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186-187
上海光机所李儒新研究员承担的“强场超快科学前沿交叉研究”项目,于近期通过验收。该项目取得的研究进展与成果主要是:(1)在强场超快激光物理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方面。首次在实验上采用位相延迟优化的双色场驱动,演示了同时得到加宽和增强的高次谐波超连续谱发射,提出了脉冲宽度和强度可调的阿秒脉冲产生新原理;利用近年建成的飞秒拍瓦级激光装置,成功开展了超强超短激光与高密度、大尺寸异核氘代甲烷团簇的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历经 30余年建设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 )已发展成以现代光学为主导方向 ,以探索重大基础前沿 ,发展大型激光工程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应用为重点 ,以高技术创新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科研基地型研究所。该所不仅建成了国内仅有、国际上也为数不多的系列大型高功率激光装置和用于激光分离同位素的激光与光学综合系统 ,而且在利用各种量级的强激光装置进行相关高技术与交叉学科领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方面、信息光学与量子光学方面 ,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 ,在新型高性能激光元器件、激光与光电…  相似文献   

3.
超强超短激光的出现与迅猛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极端物理条件与全新实验手段。激光脉冲峰值功率达到拍瓦(即PW,1015W,千万亿瓦)、脉冲宽度达到数十飞秒级(即fs,10-15s,千万亿分之一秒)的超强超短激光,被认为是人类已知的最亮光源,能在实验室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超高能量密度、超强电磁场和超快时间尺度综合性极端物理条件,在原子分子物理、化学、材料科学、阿秒科学、等离子体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粒子物理、医学与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是国际科技竞争重大前沿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宣布,他们在一台不到10平方米的光学平台上,在1000万亿分之35秒(35飞秒)的超短瞬间,获得15×1012瓦(15太瓦)强度的电力,该强度相当于全世界所有电网功率总量的数倍。中科院院士、上海光机所所长徐至展表示,超强超短激光系统是当今最新科学技术前沿之一,它以小型化、台式化和高重复频率为特征,为未来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提供崭新的实验手段。另据了解,自然界中类似的极端物理条件,只有在核爆中心、恒星内部以及黑洞边缘才能找到。在实验室中用人工手段获得这种条件,意味着人类…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6):663-663
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徐至展院士、程亚研究员,武汉物理与数学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柳晓军研究员,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所陈京副研究员等合作,利用该重点实验室新近建成的可调谐中红外波段的超强超短激光平台,开展了强场原子阈上电离的实验与理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艳 《科学中国人》2006,(11):63-63
激光12号实验装置(神光装置)是建立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的一台大型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于1987年通过国家级鉴定。它的输出功率高达1012瓦(TW)量级,并配有物理实验靶室及全套诊断测量设备,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国内规模最大的激光系统。它的建成为进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于 1 999年 7月 5日正式成立 ,该所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党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 ,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长春物理研究所整合的基础上组建而成。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是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战略目标 成为相关领域内代表国家水平的研究基地。基础研究部分和应用基础研究部分要不断取得既有前瞻性和自主知识产权 ,又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创新成果 ,达到国际水平 ;工程技术研究部分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任务 ,为国家战略性需求提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光…  相似文献   

8.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以瞬态光学的理论与技术为方向,开展超短光脉冲产生、放大、压缩机理与技术研究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快过程研究,开展瞬态光学技术测试设备研制及在科研生产中的推广应用。近期研究重点是:超短脉冲产生、放大、压缩、测量的新原理新技术,全固体激光技术及半导体激光和光纤激光技术;红外、紫外及X-Ray皮秒、飞秒测量技术,变象管技术,非线性技术,高速激光全息计量技术(PS,FS);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快过程研究,光合作用机理,半导体材料及各种光功能材料的非线…  相似文献   

9.
信息光电子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引人注目、最有活力的产业之一。研究新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光学技术,对于发展我国的信息光电子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微光学器件及应用是信息光电子产业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微电子的快速进步,以及飞秒激光的迅速进展,为新的信息光电子技术提供了发展空间,是目前重要的前沿学科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2023年4月20日,“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正式公布,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辉领衔的研究成果赫然在列。依托于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又名“羲和激光装置”“SULF”),他们在首轮磨合实验中利用SULF-10PW激光轰击微米金属靶,在靶后法线鞘层加速机制下获得了截止能量达62.5MeV的质子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18(4):306-306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是由原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固体物理研究所及合肥分院整合而成,是中国科学院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主要研究方向等离子体物理与磁约束核聚变,大气光学,纳米科技与材料物理,环境光学与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强磁场科学与技术,离子束生物工程,应用激光技术,低温超导磁体和电力节能应用。机构设置设有20多个实验室,包括中国科学院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通用光学辐射定标与表征技术创新实验室、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纳米材料工程研…  相似文献   

