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吴越春秋》、《越绝书》中的大禹治水神话为线索,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吴越春秋》与《越绝书》两书的材料来源基本同一;《吴越春秋》广泛地运用了先秦以来的资料,《越绝书》只是其参考书之一,不存在抄袭关系。因此《吴越春秋》具有整合之功,内容更为丰富,也更具有文学色彩。《吴越春秋》对汉代神话传说的记录,体现出政治思想对神话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两书在风物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2.
《越绝书》是一部记述古代吴越地区的重要典籍,该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异称和相关书名,如《越绝》《越绝记》《越纽录》《越记》等。其中,《越绝记》《越记》《越纪》和《越绝书》是同书异名的关系,但后两种只存在于隋以前的古籍资料中;《越绝》《越传》《越地传》《伍子胥书》为《越绝书》一部分的称谓;《富中越绝书》《越录》为误传书名;《越纽录》《越书》与《越绝书》不相关,二者为两部典籍。关于《越绝书》的书名,“越”即“国之氏”,越国的简称;“绝”字目前有三说,即“奇绝”“断绝”“记录、记载”,但由于诸多问题没有解决,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前,笔者倾向于遵从“诸说皆通”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越绝书》是一部争议颇多的古籍。流传过程中的亡佚、窜改,使该书书名问题成为了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文章从《越绝书》与《越纽录》的关系、《越绝书》与《越绝》的关系等来考证该书的书名,以求书名问题的清晰化。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对《越绝书》校勘、译注及翻译等方面的著作不少。本文以张仲清先生的《越绝书校注》为底本,以李步嘉先生《越绝书校释》为主要对校本,以张仲清先生《越绝书译注》及俞纪东先生《越绝书全译》为参校本,采用本校、对校、他校等方法,商讨里面的十点不足,以更好地明确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最早把巫咸与常熟粘连在一起,始于《越绝书》,而《越绝书》的作者袁康、吴平是东汉时人。以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进而指出:“巫咸及子贤冢皆在苏州常熟县西海虞山上,盖二子本吴人也。”而据《史记》、《尚书》及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文学史上,伍子胥的形象定位经历了先秦著作的智谋忠直—《史记》的烈丈夫—《越绝书》的知恩图报—《吴越春秋》的神化英雄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是如何由史传发展为小说的。  相似文献   

