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以来,凝聚态物理学取得了巨大进展,研究对象日益扩展,更为复杂。一方面传统的固体物理各个分支如金属物理、半导体物理、磁学、低温物理和电介质物理等的研究更深入,各分支之间的联系更趋密切;另一方面许多新的分支不断涌现,如强关联电子体系物理学、无序体系物理学、准晶物理学、介观物理等。从而使凝聚态物理学成为当前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并且,由于凝聚态物理的基础性研究往往与实际的技术应用有着紧密的联系,凝聚态物理学的成果是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在当今世界的高新科技领域起着关键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物理学和核科学四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物理学和核科学都是研究物质世界中各种物理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客观世界中的物质存在着诸如原子分子、凝聚态、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等不同层次的结构,由此便有着不同层次的物理问题.原子分子层次和凝聚态层次中的物理问题属于物理学(包括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基础光学、原子分子物理、波谱学和声学等分支)的研究范围,原子核层次和基本粒子  相似文献   

3.
专家简介:闫亚军,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青年研究员。2008年7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学士学位;2013年6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4.
凝聚态物理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物理学界从业人数最多、对人类文明贡献最大的学科之一。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凝聚态结构与性质重点实验室原主任陈长乐便是众多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科研学者中的一员。多年来,他一直孜孜不倦地奋战在这条专业道路上.对学科、对祖国有所贡献是他最大的动力与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凝聚态物理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物理学界从业人数最多、对人类文明贡献最大的学科之一。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凝聚态结构与性质重点实验室原主任陈长乐便是众多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科研学者中的一员。多年来,他一直孜孜不倦地奋战在这条专业道路上,对学科、对祖国有所贡献是他最大的动力与目标。  相似文献   

6.
红外光电子学是在红外光电技术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学科,其发展与半导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微电子学以及光学等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科学院长期将红外光电子学作为重要发展领域予以支持,在任务带学科的模式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文中还对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3):308-316
揭示了非线性周期系统中能隙孤子和布洛赫波的对应关系周期系统是物理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室研究员吴飙和博士生张永平揭示了一维非线性周期系统中这两种性质  相似文献   

8.
从液晶生物膜理论展望软凝聚态物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凝聚态物理是90年代物理学的前沿,具有跨学科的特性,涉及到生物、化学乃至纯粹数学。本文以液晶生物膜理论为例,阐述这个学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从本世纪初以来,物理学一直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龙头,物理学不但带来了许多概念上的重大突破,也为近代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物理学的最基础问题当然是基本粒子和基本作用力的统一.但是目前理论感兴趣的能量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验所能及的能量,所以今后粒子物理中理论与实验分离的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在低能量的物理中,如凝聚态物理、原子物理和生物物理,虽然从传统的观点看  相似文献   

10.
凝聚态物理研究固体、液体、液晶、玻璃态和其他非晶态物质的性质,包括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质.所研究的对象按照性质分类可以是金属、半导体、超导体、电介质、磁性物质等.凝聚态物理是固体物理向前发展把液体等包括进来的结果,它并不是简单地对这许多物质的各种性质的研究的总和,而是把物理学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应用到由大量的(10~(23))原子、分子以相当强的作用(~0.1—10ev/原子)结合而成的凝聚态物质。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建设了研究微观和宏观物理学的大科学工程,研究凝聚态、声、光等物理学主要分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开放实验室等。前者主要包括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合肥同步辐射、合肥托克马克装置、中国环流一号、强激光12号装置、北京串列加速器、陕西长波授时台、河北兴隆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北京太阳磁场望远镜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超导、磁学、超晶格等;开放实验室主要包括非线性连续介质  相似文献   

