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利莹 《湖南教育》2005,(21):38-38
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要立意深刻,文从字顺,还应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文采。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而写作中最让人头疼的便是写出的语言“干巴巴”,不生动、不形象,没有文采。如何使语言具体、形象,笔者认为一种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巧用比喻修辞手法。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并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人们常见的事物或具体的形象来描绘所要表现的抽象、深奥的事物与道理。比喻一般分明喻、暗喻等。它一般由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2.
一、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要把握语文课程的标准,首先要“语文”二字所涵括的基本内容。叶圣陶有这样一段“权威”的解释:“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叶圣陶把“文”理解为“文章  相似文献   

3.
课堂过程描述一进教室,我就对学生说:“今天我们上作文课。”话音刚落,就听见有学生悄悄地发牢骚:“真没劲,又是作文。”我微微一笑:“不过,不是写作文,而是评作文,评作家的文章。看看作家的文章有何优点和你认为的不足。”也许是没有写作的压力,课堂开始有些生气了,我顺势说:“就评我们手头都有的严文井的《给匆忙走路的人》,但是在讲评前,我想先问问大家,高考优秀作文应具备哪些条件?”这问题不难,学生很快就回答出:要有好的语言、典型的材料、精美的构思。于是我便让学生开始品评这篇文章的语言,学生积极响应。品析“一条溪水从孕育它的…  相似文献   

4.
聆听安静     
作者说:“我无法逃离这喧嚣,又没有勇气割去双耳(我还要戴眼镜)。”/老师评:“文章通篇运用通感,语言有一种轻灵、极致的美感。”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孔子曰:“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这大方之家的论断,有一个共同点:语言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修辞学”的深入研究,修辞格的大量出现,再度证明语言的魅力四射。人们常从各个角度对文章设喻:视结构如骨架,喻思想为灵魂,比材料作血肉……把文章看成有生命的东西。的确,文章是有生命的,而这生命是语言细胞分裂与分化的结果,其基因的变异促就了不同文章生命个体(不同体裁的文章)的形成。因此,主旨的深刻、意蕴的丰厚、思想的独到、思维的创新乃至艺术的建…  相似文献   

6.
当前学生作文 ,语言贫乏枯燥 ,千篇一律 ,毫无动人之处 ,如写眼睛都是“炯炯有神” ,写脸蛋统一“红苹果似的” ,使文章流于形式 ,文章的内涵韵味更无从谈起 ,甚至感到无话可说。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探索与总结出一套作文语言创新之法 ,可有效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一、精用课文语言 ,推陈出新我们所学的文章 ,大多都是文学精品 ,有许多值得我们学生在写作中模仿的地方 ,这种模仿带有较明显的原文痕迹 ,可以为作文增添不少亮点、看点。有位同学在作文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 :“你说的不就是那个老毒物吗…  相似文献   

7.
《腊八粥》一文中孩子们说煮腊八粥是为了纪念周总理,这点触及了作者的心思,文章最后写道:“我没有说什么,含着泪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这是文章感情的高潮。这一“无声”的结尾,胜过许多有声的语言,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可有位教师教到这里问学生:如果作者“说”,会说什么?课堂出现了冷场。有两个学生勉强说:“你们纪念周总理是对的。”  相似文献   

8.
语言美是形成文章整体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所以历来文章名家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改提炼,并称之为“炼字”。古人对此有许多精到的见解。南朝梁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熔裁》中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从而道出了文章语言提炼的一种境界。南朝诗人戴复古  相似文献   

9.
掌握一门语言,就应具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往往能够较快地提高听、说的能力,而读的能力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具备。首先需要掌握基本词汇,其次要较全面掌握该语言的语法结构,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对常用成语、熟语、谚语等理解,才能较通顺地读懂文章。而只有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才能学会使用语言撰写文章,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较高的要求:书写。可以说,“读”在语言学习中,处于一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文章的语言必须有鲜活的生命力,使读者从语言中能观看“景”、识别“人”、感受“情”、领悟“意”。除此之外,文章的语言还必须讲求“文采”。记得某省语文高考阅卷组的一位组长曾经说过:“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因此,作文一定要锤炼语言,使文章流光溢彩。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强调:“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严羽在《沧浪…  相似文献   

