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爱玲早期的人生经验和文学创作,都明显地呈现出精神分析学说的基调。其主要人物的一切思想和行动,处处都为情欲所主宰,似乎他们的生存是专为着情欲的。这种自觉的文学创作源于张爱玲独特的家庭环境、人文素养、人生感悟和创作氛围,同时也与弗洛伊德的文学创作“利比多说”不谋而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映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利比多的诠释、潜意识的剖析、变态心理的刻画、白日梦的叙写、“恋父”“恋母”情结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杨曙 《现代语文》2006,(4):90-92
自远古明发展至今,在人世间的万物之中,人最难了解的还是自己,当人类在用伦理和明控制自己的时候,有很多丑恶的心理仍然存在于心灵深处。但在适当时候,它又会暴露出来残害人类。伊格尔顿说:“精神分析批评可做的并不仅仅是追索生殖器官的象征:它可以使我们对学原的实际构成有某些了解,而且还可以揭示那种构成的某些意义。”精神分析是一种动力论和动机论,西方有的学认为,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动力论,弗洛伊德提出了本能动力论。精神分析批评在恋母(父)情节批评、本能批评、无意识批评、压抑性批评、白日梦批评上都展示出这种动力。  相似文献   

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当代西方理论界争议较大的学说之一。争议的主要分歧在于精神分析学说的臆测性和科学性。作者认为精神分析学说的科学性和弗洛伊德积累材料、解释材料的方式有关,深入分析弗洛伊德积累材料、解释材料的方式有助于科学地评价精神分析学说。因此,本文试图论述弗洛伊德解释癔病、梦与日常生活失误行为、文学艺术的三种不同方式,从而对精神分析学说这三个领域的内容的科学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4.
诠释弗洛伊德学说是张爱玲作品的主要内容。对弗氏学说的依赖性传承带给张爱玲作品明显的思想艺术缺陷,但张爱玲的创作成就也与此密不可分。对精神分析学的接受和运用,使张爱玲的创作靠近了西方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5.
黄守友 《现代语文》2006,(12):43-44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作为中国现代学的奠基人,其贡献不仅表现在学创作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在与形形色色的封建保守派、复古派、伪道学家的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斗士精神。在现有教科书中我们所了解的鲁迅,其前期作品多受达尔进化论的影响,后期的杂是以马列理论作为其思想精髓;殊不知在鲁迅寻找对敌斗争的有效武器中,也运用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相似文献   

6.
欧阳子是台湾现代派著名作家,她的小说擅长剖析人物心理活动;在作品结构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主要体现在把人的精神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部分,同时又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学说。20世纪的中国文艺创作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力图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诸如梦境、性灵、性本能等精神生活现象加以描摹和剖析,借以表现那种超越社会和传统文化束缚下的生命的本能冲动,从而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具有隽永的文艺审美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五四”以来受外国文学思潮尤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在其小说中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富于幻想的语言,将精神分析学说发挥极致,构筑了一个与同时代作品互补的异彩纷呈的人性世界。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中国小说通过吸收精神分析资源,对文革和十七年文学进行了现代性反思,但由于历史语境和传统注重现实关怀的思维方式的惯性,在80年代,以对现代性的呼唤为主。到了90年代,中国一定程度地实现了现代化的意识形态,但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物质化引导,小说对现代性的反思没有得到充分展开。归纳新时期小说的美学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悲剧性、阶段性和反复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阐述精神分析学说在后现代思潮下所发生的变化,最后总结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早期的人生经验和文学创作,明显呈现出精神分析学说的基调。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张爱玲的影响原因主要是:张爱玲所处时代的背景;张爱玲早年的生活体验;张爱玲与精神分析学说理论的契合。  相似文献   

12.
有着"心理外科医生"之称的台湾女作家欧阳子,擅长通过潜意识描写来刻画人物,发掘内在矛盾,向读者展现一个鲜为人知的隐秘心灵世界.各色男女挣扎于爱情与伦理之间,他们尝试着释放自我,却仍无法完全摆脱桎梏.他们或在欲望沉浮中背离道德伦理,无可自拔;或在畸恋自虐中情感煎熬,痛苦纠结.欧阳子对沉陷与突围中的人物描摹,揭示出人性命题的复杂层面.  相似文献   

1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教育尤其是儿童的心理教育有重要启示,本文首先对精神分析学说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在此基本上从几个方面对精神分析学说进行评价,最后探讨了精神分析学说影响儿童教育的一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学说中对人的潜意识的探索、梦的解析、隐蔽的性心理等理论,直接影响着鲁迅的小说创作。在小说集《呐喊》、《彷徨》及后来的《故事新编》中,都有对弗洛伊德学说异常精彩、出神入化的运用,并直接促使了他作品艺术上的深化。  相似文献   

15.
欧阳子以独特的写作视角,描绘出人性"原始森林"的画面。作者从婚姻恋爱角度入手,探索人物潜藏在心灵深处的隐秘,挖掘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在爱情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缺陷",突出人性的多面性与复杂性,这也是作者对现实人生的一种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6.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茨威格的小说中有着重要的体现,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冲突和矛盾理论都被茨威格广泛地运用在小说的创作中,这些理论的应用让茨威格的小说无论是情节或者结构上都集中表现出一种波澜与变化,使得故事的情节更加感人,增强了读者的兴趣。茨威格善于将心理及哲学的理论和思想应用在小说的创作中,为世界传记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欧阳子被誉为文学家中的"心理外科医生",她的小说在对两性关系的解构上独辟蹊径。她塑造的大量女性人物形象颠覆了大众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认知,也与以往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有较大的差异。小说表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并逐渐在家庭中占据上风,全面地刻画了一系列立体、饱满的女性形象。相应的,婚姻中的男性多显现出了自卑、懦弱、无能的一面。作家对这种矛盾的巧妙处理,让性别上的失衡和矛盾来表现作品中人物内心的深切情感,表达了希望关注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贡献、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愿景。  相似文献   

18.
纵观茨威格的小说创作,我们发现其创作受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是事实。但是笔者对茨威格小说“除了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外,看不出别的特征”这种观点,却是万万不能苟同的。我们认真阅读和分析茨威格的小说文本,发现并不仅仅是再现和图解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茨威格的小说创作有其特殊的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析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学说。最初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以后形成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并广泛影响到哲学、文学艺术和文学批评理论等各个领域。精神分析学批评是指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来解析创作的原动力、文艺的功用等重大问题的批评流派。^[1]  相似文献   

20.
自精神分析学说五四时期被广泛引入中国起就开始应用于文学创作之中。精神分析学说在30年代与都市文化、人性思考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一股表现都市心理病态的新感觉派创作潮流。发展到四十年代,张爱玲在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