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史学所形成的中古史主线和体系是在“以史为鉴”并提供政治与道德借鉴功能的理念下构建的,对建国后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主线和体系的设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社会的发展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呼吁以社会变革为中心重建中国古代史的理论框架,这也是《中国古代史》课程主线与体系得以重构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
传统史学所形成的中古史主线和体系是在"以史为鉴"并提供政治与道德借鉴功能的理念下构建的,对建国后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主线和体系的设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社会的发展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呼吁以社会变革为中心重建中国古代史的理论框架,这也是《中国古代史》课程主线与体系得以重构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3.
强化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对提升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教材现有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就如何对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教材进行开发和改革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专业基础的必修课程之一。如何使中国古代史这门传统课程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当代教育中继续保持其优势,是高校相关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围绕着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对中国古代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若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史》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历史学主干基础课,由于其时空跨度大,内容博大精深,教学设备简陋,导致课堂教学形式调调,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尝试,有利于《中国古代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组合,克服《中国古代史》的时空障碍,增强其学习的系统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系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包括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思想文化进步、科学技术发明等多方面历史的课程,知识内容涉及素质结构中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不应局限于历史学科的专业教育,而应在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新世纪的发展形势也要求我们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加强《中国古代史》课程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史》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历史学主干基础课。由于其时空跨度大,内容博大精深,教学设备简陋,导致课堂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效果差。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尝试,有利于(中国古代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组合,克服《中国古代史》的时空障碍,增强其学习的系统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郭文佳,男,汉族,1965年生,河南省新安县人,中共党员,1988年6月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6月,河南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获史学硕士学位,2004年6月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史学博士学位,2006年11月晋升为教授。郭文佳教授现为商丘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主任,商丘师院炎黄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商丘市跨世纪青年学术骨干,商丘市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商丘市钱策学会理事。郭文佳教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学效果优秀,先后讲授《史学概论》、《中国古代史》、《社会学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慨论》、《中国古代史专题》等课程。其主讲的《中国古代史》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其负责的《中国古代史》学科是学校重点学科。郭文佳教授科研成果突出,在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宋史研究方面,有高深的造诣。先后主持完成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河南省高佼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课题1项,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5项、河南省社联调研课题2项。先后在《中国农史》、《学术研究》、《史学月刊》、《求索》、《江西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史”是少数民族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最先接触到的专业主干基础课.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不高、应用能力不强,加之缺乏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欠佳.因此,我们应抓紧编写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国古代史》教材;重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尤其是文言文知识;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地方历史资源不仅形象、生动和直观,而且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梅州历史资源为中国众多的地方历史资源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中国现代史》是高校历史学专业主干课之一,积极推进地方历史资源的开发及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拓展和丰富《中国现代史》教育资源的重要方面,是加强和改进《中国现代史》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中国现代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将地方历史资源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模式,对于地方高校探索《中国现代史》教学的新路径,构建地方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历史科学社会功能,对课程内容进行挖掘、更新与整合。力图将体现时代发展、学生要求和历史科学社会功能的耳目一新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充分彰显《中国古代史》课程应有的活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文选》是高等学校历史系开设的一门基础课。这门课程历史悠久,自陈垣大师20年代在北京大学开设以来,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教学基本模式是中国古代汉籍历史名著选讲。笔者多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也基本遵守的是传统模式。1986年由兰州大学与重庆师院联合发起,35所高校协作新编忡国历史文选》教材,采用了单元制,增设了少数民族文献单元,这对本课程是一个创新。1996年由广州师院发起,有43所高校协作推出了改进型的单元制《中国历史文选》,仍保留了少数民族文献单元,可见在《中国历史文选》课程中增入这一课题的教学,取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面向本科生教育的基础主干课程,也是高等院校中文系展示古代文学教学、科研水平的良好平台。因此,全国各地高校大凡设中文系部者,皆重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或是在教材的选择编排上下功夫;或是在内容重点和难点的设置讲解上做文章;或是在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上出新意,诸如此类的方法不胜枚举,其核心就是围绕古代文学教学内容,努力寻求更为优质的教学效果。也使得《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成为精品课程之一,同时也打造了众多的古代文学优秀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中国古代史教学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忠 《历史教学问题》2009,(6):108-109,51
2009年3月28—29日.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发起和组织的“海峡两岸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学者分别来自内地14所高校和台湾4所高校.都是所在高校的中国古代史教学负责人或教学骨干。为了切实提高中国古代史教学水平.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教授们相聚一堂,共谋对策。  相似文献   

15.
传统史学所形成的中古史主线和体系是在"以史为鉴"并提供政治与道德借鉴功能的理念下构建的,时建国后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主线和体系的设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社会的发展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呼吁以社会变革为中心重建中国古代史的理论框架,这也是<中国古代史>课程主线与体系得以重构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6.
《古代小说史专题研究》,开设于1987年,当时,它是中文系的“古代文学系列选修课”之一,与《散文史研究》、《词史研究》、《戏曲史研究》等课程并列。笔者从1987年起承担《古代小说史专题研究》一课的教学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摸索中逐步明确了这一课程的思路、特点和格局,构成了关于这门课程的基本设想。兹就这一设想的大体内容,略抒己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史》课程是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作为进入大学首先开设的"源头"课程和骨干课程,其学习的态度和效果不仅关系到学生以后几年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及认可程度,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乃至全面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鉴于《中国古代史》课程  相似文献   

18.
电大学人     
曹永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1936年生,江苏省海门市人。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历史系。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科目录、魏晋南北朝史、明清史、古代北方民族史、蒙古史等近二十门课程。出版专著一部《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合著一部《蒙古民族通史》第二卷(第一作者)。在《历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蒙古史研究》及高校学报发表论文40余篇。现正主持国家《清史·驻防将军都统大臣表》的编篡工作。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许海军1957年3月生,1982年7月毕业于河…  相似文献   

19.
《西方音乐史》这门课程是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必修课程。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性支柱。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助于拓宽教学思路,简化教学难点,更加形象生动的介绍史类课程。  相似文献   

20.
教授风采     
邱少平,男,1963年出生,湖南省沅江市人,中共党员,历史学教授,湖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98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1997年以来,先后担任益阳师专历史系主任、政史系主任、湖南城市学院政法系主任,现任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邱少平教授在教学方面,主要担任了中国古代史、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教学工作。此外还担任了中国通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出版了专著《魏晋名士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平民礼仪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