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历史编纂元小说--后现代主义小说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后现代主义理论及文学创作的讨论中,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林达.哈琴提出了“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以此指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欧美文坛涌现的一股将后现代主义实验性创作与历史及社会语境相联结的创作潮流。她认为,作为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新发展,历史编纂元小说反驳了伊格尔顿等人给后现代主义文学贴上的“缺乏深度”、“反历史”、“没有政治内容”等标签,但她将历史编纂元小说称作唯一一种圆满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诗学的小说,是具有范例作用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等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在“主旋律”创作中,作为大众文化重要形式的影视剧在意识形态传达的效果上要好于小说,因而,影视剧获得了市场和国家的双重支持,因而可以获取更多的物质利益和象征性利益。这吸引了众多小说家投身“主旋律”影视剧创作,或者把获得影视剧改编作为小说创作的重要目标。这内在地影响了小说创作的技巧与模式。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小说又构成了“主旋律”创作包括影视剧创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并为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元小说”的概念最早诞生于西方,20世纪80年代“元小说”创作兴起并引起重视。“元小说”以暴露虚构,告知小说构成,作家自由出入“历史”,突出作者主体地位等为其重要特点。在我国,马原等先锋作家是其先行实践者。他们的创作,丰富了我国当代文学实践,并为文坛带来了一些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直接体现或间接暗合了弗洛伊德的“白日梦”理论。小说的主角、女人、其他人、观察视角、“预感快感”的性质等因素构成了中国现代小说白日梦手法的内涵。“把白日梦直接作为小说内容”、“形式上受白日梦理论影响”、“创作手法潜意识暗合白日梦理论”、“白日梦是一个创作原型”、“作家与读者构成白日梦系统”营造了中国现代小说中白日梦手法运用的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有自己“心目中的小说”,“说话”、“精神”、“实与虚”、“中与西”等四个层面体现了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的一贯追求。为了努力实践自己心目中的小说理想,贾平凹在小说创作理论领域和创作实践领域锐意探索,在追求和实践的矛盾中小说创作理论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小说创作也不断推进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6.
施蛰存对心理分析创作手法的成功运用,与二十年代“为人生”和“创造社”的小说有着密切关系。二十年代小说模式催生了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雏形《娟子姑娘》,后来促使他有意识地借鉴国外心理分析理论和创作手法,在心理分析小说创作上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7.
露迹:新生代小说中的元小说叙事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迹"是最重要的元小说叙事手法之一,也是先锋小说家们常用的写作策略。"露迹"手法的使用是新生代小说对先锋小说多元化创作的一种继承。但新生代小说家们将"露迹"手法纳入了更为合理的范畴,摆脱了先锋元小说创作中"形式大于内容"的怪圈。  相似文献   

8.
“元小说”特征和碎片化叙事是后现代主义小说家重要的写作技巧.《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具有元小说和碎片化等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在其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自从"先锋文学"兴起以来,"元小说"这个概念就在创作与评论界不胫而走。有人说"元小说"是有意暴露小说虚构行为的小说,有人说"元小说"是关于小说的小说,有人说"元小说"就是把传统小说的形式当作内容来叙述的小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与古代日本汉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汉小说是日本小说中一个独特的类型。它们是日本小说作家以汉字为叙述语言,描述日本本民族故事、反映日本人民民族感情的一种独特创作。多年来,由于这种小说形式上的“汉化”和内容上的不相一致,致使它们同时被排斥在中国和日本小说的研究视野之外.其面貌不为人所知。事实上,它们虽然从学疆域划分的角度上属于日本,但无论其语言风格、体形式,还是小说旨趣等等,它们又的确深受中国小说的深刻影响,甚至是自觉模仿。这一切,显示了处于化强势地位的中国小说对域外小说强大的影响力,及其在学交流中不可取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散文文体的本质属性到底是什么?困惑了无数研究散文的人。对于范围广阔、创作自由的散文文体不宜也难以给以一准确的定义,应于广泛阅读中外优秀散文的经验感受中体会归纳散文的特质,并从其与成熟文体如诗歌、小说、戏剧等的区别中寻找散文的理论生长点。文章即循此思路,试图总结、归纳、提炼、深化"真我""语言""情思"等散文文体的本质性特征,进行梳理与思辨。思考散文文体的本质属性不仅有利于散文研究的深入,亦有利于庸俗随意散文创作的良化。  相似文献   

