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30):16-17
将翻译的文化操纵学派提出的诗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这一行为为译者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本文利用描述性的研究方式,探讨了翻译诗学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通过社会的主流诗学和个体诗学两个线路对文学翻译进行操纵,从而使读者理解文学作品翻译在不同历史时期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对翻译中的"对等"和"不可译性"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白居易对自己诗歌的分类方法,提出了在他前期诗学思想中存在着讽喻诗学思想、闲适诗学思想与“元和体”诗学思想三种诗学思想的观点,认为这三种诗学思想来源不同,彼此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并分析了白居易诗学矛盾具体呈现方式和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的诗学观,认知诗学主张从认知层面去探讨文学文本,关注文学阅读与人类认知的基本关系。雪莱在两首著名抒情诗《西风颂》和《致云雀》中,通过概念隐喻的运作机制,利用自身的隐喻思维与读者在识解经验世界中形成的概念结构产生联系,这种认知上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帮助读者理解诗歌内涵,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诗人—读者在思想情感上的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译入语内的诗学是翻译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文化操纵因素,汉语诗学是一个多元的、不断演变的、较为独立的文学观念总和,译者和读者仅仅是片面地掌握并操纵诗学中的极其有限的规范。朱生豪使用白话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时,以包容的态度接受了欧化标准,并试图与传统诗学调和,采取了操纵改写策略,主要是顺从了汉语白话的诗学规范。  相似文献   

5.
用现代性理论来探讨闻一多诗学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闻一多诗学生成于中国现代性蓬勃发展的时代,体现出与传统诗学既相承继又相断裂的现代性特征。对闻一多诗学现代性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我们对当下诗学发展建构的深入把握:其一,在吸收西方诗学理论的同时,我们必须坚守民族立场,保持诗学理论的民族品格;其二,当下诗学必须走"文化诗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关于叶适诗学思想的主导倾向,学界的认识莫衷一是,甚至相互矛盾。其原因是,学者对叶适的事功治道统绪于其诗学思想的影响认识不足。在事功"治统"的总框架内,叶适将其诗学思想上升到"诗统"的高度,并以之来统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价值标准。兼重诗歌的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叶适诗学思想的主导倾向。  相似文献   

7.
由于其独特的叙事技巧,欧内斯特·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给读者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认知诗学视阈.论文结合作品的不同叙事视角与读者认知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海明威是如何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创造文本世界而进一步为读者提供全新的认知诗学视阈.  相似文献   

8.
认知诗学主要研究文学与认知的关系,重在从心理认知过程和规律阐释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和文学效果之间的关系。认知诗学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本、语境、环境描写作用和文本传达的知识与信仰。本文从认知诗学视角下,对杜甫诗歌进行图形/背景分析。杜甫将普通的图形与普通的背景有机结合,诗歌中贴切的形容词与适宜的动词的使用,使静止的画面变得生动起来。图形/背景的结合使诗歌中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真实感受到唐朝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运用图形/背景理论解读杜甫诗歌,能更好地帮助读者体会杜甫本人崇高的人格和充沛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诗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领域。这里有现代诗学与古代诗学的沟通,又有中国诗学和外国诗学的对话。中国现代诗学应当保持以抒情诗为本、推崇体验性的传统诗学观念。同时又在诗对客观世界的历史反省能力和形象性上向西方诗学有所借鉴;中国现代诗学应当保持传统诗学的领悟性、整体性、简洁性的形态特征,同时又在系统性、理论性上向西方诗学有所借鉴;在诗学发展上,中国现代诗学应当保持传统诗学的“通”中求“变”,同时又不拒绝在艺术的探险精神上向西方诗学有所借鉴。这是我一生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课程范式中对理性、控制与效率的追求,以及以具体化和标准化的课程目标为唯一导向的行为,造成了课程理论的局限,并由此导致实践中功利盛行等诸多问题。学生天生具有诗性,课程需要引入诗学的观念并进行实践,开拓其本身蕴含的诗性维度,形成对当前流行范式的反拨。课程诗学以诗学的维度观照课程这一文本,是对课程科学维度的补充。课程诗学除了关注课程主体的诗性特征、课程场域中诗性的言说,还着眼于课程的句法规则,并施展出诗学技艺。在观念上,课程诗学是对课程中大写的人的感性与诗性维度的再发现,包括教育中本该饱含的愉悦感;在实践中,课程诗学以学生的体验为课程实施的驱动着力点;在内容上,课程诗学对课程言说方式和句法规则反思创造,实现句法结构的不断更新;在方式上,课程诗学通过新内容、新句法的引入与融合,优化课程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的生命诗学比较全面地关注诗歌活动中包括作者和读者双向主体的价值,既注重从创作主体方面进行审视,又重视从接受主体方面加以观照。这就使其生命诗学观趋于完整性,从而弥补了以往诗学偏重于作者创作方面论诗而忽略在读者接受方面论诗的缺憾。王船山的生命诗学切入到生命的视域,其主旨在于提升诗歌的品位,更好地发挥诗歌的审美教育作用。王船山的生命诗学对“兴观群怨”、“兴会”、“人格”这三个问题都有深刻理解和独到阐释,于此对前人的生命诗学是有所充实和超越的。  相似文献   

