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继承和发展先秦道家和其他诸子生态思想的基础上,汉代道家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生态和谐观,包括自然的和谐、人类自身的和谐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三个方面。汉代道家认为,自然界本身是天然的生态家园,天地、日月、星辰和人间万物和谐共存;人类作为万物之长,也应效仿天地自然,注重相互之间的和谐共处,形成君明臣忠、父慈子孝、六亲和睦的社会;天地自然是万物之母,人类应该努力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王俊 《教书育人》2007,(6):42-43
有效营造和谐的学校管理之境,首先需要避免两种错误的认识.一为"有序"就是和谐.以为达到了"有序"便就有了和谐."有序"虽是和谐的特征之一,但绝不可以替代和谐.因为"有序"可能过于理性,却损伤了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有效营造和谐的学校管理之境,首先需要避免两种错误的认识。一为“有序”就是和谐。以为达到了“有序”便就有了和谐。“有序”虽是和谐的特征之一,但绝  相似文献   

4.
儒学人与自然关系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之际与人物之辨构成了儒学人与自然关系论的主要问题域,形上之天与形下的天、地、人、物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差异一体的开放的自然。在价值关系上,人对天地持敬畏之心,对万物则爱之有序、用之有度。在道德实践关系上,强调成己成物、参赞天地化育,在实现自然和谐的同时也使人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在认识论上,重伦理、形上天理而轻物理,对自然物理的认识始终受制于对形上天理的体悟而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导致儒学所主张的自然和谐论处于一个比较原始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5.
李宏亮 《中国教师》2007,(10):48-49
<正>和谐校园是学校各种要素之间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而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所以文化和谐应该是和谐校园的题中之义,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6.
<正>“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记》“天人合一”的“和合”是中华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合作、结合、融合。“和合”反映了“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体现了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自然、社会、人际诸多元素之间的理想关系状态。  相似文献   

7.
法是人基于自我的正义感所做出的反自然的选择,是人类自我保存的必须,尽管它借助了有序冲突的形式,但其意义确在于人类社会的和谐。法为人类社会和谐而生,即法为人而存在,如果背离了这一原初机理,它会异化为人的强大对立面。法与社会之间的和谐问题应属一个重大命题,社会乃法之源,法乃社会之流,人—社会—法,这是一个金制的链条,任何企图拆解的念想都是虚妄。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历来备受重视的教育手段。孔子把音乐视为"中和之纪",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著名论断;荀子赋予音乐"天地之和""乐合同"的使命,其共同指向是和谐。基于长期的儿童教育工作经验,作者认为,和谐应分为个体和谐与社会和谐,而和谐的本质是"中和"。"中和"的词义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音乐而论,音乐教育活动,能够全面谐和儿童的身心发育,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情绪、思维想象力和社会化和谐能力,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童年基础。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存在的最理想状态。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这是自然主义和谐;尽心知性、与天地参这是伦理主义和谐;天人一理,天地万物一体这是人和自然的和谐;政通人和,秩序井然,这是社会的和谐。和谐也是教育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和谐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活跃而不凌乱、安静而不呆板、紧张而不压抑、愉快而不松散。塑造和谐的音乐教学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团结协作,塑造和谐共振的课堂氛围;紧张有序,塑造严谨高效的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塑造民主乐学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1.
和谐赋     
山河大地,海晏河清。神州起和谐之曲,广宇飞天籁之音。惠风拂面荡和畅之气,细雨润物含祥和之情。抚今以思昔,逸兴而遄飞。天时易遇,人和难得。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和谐者,岂非治国之圭臬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知宇宙因和谐以生,天地因和谐而成;星空因和谐以灿,日月因和谐而明;山川因和谐以秀,江河因和谐而清;草木因和谐以生长,百花因和谐而芳馨;自然因和谐以富饶,人类因和谐而康宁;国因和谐以昌,家因和谐而兴;科学因和谐以进,艺术因和谐而精;事业因和谐以常旺,爱情因和谐而弥新;经济因和谐以持续发展,环境因和谐而利国益民…  相似文献   

12.
一、有序和无序是辩证统一的 所谓“序”,主要是指秩序、次序。《史记&;#183;周本纪》:“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后汉书&;#183;楦帝纪》:“庶事失其序。”《易&;#183;艮》:“言有序。”引申为按次第区分、排列。《周礼&;#183;春官&;#183;肆司》:“以岁时序其祭祀。”郑玄注:“序,第次其先后大小。”嚼由此可见,有序和无序是一对关于“秩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教代会对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应当通过建设和谐校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和谐校园建设工作涉及面很广,教代会建设是其基础性工作。它是高校实现民主法制的可靠制度;是高校实现公平公正的有效机制;是增强学校活动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安定有序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臆解】天地之间的道可以言说,但世上万事万物总在运动变化,外显于物的道自然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永恒;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命名,但也没有永远不变化的静止的事物与名称。天地初始之时,世间万事万物皆无所谓名;给事物命名,缘  相似文献   

15.
蔺德文 《中国教师》2010,(Z1):249-250
<正>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和谐校园应包括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和谐的校园文化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柏拉图提出,正义必然带来和谐。他认为,正义即心灵的和谐,是个人灵魂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和谐有序;正义即阶层的和谐,是各个阶层各守其位,各司其职;正义即利益的和谐,是强者利益与弱者利益的和谐;正义即整体的和谐,是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相互协调一致的和谐。柏拉图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先哲早就提出了“天下大同“的和谐理念。孔子更是主张“和而不同“的多元和谐,老子则尤其注重“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天下大同“与“和而不同“是不同的观念,前者强调“同“,后者强调“和“;前者强调一元,后者允许多元,但反对冲突。两者都是理想状态,都不是和谐社会文化精神的内涵,因为现实中永远有冲突。和谐社会强调的是“谐而有序“,所以,创建和谐社会的文化精神需要依靠传统资源,但传统资源不是主要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易经》以乾坤卦始,万物始生,生生不息。《易经》以未济卦终,周而复始,无尽无穷。大千世界在变,人类社会在变。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我们研究《易经》,既要研究矛盾,又要研究平衡,以利于对万事万物的理解有度、有序、和谐、平衡。乾坤要和谐,天地要平衡。自然生态平衡,万物正常生存。国家收支平衡,社会才能稳定。内脏气血平衡,身体才会健康。天地有病,则海啸、地震。国家有病,则饥荒、战乱。人体有病,则衰弱、萎缩。人类是天地造就的精英,是高深莫测的艺术,是无法破解的艺…  相似文献   

19.
《史记·周本纪》:“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序,就是秩序、次序。古人早就从天地运行的规律认识到做事要讲究一定顺序的道理。阅读教学也要有序,有序才能有效、高效。有序的阅读教学,首先是落实学段目标的教学。一、学段目标的独立性与关联性 (一)学段目标的独立性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在朗读、默读、词句的理解、课文内容的把握、表达方式的学习等方面,各学段都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学段的独立要求。  相似文献   

20.
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安全有序、民主理性、激情包容、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校园。高校BBS自诞生以来,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优势对和谐校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目前高校BBS建设管理的一些误区使其对和谐校园建设的促进作用有限。以服务为导向的高校BBS建设符合和谐校园建设的要求,并对和谐校园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