11.
王贵兴 《阅读与鉴赏》2009,(8):56-56,13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需要具备深刻的主题、新颖的题材、创新的结构,还有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语言优美靓丽,文章文采飞扬。讲究文采是美化作文语言的“不二法门”.是做好考场作文的制胜宝典.也是我国悠久辉煌的文学之优良传统。孔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缺少文采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流传也不会久远。刘勰说:“文温以丽,可谓乎一字千金。”除了强调文章要惜墨如金。唯陈言以去之处,还应讲究词藻和语言的优美。使得文章得于柔和之美。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语文自从将小学“国语”和中学“国文”统而一之称为“语文”开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对语文持有自己的观点,并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有人说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学课:语文=语言+文学;有人说语文课是语言文章课:语文=语言+文章;也有人说语文是语言文字课:语文=语言+文字;传统的语文定义认为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总和。这些定义都有各自的特点,但也有各自无法克服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写作文也是一种“作秀”,既“秀”我们的思想,也“秀”我们的语言。好的文章,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容,也要有漂亮的语言。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得太久远。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4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3项就容易办了”。新的课程标准和叶圣陶先生的精辟论述阐明了语言训练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营造语言训练环境,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呢?一、用好教材,使学生能说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感而发,能说、会说、爱…  相似文献   

15.
与学生共同品味散文的语言,有时会惊叹学生的独有的观察力。《我的空中楼阁》的语言很值得玩味,上课时让学生谈谈看法:有的说文章语言华美;有的说文章意味深长;有的说文中运用了很多整齐的美的对偶句与流畅的排比句,并且长短参差,错落有致……就在大家各抒己见的时候,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文中用了很多的‘一’!”这个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外,他们的对于语言的敏感在某些方面并不逊于老师。我的神经一下子振奋了起来,于是沿着学生的思路问学生:作者在文中到底用了多少个“一”呢?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一”呢?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学…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来比喻作文如果没有生活就不能写出好文章。可是,当前有些中学生,面对丰富的生活写成的文章也不是好作文。因为他们写的文章虚的东西太多了,实的东西太少了;概括的语言太多了,具体的语言太少了。现代作家王蒙先生说:“做文章无非是言为心声,言之有物。”喊口号式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文风不可取,要想使文章有力、感人,就必须使文章内容化虚为实,就必须有真实的叙述,有逼真的描写,有精辟的议论。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能适用的动…  相似文献   

17.
<正> 什么是“语文”?历来还是有争论的。一般认为,“语”好理解,就是语言。而争论的焦点好象在“文”怎样解释。是文字?是文学?还是文章?张志公同志为此写了一篇文章:《说“语文”》(载上海《语文学习》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文章说到这个课程的名称是全国解放前夕叶圣陶同志在华北一次教材会议上提出来的。后来,叶老的《教育书简》(中)在《教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发表了。其中第十九条说到这件事。叶老说:“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 不可偏废,故合而言之。”这就明确地肯定了“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18.
议论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就一定的问题或事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或者反驳错误观点和主张的文章。写议论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宣传某个观点,证明某个道理。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首先要有鲜明正确的论点,还要有真实准确而且充足的论据,同时,注意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说。”这话证明“写”文章和“说”文章其实是一  相似文献   

19.
一位朋友对我说:“小说的语言要求精确,尤其注意少用成语,因为这些熟语已经是僵化的老死的,由于我们应用和阅读的惯性,它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所指。”朋友的话使我在使用语言时警惕起来,记住了“精确”这个词。另一位朋友说:“语言千万不能疲软,一定要立起来,不能漏气。”“语言”和“气”是文章的血液。小说里的“气”,应是一种硬朗的、明朗的、准确的、精力充沛的气质,只有不漏“气”,这只语言的轮胎才会圆润、丰盈、并且弹性十足,因而更富有质感、动感与力量。气,是语言不疲软的主要因素。我认为他说的“气”,就是让语言站起来。我在创作第…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文章的语言必须有鲜活的生命力,使读者从语言中能观看“景”,识别“人”,能感受“情”,领悟“意”。除此之外,文章的语言还必须讲究“文采”。记得某省语文高考阅卷组的一位组长曾经说过:“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得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因此,你就要学习孟子的深刻,庄子的幽默,韩非的含蓄,从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令自己的文章有韵味,呈现出“个性的美”。一句话,作文要锤炼语言,要讲究语言文字的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