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打破了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络的壁垒,具有媒介融合时代的典型特征。本文从传播过程论视角审视微博在传播两极、内容、渠道和效果上的媒介融合意义,借以寻求传统媒体与微博的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杨婕 《视听》2021,(2):176-178
随着互联网普及以及媒介技术的成熟,感官媒介得以在城市中出现,当今的城市也逐步媒介化.城市经由媒介传达出独特的形象与气质,人则藉由媒介更深度地参与到了城市活动之中.本文对感官城市运行的逻辑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要平衡好工具属性和价值理性,约束好权力资本对媒体的介入,实现感官城市构建实践对城市文明建设的促进.  相似文献   

3.
朱智徐 《新闻世界》2013,(10):244-245
现代社会,公众需要公共空间来讨论公共事务、思考和交流,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这种需要,有利于现代社会公共空间的建构。但是,微博也不是万能的,它的优势和特点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体现在对公共空间的消解。  相似文献   

4.
5.
作为媒介的城市:传播意义再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玮 《新闻大学》2012,(2):41-47
“如果说城市就是媒介,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奇怪” (佐藤卓己,2004:24)?一位学者在撰写现代传媒史时如此发问.这个说法之所以可能让传播学者感觉奇怪,是因为它打破了我们对于传播和媒介的惯常理解.关于媒介,我们的关注点较多地落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专业的大众媒介上,这又与我们常常将传播理解为这些大众媒介的信息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记忆的研究在国内的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和文学等学术领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以集体记忆、社会记忆、文化记忆、交流记忆等理论概念为主题的研究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新热点.2019年,关于集体记忆的研究在CNKI中文文献数据库中达889篇,年发表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主题涉及文化记忆与民族认同、仪式与集体记忆、媒...  相似文献   

7.
论文运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方法,对百度新闻在2011至2013年四年间关于"农民工讨薪"的报道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旨在探究媒介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建构方式。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媒介通过将冲突议题转化为政绩议题和戏剧议题,达到淡化社会矛盾的目的;讨薪农民工的媒介形象相当薄弱模糊,与该群体的历史定位及现实境况具有高关联度。  相似文献   

8.
周娟 《当代传播》2012,(1):52-54
拟态消费环境的视角整合了多重媒介环境中消费信息的传播现实。媒介拟态消费环境意义的建构,不仅来自消费信息内容,信息形式本身就传达着意义,其意义建构机制包括消费的风格化、消费信息型构中意义的选择与重组机制,消费信息配置中的互文机制和"副本"的"构成化"方式。  相似文献   

9.
微博在诞生之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作为新兴媒介,微博自身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如监管政策、信息把关以及盈利模式等。本文针对微博所处的媒介行业制度与法规政策环境、行业生态环境、受众环境和广告资源环境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1日,因为暴雪,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部分航班的乘客被困在机舱,李开复在现场利用笔记本和手机上网,向新浪微博发布了事件的进展过程.16个小时内,李开复共发表了12条微博,留言超过了1914条.这印证了一个预言:在微博时代,第一个赶到现场的可能不再是记者,而是那些随时随地记录的人.  相似文献   

11.
微博时代的媒介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维 《青年记者》2010,(10):70-71
2009年11月1日,因为暴雪,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部分航班的乘客被困在机舱,李开复在现场利用笔记本和手机上网,向新浪微博发布了事件的进展过程。16个小时内,李开复共发表了12条微博,留言超过了1914条。这印证了一个预言:在微博时代,第一个赶到现场的可能不再是记者,而是那些随时随地记录的人。  相似文献   

12.
崔赫 《传媒》2023,(20):35-37
作为电影修辞学的声音符号在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中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贾樟柯之所以选择运用这些电影音乐既是因为其具有流行音乐史意义,又是因为这些声音符号是贾樟柯电影美学的补充,在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强化纪录风格、营造怀旧氛围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故乡三部曲”中,音乐和电影实现了美学和思想的视听互洽,并具有文化认同和文化批判双重媒介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宗旨、组织管理、运行体制、功能界定等始终与我们的国情密切相关,"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进程的实质是在我国特殊体制范围内,结合与依托我国媒介运营宗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3,(24):33-38
全球信息传播语境对两岸新闻交流产生了新的重要影响。本文将两岸资讯一体化的探讨置于建构媒介社区的脱域机制下,历时勾画与阐析了三种新闻交流的方式,即:通过新闻互报建构"两岸想象",通过新闻互访建构"两岸体验",以及通过互联网时代媒介社区的建构并互动两岸想象与体验的实践探索,以有效推进两岸多维深度的交流,从而增进两岸互信及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微博应作为档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网络交流平台,微博因编辑简便、传播迅速等特点,广受青睐。本文从档案本身出发,分析微博的档案属性,最后得出部分微博可以作为一种档案资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石俊 《青年记者》2021,(22):20-21
互联网正在重建个体、社会、媒介之间的连接方式与关系结构,为我们重新理解文化产品带来了新的语境。作为媒介的文化产品其具体作用机制表现为三个方面:为个体认识"地方"搭建桥梁,触发消费者情感认同和推进文化话语权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微博话语的失范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本文分析了微博话语失范的内外在原因,认为规范其话语秩序应采取以下措施:政府机构加强立法,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主流媒体的报道时效,加强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议程互动;微博服务网站完善的自净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鼓励民间机构和社会团体参与管理;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这仪种式"的仪电式视",直而播,"仪它式首"先因要为邀电请视人的们介来入参而与转变成"媒介仪式"。何谓"媒介仪式?本文借用有关媒介仪式的表述,并做恰当的修改,认为媒介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公众话语表达和话语权实现的相对宽松的平台,微博对公众话语权的建构要基于普通用户和意见领袖用户两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微博维权颇有成效,但也遭遇了普通受众力量微弱与该平台谣言、虚假信息滋生的问题。有效构建公众话语权,还有赖于普通受众能明确微博信息的传播特点,提升微博素养;媒体能主动参与微博,打造微博公共交流平台;政府能与公众坦诚交流,借力微博疏通官民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20.
在地方电视媒介品牌化运营过程中,以湖南卫视为首的一批卫视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但更多的电视媒介对品牌理解不到位,导致品牌运营惨淡,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品牌创建的谬误。本文试从品牌内在定位和外在形象塑造两方面重新梳理品牌创建方法,并结合实践提出品牌的动态化、常态化创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