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之后翻译同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而女性主义的后现代主义转向又深刻的影响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的后现代主义转向为该理论提供了产生的根源、斗争的武器、翻译策略和标准及理论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观出发,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的起源及其对翻译、译者和译者风格地位的影响,认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肯定了译者风格的存在,并从三方面对译者风格进行着影响。作者认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考量翻译中的译者及其风格将会给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回顾,和对女性主义翻译实例的解读,肯定了女性主义翻译的成果,指出其局限性,认为要消除权力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可以借鉴“双性同体”观念。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框架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翻译理论的文化流派,通过语言的性别角色研究与转换,将翻译研究置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范畴中。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者提倡把女性主义观念移植入译本,解构男性菲勒斯文化,强调翻译的政治性,让语言替女性说话以突出女性主体身份和女性意识。同时,女性主义译论也受到多方的质疑。从翻译思想研究的认识论、对策论和方法论角度出发,可以看到该译论存有诸多方面的局限性:翻译哲学思想基础比较薄弱;一些翻译主张有偏颇、极端之嫌;“话语霸权”势头的出现;在实验性作品的翻译实践中方法单一等。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主要是指以女性经验为源泉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已经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翻译研究也不例外。随着近年来翻译研究的迅速发展,在翻译理论文化转向的环境中女性主义从关注语言转向关注翻译,形成并发展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参照赛义德“理论旅行”的观点,分析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理论旅行过程,并讨论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旅行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以及这一理论对中国翻译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祝琳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3):143-146
通过对女性主义理论的回顾,女性主义翻译观及其实例的解读,肯定了女性主义翻译的成果,同时认为要消除权力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可以借鉴“双性同体”观念。  相似文献   

8.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文化转向”的学术成果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此理论吸收了解构主义理论、新历史主义、读者反应理论等有影响的学术理论精华,在翻译领域掀起一场新的革命,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明确的政治立场。文章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基础,比较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两个中译本中的翻译策略,以期引起人们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重视,促进其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对传统译论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了重新阐释,颠覆了传统译论中译者“隐形人”的角色,彰显了译者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由于过分强调“性别意识”,因而在译介活动中会在某种程度上偏离,甚至歪曲翻译活动的本的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主义运动拓展到文化领域的结果。它的出现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从译者地位,原作与译作关系,翻译标准等方面对传统译论提出质疑,并且通过翻译实践中的“叛逆”争取女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产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并非从属于原文,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强调译者主体性。《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蕴含了丰富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出发对《孔雀东南飞》的三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在译文中的运用及其效果,展现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在中国古代诗歌外译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在20世纪后30年给传统翻译理论带来了强烈冲击,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本文主要介绍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产生、主要观点和在翻译实践中所使用的策略,以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促进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观是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女性主义翻译观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女性的政治话语权和译者的主体地位,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女性视角。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理论入手,阐述了该翻译理论内容及翻译策略,结合女性主义翻译观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和汉译中的翻译实践,最终论证指出女性主义翻译观对汉译的指导意义及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翻译颠覆了传统观念中原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的不平等关系;揭露了忠实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译者的身份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虽然修正了传统翻译理论的不少缺点,但它过于强调对语言的“操纵”和译者的“干预”.女性主义翻译观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译论中翻译标准的核心问题是“信”或“忠实”,都是以原文/作者为中心,强调译作/译者对原文/作者的绝对忠实,显出较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性别角度关注翻译,探讨翻译标准中流露出的对女性的歧视,提出了另类的女性主义忠实标准,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发出了女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并已经成为翻译的跨学科研究中日益重要的课题。女性主义翻译观不仅拓展了翻译研究的领域,并引发了翻译观念和翻译思想上的一场革命,女性主义翻译观强调性别意识,为人们能重新审视传统翻译理论中所存在的不合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末期翻译研究者才开始关注女性主义翻译。该文将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Mrs Dalloway的两个中文译本的对比,探究译者在翻译女性主义文本过程中的女性意识显现。  相似文献   

18.
张铃 《考试周刊》2014,(49):28-29
文章首先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张爱玲的女性主义思想做了介绍,其次运用增补、劫持、加前言等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对不同译本的《老人与海》做了翻译比较研究,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者是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使女性的形象与声音彰显于译文文本中的。  相似文献   

19.
何文芳 《考试周刊》2013,(88):27-28
女性主义翻译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文化转向”大潮中.女性主义翻译观认为翻译是译者(女性)实现其理论及政治主张的有效途径,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主张在进行翻译活动时采用女性话语策略,以便译者能在翻译中获得话语生存空间.该翻译理论还从原作和译作的关系,忠实原则,以及意义的差异方面提供了新的理解思路,对翻译活动和翻译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郑川 《海外英语》2013,(16):147-15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末期翻译研究者才开始关注女性主义翻译。该文将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MrsDalloway的两个中文译本的对比,探究译者在翻译女性主义文本过程中的女性意识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