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日语里的“気”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它是在中国产生,而后传到日本的。然而经过日本人千百年的运用和改造,现在日语中的“気”和汉语中的“气”的意义用法已相去甚远,以至中国人在看到由“気”构成的词组或复合词时,有时竟找不出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它。从“気”这一单词的意义着手,在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具体实例,寻找其不同的翻译方式,将有助于我们对日语中“気”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気"字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気"字虽源于汉语的"气"字,但我们在学习和理解"気"及"気"字短语时却发现中日"気"字在诸多方面存在很多不同,本文主要从精神语义方面浅析日语"気"字的语义特征,希望对理解和翻译日文"気"字及相关短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邢泽 《考试周刊》2012,(26):102-102
"気"字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含有"気"的日语词汇衬映出日本国民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意识形态等诸多性格文化特征,在日语表达里是独树一帜的。本文主要从日语中特有的"気"词汇的语义特征出发,剖析语义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对理解和翻译日文"気"词汇及相关短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気"字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关于"気"的日语词汇衬映出日本国民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意识形态等诸多性格文化特征,在日语表达里独树一帜。文章通过对日语"気"一词以及"気"的惯用语的分析,阐述了日本人纤细而敏感的心理活动。另外,从日本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究日本人对"気"情有独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汉日语“人气”的词汇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中均使用"人气"表示某人、物、事受到欢迎。从词汇史的角度比较"人气"在汉语和日语中的演变,可以厘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古汉语的"人气"和古日语的"人気"作为一个名词具有相同的词义,然而,"人気"逐渐在构词、词性以及使用对象上发生变化,江户时期已开始表示某人、物、事受到欢迎。这一用法又为汉语所吸收,令"人气"具有了新意。  相似文献   

6.
刘芳婷 《考试周刊》2011,(89):85-86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格助词的用法是一大难关。其中,在表示起点的格助词用法中,“から”与“を”的误用现象频繁。很多日语学习者认为两者在表示起点的含义时可互换使用,这是导致误用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大量误用句的比较分析。阐述两者在该用法上的异同及限定条件,以便于日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7.
姜扬 《考试周刊》2010,(32):143-143
在日语中,"ずに"、"ないで"与"なくて"都表示否定的意思,三个词语意义相同,用法相近,很多日语学习者对它们的用法容易混淆,本文就三者的用法与异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なる”是日语研究论的一个关键词,在日常会话中使用频率较高。不少日语学者将日语称为“ナル言語”。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日语学习者对表示变化的“~なる”的用法掌握不清,造成大量的错用误用。笔者对此深有体会。本文就“~なる”的基本用法及表示变化含义的分类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阐述,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汉语的“准备”一词在译成日语时可以用“準備”、“用意”和“支度”等词语来表达,其用法、含义有相同之处,都可以表示为为做某事而事先做准备,但其侧重略有不同,用法也有细微差异。现我就这三个词的用法、含义及其差异,通过较多的实际用例加以分析、归纳,以供日语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日语被动句一直以来都是日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一个难题。关于日语被动句中施事标示的用法一直都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正确地区分它们的用法。文章结合笔者日常教学实践,通过归纳总结日语被动句中的施事标示,分析比较它们在日语被动句中的用法和意义,明确了“に”的用法是最广泛的,“から”多用于间接性的表示距离的被动句中,“によって”则用于正式场合和无情物作主语的情况下,“で”表示大都属于无意识的动作和行为,被动句中的施事均为无生物名词,从而帮助日语学习者能够正确地使用施事标示,以便更好地进行日语教学。  相似文献   

11.
杨巍 《双语学习》2007,(10M):215-215
日语中“と”“ば”“たら”“なら”都表示假定条件,翻译成汉语是“如果-就”“一-就”。这四种形式因存在类似的用法,有时可以互换,但它们各自具有典型性的特征,有时不可以互换。即使互换,强调的意思也不同。本文从条件句的主从句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句末语气,从句谓语性质三点出发,试分析四种形式在表示假定条件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日语的助词“も”和汉语的副词“ゃ”貌似简单,但无论是在中国人学日语还是在日本人学汉语时,都很容易出错.本文从它们的词性及接续方式着手,主要从对译的角度,对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试图将它们的意义用法清晰呈现出来,以期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和日本的汉语学习者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日语学习者都知道,日语中有两个补助动词“てぃゐ”和“てめゐ”,都与“て”连用,都可表示状态。因此,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很难做出区分。本文主要从分析“てぃゐ”和“てめゐ”的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二者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马莹石 《考试周刊》2010,(33):122-123
在日语中,"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都有表示目的的用法,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对日语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一项较难掌握的语法点。本论文对"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表示目的时的异同点作一简单的分析与总结,旨在给日语学习者一些帮助,并希望可以给日语教育的同行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5.
樊晓萍  陶魏青 《考试周刊》2011,(78):100-101
1.引言 在日语中存在着为数众多的近义词。这些近义词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意义、用法上都有很多的相似点或共同点。“残为”和“余&”就是这样一对近义动词。它们都可以以“动作主体舻残弓/余&”的形式出现,表示“多余,剩下”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cost,pay,spend,take这四个动词都可以表示花费的意思,但用法不同,因此使用时要特别注意。现对它们的用法分别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BCCWJ)这一语料库的调查,可以发现心理概念的通感表达中心理词的特点:能用于通感的心理名词从大类上按照使用率由高到低排名为"心+精神""悲喜""意志""爱憎",其中「気持ち」、「気分」、「心」、「感情」、「悲しみ」、「喜び」这六个词相对频繁地用于通感。这些结果可以应用于中阶的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英语中,表示“看”的动词主要有see,watch,look,read,它们虽然都可以表示“看”的意思,但它们的用法又是有区别的。现小结如下,以便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虽”和“于是”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都常使用,其用法古今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这不同之处学生难于掌握,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文言教学中如何辨析以上两词的用法,现略述其标准如下,供教学参考。“虽”字用法辨析“虽”字在文言文中最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是表示“虽然”的意思,一是表示“即使”的意思。如何将这两种用法区分开呢?(一)当“虽”用于让步转折句时,是“虽然”的意思,当用于假设句时是“即使”的意思。让步转折,是指上句承认某事为事实,下句表示不能因  相似文献   

20.
日语中的“ついに”、“とうとう”、“やつと”、“ようやく”这四个副词有很多相似的用法,一般的日语学习者也不易区分.这四个词和汉语的“终于”的含义十分类似,都可以用来表示某件事情经过一段时间或经过努力后得到某种结果.但是也有不少情况是不能和“终于”画等号的.因此有必要研究能否译为“终于”的情况.通过词典例句和翻译作品的句子来分析,最后得出“ついに”和“とうとう”基本上都能够译为“终于”,“やつと”和“ようやく”以过去时“シタ”的形式出现时可以译为“终于”,其他时或体的形态则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