12.
信息物理     
正我国首次利用激光产生反物质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沈百飞等利用超强超短激光,成功产生超快正电子源,这一发现将在材料的无损探测、激光驱动正负电子对撞机、癌症诊断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该研究发表于《等离子体物理》。飞秒拍瓦激光装置和高压气体靶相互作用后产生大量高能电子,高能电子和高Z材料靶相互作用,由韧制辐射机制产生高强度伽马射线;伽马射线再和  相似文献   

13.
<正>激光的问世,可以说是上个世纪最耀眼的发明——古老的光学科学与光学技术自它获得了新生,人类探索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方式变得前所未有的主动。而近年来,蕴含着更大能量和更多秘密的飞秒激光,正在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占领高能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从空气激光到人工降雨,从大气污染检测到光频率转换……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瞩目。"想要更好地利用飞秒激光,必须首先掌握它的基本物理特性。"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郝作强如是说。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高温超导研究的迅速发展 ,国家计委于 1 987年批准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建立国家超导实验室。 1 988年开始筹建 ,1 991年 4月实验室通过验收 ,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 ,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 2 0 0 0年在国家计委和科技部验收中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 超导体新材料 ,新合成工艺的探索和研究 ,高温超导体物理性质和与高温超导电性机理相关的实验及理论问题研究 ,高温超导薄膜及器件的物理研究及其它相关材料、相关物理问题的交叉学科研究 ,解决超导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推动超导技术向产业部门转移。研究项目 近 5…  相似文献   

15.
激光曾被视为神秘之光,并已被人类广泛使用。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种更为奇特的光飞秒激光。飞秒激光是一门研究如何获取和应用短至10-15秒(飞秒)光脉冲的精密科学技术,它是目前人类在实验室所能获取的最短脉冲。飞秒激光可以研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中原子电子的运动,是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同时它又可产生如太阳中心的电磁场,是实现核聚变、宇宙演化、新一代加速器等大科学工程的尖端高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5):578-578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徐至展、李儒新研究组首次利用电离注入的全光驱动双尾波场级联电子加速器方案,成功实现了电子注入与电子加速的两个基本物理过程的分离与控制,实验获得了能量近GeV的准单能电子束和187GV/m的超高加速梯度等突破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泌尿外科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在“十一五”建设期间,实验室面积由2500平方米增加到4500平方米,已建成国内同专业一流实验室。实验室设有肿瘤免疫学、前列腺疾病、性激素与疾病(国际合作研究室)、基因工程/肿瘤分子遗传学、生物医学工程等11个研究室。建有局部达到百级的5个净化室和达到SPF级别的动物饲养、动物实验完备系统的300平方米动物中心。  相似文献   

18.
<正>物理所国际合作实现中红外波段高平均功率近周期飞秒激光脉冲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魏志义研究组一直致力于超快激光的研究,最近该研究组进一步与德国及西班牙等国的科学家合作,利用100 MHz重复频率的高平均功率薄片飞秒Yb:YAG激光作为驱动激光、LGS作为非线性差频晶体,成功产生了平均功率0.1 W、脉冲宽度66 fs、波长覆盖6.8—16.4μm波段的中红外飞秒激光,第一次从该波段得到了高平均功率、高重复频率的相干辐射。该结果不仅比目前这一波段最新光学频率梳的单个梳齿平均功率高2—3个量级,而且在11.5μm波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1):107-117
飞秒超快激光法制备超小尺寸银纳米孔取得进展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赵继民研究组与孟胜研究员合作采用飞秒超快激光法制备银纳米结构,细致分析了实验中观察到的超小银纳米孔形成的微观物理机制,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构造了纳米孔形成的分子层次模型,揭示了其中包覆剂分子如何起到关键作用;并与杨槐馨、徐红星研究员等合作,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表征和探索,制  相似文献   

20.
强场物理研究取得新进展强场物理研究是目前国际前沿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领域,物理研究所L05组利用自己研制的激光装置和诊断设备,近年来在强场物理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该组目前已在PhysicalReviewLetters上连续发表论文5篇,在PhysicalReview和PhysicsofPlasma等上发表40余篇,引起了国际学术界极大地兴趣。最近,该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太赫兹(THz)辐射是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辐射频率在1012赫兹附近的一种电磁辐射,在物理、材料、生物、信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基于激光与固体材料作用产生的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