧伤漫天散开,让你从骨子里为之悲伤!你听!那不时从天边传来的幽幽颤音梦魇般时时刻刻伴着这花样的年轻女子,伴着她莲步轻移地走过高高围墙中的小巷,伴着她柔嫩的双唇、深锁不露的笑颜,伴着她在最美好的时刻毅然断开风筝线,伴着她蒙上红盖头踏过幽深宅院的高高门槛,伴着她害怕而又倔强的眼睛为一切事物描上轮廓,伴着命运之轮无奈地转动……于是,高高的髻锁住了她的青春,宽大的衣衫缚住了她的自由。精美…  相似文献   

10.
新写实小说潮流和新纪录影像运动是一种消解“信仰”的“理性化”转向,它们把世俗生活中的事象和人物的世俗行为作为审美对象,把世俗理性对终极信仰的消解作为审美目的,这在它们各自的代表文本《单位》和《八廓南街16号》中体现得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的《圣殿》从环境、艺术技巧和结构三个维度提炼主题。环境完成了对人物品性的深度雕塑,艺术技巧刻画人物形象,独特的结构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12.
萨特尔写《辩证理性批判》一书,是为了用他的存在主义来补充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尔宣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超越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重弹马克思主义的老调。他认为左倾教条主义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削弱,所以他要还原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要用一种哲学把在历史上被取消了的人恢复起来,把主观性的因素加入现代马克思主义中去,以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任小霞 《江苏教育》2014,(17):14-15
<正>童诗创作课对学生来说,是一堂童年的游戏课,在游戏的过程中捕捉灵感,闪现智慧。一、导入话题,引发联想这个话题,常常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学习经历人手。比如在春天的时候,让学生竖起耳朵"听一听"春天的脚步,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春的脚步声;在学生的一件衣服上找到这堂课要说的一个"蝴蝶"的话题,甚至可以在学生的酒窝里引出"微笑"的主题。在二年  相似文献   

14.
夏季的午后,浓郁的树荫,一声蝉鸣,一杯香茗,手捧书卷,思绪就在淡淡的荷香中弥漫开去。此时,不妨读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唯美的文字,远去的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鲁迅儿时温馨的回忆,也有对旧时丑恶现象的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界对(《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涉及教材、教法诸多方面,就教材理论教学改革而言,目前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教材中的理论内容过于僵化教条,与文学现实发展脱节,并导致了教学中的枯燥乏味。这种对《文学概论》理论教学的认识,在理性批判层面上,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理论内容认识论上,把理论内容简单等价于教条,没有意识到文学理论既然是以“生气灌注”的艺术为客体,其理论阐释必然与艺术的审美、生气具有血脉纽带关系;二是在理论与实践关系论上,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平衡与张力关系,把文学宴跷活动堵氇干弹论之上,导致了人为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脱节。  相似文献   

16.
《东皇太一》与神农氏炎帝——兼谈《东皇太一》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皇太一》,是屈原《九歌》组诗中的第一首。这首龙头作品,在《九歌》中无疑具有诸多方面的定性定调作用。为此,历来研究者都非常重视,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遗憾的是,对这篇作品的内容和主题,特别是对“东皇太一”的认识上,一直停留在王逸的脚印上踏步,直到闻一多,提出“东皇太一”是祭祀伏羲氏之说①,才打破  相似文献   

17.
酒诗在《诗经》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以祭祀、宴饮等形式体现出尊天敬祖、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等理性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卢卡奇《理性的毁灭》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非理性主义批判的重要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从非理性主义的形成、非理性主义的思想逻辑和一般特征以及非理性主义的作用等方面,表明了自己对非理性主义的基本态度和认识,坚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9.
张文成 《现代语文》2009,(12):108-109
阅读主题解读文本会受到兴趣、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主观因素与情境、场所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积极的兴趣、需要、动机、情感、顽强的探究意志与良好的阅读情境,能促成解读判断,完善建构过程。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第三册2006年版选择了当代知名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散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相似文献   

20.
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在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间》中将视角聚焦在一名退职在家的主妇的内心世界以展示20世纪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社会对"理性"的失望。非理性就像沉寂在灵魂深处的一条潺潺得暗流,理性试图困御本能,激情和情感的企图可能最终会撕裂完整的人格。《十九号房间》篇首便点明小说的主题在于揭示"理性的失败"。本文通过对作品中出现的蛇和魔鬼及其引申的意象的细读,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原型批评的方法,力图揭示意象背后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以此凸显莱辛对西方传统理性至上思想的反思与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