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同时又具主观性对联系的二律背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而意识的能动性则是指人们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充分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本文想就此问题谈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有无客观的规律,是我们在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上所遇到的挑战.要确立社会规律客观性的观点,关键问题在于说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活动的介入,人的意志、自由等与社会规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实现了人类在社会规律问题上的革命性变革.社会规律是社会主体运动的规律,不是社会主体主观的规律,它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客观依据,不以主体意志及其活动为转移,对它有一个主体认识和把握的过程.社会主体揭示社会客观规律,必须注意认识过程中的无限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4.
朱荣英 《天中学刊》1999,14(6):24-25
对价值客观性的理解,不仅取决于对价值客体及其要素的客观性的理解,更重要地还取决于对价值主体及其要素的客观性的理解,这是由于主体的客观性不仅是价值客观性的前提或基础,而且是承载价值客观性的最终形式。从价值观念的确立、主体的内在结构、内在本性、主体的本质力量四个方面来看,价值主体具有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的客观规定性即主体内在要素的实存性、主体生存发展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规律作为本质的联系是关涉物的根本性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契合和统一。这种契合和统一,都是世界普遍联系的统一性、和谐一致性,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具有普遍性的形式表现。换句话说,规律客观性的根据就在于世界所固的普遍联系的统一性、和谐一致性。尽管有的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来实现的,但一切规律存在的根据都是客观,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反而决定人的意志,制约和规定着人的活动。也就是说,人必须按规律办事。当然,人在实践中可以创造性地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6.
浅析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改革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重组。虽然我们身边不缺乏条件性课程资源,但缺乏发现的慧眼,以至于资源被埋没、闲置和浪费。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条件性课程资源,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校内人力资源推行校本培训,物质资源实施开放管理;校外人方资源组建队伍搭桥梁,物质资源建立教育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写道“我的观点是: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有规律的客观过程,从而在人类社会领域内创立了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同时,它也没有抹煞或贬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及其活动的作用和意义,为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确立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宪法解释必须维护宪法权威,因此宪法解释必须具有客观性。社会科学意义上的"客观性"可以分为三种观点:客体意义上的客观性;主体意义上的客观性;主客体统一意义上的客观性。宪法解释的客观性是指最后一种意义上的客观性。宪法解释的客观性是一种价值诉求,宪法解释的客观性反对的是"主观恣意",宪法解释的客观性不同于解释对象的客观性与解释方法的客观性,宪法解释的客观性可以维护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9.
美国总统的“零年”因素的故事在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时,美国一个名叫威靡·奥斯卡·约翰逊的人写了一部小说,书名叫《零因子》。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某人发现了一条“规律”:自从1840年以来,凡是在末位数为零的那年当选的美国总统都不能活着离任,不是病死,就是遇刺。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从逻辑规律的存在、产生和发展及其客观基础等方面,论述了逻辑规律的客观性和主体性。作者认为,逻辑规律决非是事物本身的规律,只有正确看待逻辑规律与事物规律的关系,才能把逻辑学与哲学的研究对象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教师们:前面我们已经谈过,世界是无限的物质及其不息的运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极其复杂的现象,都是由物质决定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不仅春去夏来,花开花落等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就是人类社会那种由低级发展到高级,我国社会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等复杂现象,同样也是有规律的。如果我们仅仅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而又否认物质运动的规律性,那么还会成为不可知论的,因为如果否认这种规律性,就会把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看作杂乱无章,互不联系的偶然堆积,这样不但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将会走向那里去的问题无法正确回答,甚至连春去夏来的简单自然现象也成为不可知的了。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主体性不否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历史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第一性的,因而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也不否定历史主体的选择性。选择性是主体性的集中表现。历史过程是由主体的选择构成的,历史规律是通过主体的选择实现的。历史过程是历史规律的决定性与主体的能动的选择性的统一;主体性的实质是主体以自身的根据对自身活动的自觉的选择这样一种性质。坚持主体性原则就是坚持主全的  相似文献   

14.
15.
一年来,我国学术界围绕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问题开展了一场大讨论。事实证明,进行这样的讨论,对于肃清极左路线影响,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和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是想就社会生产目的的发展规律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社会生产目的的客观性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表明,在各种社会形态里,社会生产的目的都有质的规定性。社会制度不同,社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有无客观的规律,是我们在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上所遇到的挑战。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说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活动的介入,即对社会规律的价值论思考,从这一思考中我们可以得出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又有其特殊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常识。但是,长期以来,“唯意志论”横行,特别是林彪、“四人帮”和康生一伙,利用他们篡夺的权力,以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搞乱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使国民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自觉地按经济规律办事,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很深,还没有完全肃清。因此,正确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特殊性,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问题是当代哲学和人文科学最为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近年来关于主体性问题的探讨,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史学等诸多学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起到了很大的观念启迪作用.然而,在讨论中也出现了两种从不同的极端曲解主体性的倾向:其一是将主体性与客观性根本对立起来,把主体性看作是唯心主义的同义词和专利;其二是将主体性绝对化,把主体性无限地夸大、抽象地发展.如何科学地理解主体性?客观的历史是否排除主体性?主体性与历史客观性是否根本对立?在客观的历史过程中如何充分地发挥主体性?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性研究,作出科学的阐述,不仅对于哲学和史学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村教师缺乏对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学科教学法、教育研究等条件性知识的关注,这制约着农村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原因是农村教师在职前教育中接受的条件性知识课程不足,在职学习渠道不畅,造成农村教师的条件性知识的缺失。因此,要通过在职培训与学习,参与教育研究等来重构农村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体系,促进农村教师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转变教育观念,进而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的条件性是真理的重要属性之一。真理的产生、确证、发展及其运用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并受特定条件的制约 ,一切以条件为转移。深入探究和正确把握真理的条件性 ,有助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