12.
杨振宁  (ChenNingYang) 美国物理学家。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 1 92 2年出生于中国安徽合肥。 1 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1 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 1 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 949年后历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 1 986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杨振宁教授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进行了长期创造性研究 ,取得了许多杰出成就 ,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性的贡献。( 1 ) 5 0…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信息》2014,(2):19-19
正他说,"物理,太奇妙了",从此,物理学成为了他付毕生之精力孜孜追求的事业;他说,"天助自助者",于是,多项物理学课题的攻克和百余篇学术论文的发表奠定了他在统计物理、低维凝聚态物理和有机光电子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他说,"教了几十年书,不上课反而慌了",所以,在物理学课堂至今仍活跃着一个75岁精神矍铄的身影;他说,"爱学生是很正常的事,千万不要拔高",然而,学生却写出"长河流月丹心炽,水心云影两袖清"的诗句称颂他们心目中的好导师。他,就是201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孙鑫。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5,(14)
新型的碳元素材料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优秀的物理性质,已经成为了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正在对石墨烯的衍生物越来越产生兴趣。本文除了介绍了石墨烯的基本特性和应用研究外,还介绍了两种具有应用潜力的石墨烯衍生物——石墨烷和石墨炔的物理性质,以及其可能超越石墨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余海若 《今日科苑》2007,(19):78-81
苏联人朗道1937年代创立了液氦的超流动性理论:对液氦在2k下为什么具超流性作了理论说明,认为液体氦只存在一种流体,只不过这种液体的性质在不同温度时是不同的。他的理论奠定了凝聚态物理学的基础,开创了凝聚态物质的研制工作,也为超导研究指明方向,获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人安德森、范弗莱克与英国人莫特因对磁性和无序系统的电子结构的基础研究成果,获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安德森和范弗莱克创造了抗磁性、顺磁性材料,用于制造电脑上的电子开关和存储器;莫特则研制成非金属固体磁性材料,广泛用于磁带录像器、电脑和太阳能转换器中。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的产生,凝聚态物理在当今世界的高新科技领域越来越起着关键性的不可替代作用,在我国更有一批优秀的科研人员在这一领域苦心钻研、默默付出,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的姚道新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位。姚道新教授于浙江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具有多年的海外教育科研经历,2003年至2007年曾在美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和通讯是电子信息技术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最新一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超过每秒一亿次.最新研制开发的磁光存储器、BLOOH线存储器和垂直磁纪录正应用于新一代计算机上.如微波的和光的隔离器、环行器等旋磁器件和磁光器件也分别在现代的卫星通讯和光通讯中得到广泛应用.而这些推动信息技术变革和发展的磁光存储器、旋磁器件等的研制开发无一不根植于磁学、凝聚态物理学、电子学等物理学分支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超导电子论是超导物理学、低温物理学和无线电电子学相结合的产物.迄今为止,已发现许多超导体结构都具有约瑟夫森效应,称此结构为约瑟夫森结.约瑟夫森结可以构成混频器和相干辐射源,应用在核潜艇的低频通讯、导航和探测敌人潜艇活动中,将推动军事通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微型化发展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王辉 《科学中国人》2006,(12):88-88
作为物理领域的专家,二十多年来,郭胜利教授一直从事物理教学与凝聚态物理——光信息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骄人成绩。凝聚态是指物质固态和液态的统称,在地球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除了阳光和空气,其余都是以凝聚态的形式存在,这足以看出研究凝聚态物理对人类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各国正致力于本世纪末科学技术发展的冲刺,并对下一世纪的学科发展进行展望与探索。物理学的发展一方面沿着自身传统的领域向前推进,同时也与化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相互交叉形成新的学科。以凝聚态物理为例,在传统的固体物理之外,最近几年又诞生一门新的学科——软体物理,这门学科在美国被称为复杂流体。  相似文献   

20.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22,(24):6-7
生物大分子凝聚态调控细胞命运可塑性国外学者在解析家族性直肠癌基因A P C突变体功能易感性时发现了APC的重要调控蛋白EB1。但是,EB1如何招募众多的APC类蛋白(人类基因组显示约有1000种含SxIP基序蛋白)与动态变化的β-微管蛋白结合,一直是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与分子病理学未解答的问题。对相关问题开展研究,中国科研团队取得了重要突破。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2月20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