12.
无论从思想还是从学术层面而言,儒学在魏晋仍然具有无可置辩的话语霸权,因此儒家诗学也毫无疑问成为影响魏晋诗学的主要元素。汉儒关于诗歌美刺的社会功能、比兴讽谏的艺术特征、情志合一的生成理论、崇尚雅颂的审美蕲向都对魏晋诗学产生了直接影响。但是,随着儒学的式微、玄学的勃兴、佛教本土化的完成,逐步形成了魏晋儒玄释三家并峙的文化格局,从而使经学与诗学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或经学衰微,以儒学为底色的诗学比较兴盛;或经学繁荣,而以儒学为底色的诗学又处于退隐状态。只有西晋初期经学与诗学的发展呈现出相对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3.
《天堂所有的威士忌》是查尔斯·伯恩斯坦于2010年出版的诗集,收录了诗人不同时期创作的76首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诗集中个别作品的深入解读,结合诗人的诗学观点,认为该诗集呈现了一个集"实用的诗学"和"多样的形式"为一体的诗学语境,而读者的积极建构使之成为诗学的天堂。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文学理论的言说方式孕育了其内在的困境,即文学理论远离自己的研究对象文学而与哲学结为同盟,文论哲理化的倾向严重。而从诗学的演变规律来看,诗学的原初形态是从文学本文出发建构的本文诗学,因而返回本文自身就成为诗学走出困境的合法性道路,在这方面中西方的理论家已经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维柯、巴赫金、都从具体的文本中提炼出了具有普遍性的诗学思想,因而重建本文诗学在科学主义理性精神泛滥的今天提出非常重要,它一方面让诗学真正的回到文本自身,让诗学充满诗性,另一方面又与理性诗学形成一种互补,构成当前诗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兴的、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文学研究范式,认知诗学的研究目前大多带有实证主义的特点,缺少审美阐释的关注。通过对诗性隐喻的认知解读和语境的认知构建的探讨,可以看出:"体验"是认知诗学独特的阐释机制,在坚持意义是读者在阅读体验过程中产生的同时,也坚持文本在意义建构中的重要性。这种对语言形式和读者认知过程的倚重,使认知诗学具有"形式主义美学"和"过程美学"的特点。在对不确定性的解读中,认知诗学消解了深度美学所追求的终极意义,达到一种平面美学的效果,显示出一种解构主义的理论气质,与苏珊.桑塔格的"反阐释"的艺术观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16.
彝语诗学论著的文本形态是彝语五言体韵文,在结构上有着程式化的模式,理论阐述与诗论作者的创作密不可分。而汉语诗学的文本表现形态多种多样,语体上以散文体为主,韵文体形式的论著所占比例很小,文本结构上也不存在某种模式。彝语诗学与汉语诗学在语言形式方面都有着直观、形象的相似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女性主义诗学到性别诗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主义诗学向性别诗学的转变是女性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女性的主体、身份及身体与权利的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它们对从女性主义诗学向性别诗学转变的方向起着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在女性的主体、身份及身体与权利的问题未解决之前,性别诗学的建立也只能是另一种性别不平等对话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兴会”与“刹那”这一对诗学范畴的异同相较,对袁枚与佩特的诗学观进行了在总体诗学的背景下的比较尝试,试图.通过这种具体的范畴比较来揭示中西诗学的一致与差异之处。袁枚的“兴会”与佩特的“刹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二人在生命性、直觉性、形式美上共同的美学追求和审美情趣。这种比较有助于对袁枚诗学地位的重新审视和评判。  相似文献   

19.
国际诗学关系研究是比较诗学的第一领域。比较诗学需置于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它不是不同国别诗学的相互比较。基于"理论旅行"思想的诗学关系的历史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事实的实证研究,也要充分运用其他理论资源,考察国际诗学关系史所包含的各种理论问题,做到历史考察与理论讨论相互结合。同时,影响和接受研究需从单一视域扩展到多重视域,使得研究对象多样性的"来世生命"更丰满;对多种文化的影响和接受研究进行再比较、再综合,也可以加深对"理论旅行"内在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目前认知诗学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问题。首先指出认知诗学的研究范畴,强调文本性和文本机理在认知诗学中的核心地位;然后探讨了认知诗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并提出认知诗学研究的几个重要原则;最后指出认知诗学发展的美学和伦理学走向,认为意义、情感和道德三者的结合能使认知诗学综合、全面地研究文学作品,为文学阅读提供更有效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