7.
《吴夫差》是“梦—占梦—验梦”这一叙述结构的典型例证。本文对《太平广记·吴夫差》与《越绝书·吴王占梦》进行比较探讨,认识到《太平广记·吴夫差》篇是《越绝书·吴王占梦》篇的藏录;“梦—占梦—验梦”这一叙述程式取代了时间因素和史实背景而成为这两篇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论语》一书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影响颇巨。《论语》的题材选择、体裁形式、文本结构、语言风格,对《语林》一书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东汉袁康、吴平所著《越绝书》,传世已久。现存最早刊本为明刻本,有明正德四年刘恒仿宋刻本(正德本)、明嘉靖二十四年孔天允仿宋刻本(孔本)、明嘉靖二十六年陈垲刻本(陈本)、明嘉靖三十三年张佳胤双柏堂刻本(双柏堂本)、明万历吴琯刻《古今逸史》本(吴本)、明万历二十年何镗刻《汉魏丛书》本(汉魏本);清代的《越绝书》刻本大多收入丛书之中,主要有清乾隆五十六年王谟《增订汉魏丛书》本、光绪四年钱培名《小万卷楼丛书》本等;民国以后,又有《龙溪精舍丛书》本以及《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等本;建国以后,浙江图书馆馆长张宗祥参照此书各种版本加以校注,并手写一通,于1956年由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张本),书末有附录一卷,收入各家为此书所作序跋和此书《四库提要》等,并附有清钱培名《越绝书札记》及《逸文》、清俞樾《越绝书札记》等,内容较为完备。杭州大学乐祖谋同志以明双柏堂本为底本,又对此书进行了校勘,于198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点校本,更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然金无足赤,点校本中仍有不少疑文值得商榷,今不揣浅陋,撰成札记若干条,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吴文化的研究,经过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方面学者的共同努力,近年已取得不少可喜的成果。与吴有关的各种载籍,多为学术界所重视,如《左传》、《国语》、《史记》等书的记述,常有论作依据引用。但赵晔的《吴越春秋》,还很少有人专门研究。我一直认为这部书撰成虽晚,实际和《越绝书)一样,包含着不少较早的内容,在探索吴国史事文化时,是不可或缺的。前人对《吴越春秋》作过一些考察校理,这里不能详述,只就书中个别问题试加讨论,以说明书的价值,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吴越春秋》作者赵晔,事迹具见《后汉书·儒林传》,云字长君,会稽山阴人,“少尝为县吏,奉檄迎督邮,晔耻于厮役,遂弃车马去。到犍为资中,诣杜抚,受《韩诗》,究竟其术。积二十年,绝问不还,家为发丧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中国文学史,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往往在其作品中反复申述忠奸之别,辨明忠奸之义由此成为中国士大夫文学一大主题。范晔《后汉书》序论赞虽非文学文本,但其在辨明忠奸这一文学主题上对中国文学史起着上承下传的作用,而其显著的艺术特色也对后世文学家具有较大滋养意义。由此可见,范晔《后汉书》序论赞不惟有重要史学价值,亦具明显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越绝书》本无作者信息、成书年代、篇卷数目,加之其成书过程复杂,因而后代学者对其研究甚少。自学术界活跃起来,对其进行校勘、校注、翻译,研究至今成绩颇丰,而版本和作者的研究也有一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书中所开创的历史叙述体体裁,更是西方历史著作的正宗。本文从其书写方法以及后人们的观点等来谈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源流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历史小说产生很早而且源远流长,迄今不衰。是小说诸派中一个大的流派。文言小说中,据认为产生于战国的《穆天子传》实际上是一部历史小说。其后的《汉武故事》、《汉武内传》、《吴越春秋》、《越绝书》也都是历史小说。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于1927年完成的《南宋人所传蒙古史料考》一文是我国北方民族史研究领域的一篇重要作品。然而该文提出的"金熙宗时期蒙金之间无大战事"及"《行程录》《征蒙记》其书其事皆伪"两个结论都存在值得商榷之处。《行程录》及《征蒙记》二书绝不可等同而论。将《行程录》佚文与相关金朝史料、域外文献进行比对后,发现它们所记载的许多关键信息均可相互印证。据此可以断定,《行程录》绝不是一部伪书,它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方志的文献价值方志有广狭义之分,前者在图书分类学上包括全国性的总地志,如《大元大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后者是专门记载省、府、州、县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名胜古迹……等情况的地方志,如《长安志》、《广东通志》、《莱州府志》、《永清县志》等。方志的起源可上溯至《尚书·禹贡》。有人认为方志首创于隋崔廓所纂修的《区宇图志》,实际上东汉时期袁康纂修的《越绝书》、东晋常璩纂修的《华阳国志》等都属  相似文献   

17.
地方志是中国历史书的传统样式。秦汉之际的郡书、地理书、都邑簿是地方志的发端。郡书记载一地的先贤、耆旧、节士的事迹,如《陈留耆旧传》、《兖州山阳先贤赞》等。地理书记载一地的疆界、区域、山川、道理、物产、户口、风俗等,如《秦地图》、《三秦记》等。都邑簿记载都邑城郭、官署、街坊、闾巷、寺院、古冢、坟墓等,如《三辅黄图》、《三辅宫殿名》等。东汉时期的《越绝书》记载人物、地理、都邑,内容全面,是地方志发端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汉代复仇之风盛行,最为直接而重要的原因在于主张“大复仇”的春秋学占据了国家政治思想和社会意识的主导地位。《春秋》大复仇学说的最终形成主要得力于公羊学的鼓吹。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形形色色的复仇故事,将自己深刻而独特的大复仇意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越绝书》、《吴越春秋》及《燕丹子》三书也是著名的大复仇作品。  相似文献   

19.
正机缘巧合来到文学院,或许是因为就读中文系的缘故,对于为什么还要读文学这个问题有所思考。从前,狭隘地给文学画出一隅天地,自以为那是文学的全部。在少不谙事的年龄里,春花秋月自然是美好的。但在大多数认为文学不仅于此的人的眼中,那绝不是文学,或者说绝不是全部文学。文学的浪漫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让人陷进去出不来,正如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写道:"东西越  相似文献   

20.
《北游录》一书,记录了谈迁为写作《国榷》而赴京收集史料的往来经历,既有纪实文字,也不乏诗文描述,是研究谈迁生平、思想及清初社会状况的珍贵文献,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