12.
严歌苓小说中的叙事者常常在小说发展的过程中,对情节的发展进行主观化的阐释和干预,使小说呈现出奇妙的文学景观。纵观其自新时期到新移民的作品可以发现,这个"叙事者"是在创作的过程中逐渐显形并慢慢成熟的,而这个成熟的过程正是严歌苓对中西方叙事思想不断选择、吸纳、发展的过程,是对叙事艺术的不断探索和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李渔小说的尚奇观理论在内涵上包含着三方面的内容:"非奇不传"、"常中求奇"和"新奇同质"。纵观李渔的白话小说集《连城璧》与《十二楼》,可以看出许多作品都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而这种喜剧效果的形成与李渔小说"新奇同质"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本文试从李渔小说所选取的题材、所塑造的人物、设置的情节以及大团圆的结局等方面阐述李渔小说"新奇同质"的思想在喜剧风格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ostensibly on academic practice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conventioneering, blurs the genres of scholarship and fiction to demonstrate the argument that fiction can stand as a form of scholarly writing.  相似文献   

15.
从晚明开始,由于文人介入小说创作,融入了文章的理念和写法,带来了通俗小说的文章化发展趋势,在清前中期形成了一族具有文章写作技巧和寄托言志功能且适合案头阅读的小说群落,我们姑且称之为“文章体”小说。“文章体”与“说书体”小说相颉颃,成为清代小说的重要一翼。“文章体”小说的产生印证了文体发展的规律:每种文体在低级发展阶段都会努力融合借鉴其他成熟文体;“文章体”的产生也表明通俗小说立场和核心价值的雅化转变,昭示着与传统“说书体”迥异的文章化小说美学范式的崛起。  相似文献   

16.
贝娄是美国当代最富盛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奥吉马奇历险记》更是为他迎来了最初的声誉。有学者认为,贝娄使《奥吉马奇历险记》充满了喜剧的色彩,也有学者认为,作品是悲观的概括。本文认为小说的写作意图是"不确定"的,贝娄试图通过这种"不确定"演绎真实生活,呈现世界的本质,表达其对人及世界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的本体论说一直纠结于对“语”和“文”的探讨中,对“语”的探讨纠结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言和言语,对“文”的探讨纠结于文字、文学、文章、文化中.传统的语文本体为语言文字本体.“语”是本体,文字是“语”的载体,文学、文章是“语”的具体表现形态,文化则是在“语”本体基础上以文字为载体以文学、文章等形态为表现内容的凝结,语文课程可以概括为:一语多文凝结为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丘浚在思想上扬朱抑陆,他坚持理与欲的对立,但又不完全否认利与欲,体现了理与欲的冲突。他对于“几”作了发挥,把“几”和“端”结合起来,强调把握“几”的重要性。丘浚哲学不是乡愿哲学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9.
犯罪动机的复杂化使得松本清张推理小说呈现二象性。既是“未解决的解决”的推理小说,又是反实证的心理主义文学。通俗性和文学性在其推理小说中互为表里。对于松本清张推理小说的探究可以突破日本纯文学/大众文学各自分立的“场”,为异质文学的交流和互动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中期崛起的新写实小说在文学评论界褒贬不一,时其创作风格之归属也众说纷纭。实际上,在新写实文本中释放着清醒的现实主义气息。正是这种清醒的气息使风格各异的作家们在特定的时期内形成了相同的创作倾向并影响了中国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